北川故事——多林宽多洛烽火台

原野摄影

<p class="ql-block">  多林宽多洛烽火台</p><p class="ql-block"> 西宁市大通县多林镇宽多洛村口 ,离城西公路靠南不远处 ,有一座烽火台 , 据老年人讲 ,这个烽火台是明朝边墙的附属设施 ,宽多洛村南边就是娘娘山 , 山脚下是藏传佛教寺院平安寺 。以前青林白土垭壑也有一座大墩(烽火台) ,与宽多洛烽火台、毛佰胜南山烽火台连城一条线 ,用来传递军事信息。</p> <p class="ql-block">  清朝初年的时候 ,有个叫憨顿的西羌人 ,他在幼年的时候 ,父亲就被噶尔丹杀死 ,他的爷爷也在逃亡途中死去。当时憨顿年龄太小 ,还骑着羊在那里射乌鸦玩耍 。他爷爷的部落中有一个叫无素奈尔定合首气的人 , 跑到他跟前 ,抱着他大哭说:“你就是老主人的亲骨肉吗? 你还在吗? ”</p> <p class="ql-block">  这个人知道他是老主人的后人后 ,就召集散失人员 ,总共收集了一 百多人 ,选好马匹 ,抱上憨顿向东逃奔 。翻过黑林垭壑 ,一直来到了大通的金娥山 ,也就是现在的娘娘山。这时候追兵赶过来了 ,无素奈尔定合首气的背上插满了敌人射来的箭 ,像刺谓的刺一样。他换了四次马 ,才逃脱了追击 ,一看周围跟从的人 ,只剩了五人五匹马。他们一直往前走 ,到了“坤都鲁”(宽多洛)遇见了麦力干的妹夫祝囊 。无素奈尔定合首气把小主人托付给他 , 自己向西驰去 ,号召同部落的几百人 ,赶着牛、羊、马、骆驼 ,用车拉上妻子 ,绕道往东行走 ,来到坤都鲁(宽多洛) ,看到这里有山有水、原野肥沃 ,于是就让部落在此放牧 ,定居下来 。</p> <p class="ql-block">  憨顿长大以后 ,长得一表 人才 ,与部落里的一位女子结婚。这个时候 ,憨顿在各部落之间有一定的威望 ,其他部落的人也一天天归顺于他 。无素奈尔定合首气在内部给憨顿办事 ,在外部整顿部落 ,几十年间他们的人众发展了十倍 。开始的时候 ,无素奈尔定合首气还没有老 ,但他的胡子头发全白了 。他有两个儿子 ,都尽力辅佐憨顿 ,使这个部落名声传遍了西域。</p> <p class="ql-block">  憨顿逃难来到坤都鲁(宽多洛)以后 ,祝囊经常和他来往 。从这里绕过 祁连 ,所经过的地方便有杀伤和抢掠 。有一天 ,有个秀才拿着羊肉和酒来镐劳祝囊 ,祝囊很高兴地说:“过去我所经过的地方 ,不见有这种行动 ,刚才这个人是谁? ”左右的人回答说:“读书的秀才 。”祝囊因此心平气和地对秀才 说:“秀才懂得礼义吗?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并不是一个人的天下呀! ”秀才回答说: “您话说的很对 ,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够坐天下”。祝囊问道:“什么是德行? ”秀才说:“不杀人 、不放火 、不劫掳 ,不抢 掠 。”祝囊抱着肚子大笑道:“真的是这样的吗? ”于是祝囊传令他的手下 ,不得再越过边境 ,侵犯别人的一草一木。他回到部落见了憨顿 ,就告诉他说:“学习佛经 ,不如学汉人的书 。边境附近有秀才 ,我们可以请来当老师。”憨顿听从了他的话。从那时候开始 ,各部落用丰厚的银钱 ,邀请有知识的读书人 ,讲授《四书》《五经》,这些部落的人们懂得了学习知识的重要 ,这都是祝囊的功劳。</p><p class="ql-block"> ——原文载于《大通明长城故事》</p><p class="ql-block"> 摄影:原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