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的般若寺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的南传佛教寺庙,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曼真村的后半山上。 般若寺的历史悠久,初建可以追溯到公元833年,前往西双版纳弘法的帕玛哈阿南达长老率领僧团来到了曼真村,在召蓬玛拉扎王的护持下,组织曼真村、曼英村、曼些村三个村的村民修建了般若寺。自那时起,至今已历经千年,经过了多次重修,最近一次重建是2014年。附近的村民一直对寺院崇敬、爱护有加,自动发起为寺院植树、捐款等活动。 般若寺的历史虽比名气更大的总佛寺稍晚了近两百年,但建寺历史也超过了一千两百年,这里历来都是归傣王宫直接管理,每年傣王都会率领各部落土司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祈福法会,这里也是很多出家人学修弘法的道场。一进寺院门的右侧,有一座佛堂(似乎包括僧侣住宿地方)。在佛堂旁边布置有举行法事活动时用的法器,如鼓、锣等。 佛堂要求脱鞋进入。 寺院的中心位置就是般若寺的核心建筑(或称主体建筑)— 佛塔。初建时原塔为金塔,现在的佛塔建筑风格融合了傣族的传统元素和东南亚风情,但是,其最大特点,而且与传统的金色寺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般若寺的塔呈纯白色,与蓝天白云相互映照,给人一种纯净、高贵、典雅的感觉。<div><br></div> 作为欠缺佛教建筑知识的本人,仅凭个人感觉,整个佛塔建筑群,从上到下大体可以分为四层。<div><br><div> 第一层:主塔层。主塔坐落在方形两层的须弥座上。据说,塔底供奉着四颗佛祖舍利(另说有佛祖发丝)。两层须弥座的四面均有窗格形佛龛。主塔高8.2米,塔心深122肘(约8.5米深),被誉为“离天空最近的纯净白塔”。</div></div> 第二层:塔林层。总体看,该层是一个对称的八边形结构。底座是八边莲花形须弥座,座上每边均有5个小佛龛(虽然看不清,但估计应该有佛像在内)。佛龛上面,依次递减收缩有3层小佛塔,形成高低错落的锥形塔林。肉眼观察,每一面3层塔的数量是12座,因此塔林总数应是96座塔。 第三层:星期佛层。该层体量比较宏大,且结构也比较复杂。底座也是八边形莲花须弥座,但是与上面塔林层不同,一是尺寸大得多,二是平直边和齿形边交替的八边形。须弥座下部有连续的托座力士塑像,塑像很是精美,且两种造型交替变化。须弥座上面则是8座大佛龛,里面供奉着8尊星期佛塑像。供信众礼佛参拜。 第四层:护法层。该层建筑都坐落在尺寸更大的平面基础上,总体为四边形对称结构。每一面均有16座矮塔和2座(稍)高塔。四边形的四角是四座造型通透、比星期佛龛还要大的佛龛,里面供奉的是四大护法天王塑像(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每面16座矮塔、2座高塔分两侧对称布置。 主塔的正面(正对着寺院入门方向),有敬香池、跪垫、水坛、吊钟等。 主体建筑周围还有其他一些建筑及设置。大鹏金翅鸟、消灾罗汉、跪姿菩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