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人物(四)

根发

<h3>  续上集</h3> <h3>地佑星:赛仁贵 - 郭盛<br> 郭盛是《水浒传》中梁山泊第五十五位好汉,地佑星“赛仁贵”,原为四川嘉陵水银商人,因货船倾覆流落江湖,后与“小温侯”吕方争夺对影山时被宋江招揽入伙。<br> 身披镔铁甲,头戴三叉冠,骑玉兽马,手持银戟,白衣白甲的小校随行,造型英武。善使方天画戟,与吕方大战三十余合未分胜负,因戟上绒绦纠缠被花荣一箭射开,两人遂归顺梁山。<br> 担任中军护卫队马军骁将,常随宋江左右。征方腊时,在攻打乌龙岭时被山上飞石砸死,追封“义节郎”。<br>  郭盛与吕方因外貌俊朗、兵器独特,成为宋江的“门面护卫”,其悲剧结局和后世文学关联使其形象更具延展性。<br></h3> <h3>地灵星:神医 - 安道全<br> 安道全是《水浒传》中极具代表性的技术型人物,其经历与结局在梁山好汉中堪称独特。<br> 安道全原为建康府(今南京)名医,因祖传内外科医术精湛,被称为“神医”,曾治愈张顺母亲的顽疾。他擅长治疗疑难杂症,甚至能通过药物消除罪犯脸上的金印(如为宋江整容),医术水平被施耐庵赞为“当世华佗”。<br> 宋江攻打大名府时突发背疮,张顺奉命请安道全上山。因安道全留恋妓女李巧奴不愿前往,张顺设计杀害李巧奴及其养母,并伪造“杀人者安道全”的现场,迫使其为避罪加入梁山。这一事件也反映了梁山集团对人才的暴力裹挟手段。<br> 在梁山任军医期间,安道全屡救重伤将领(如张清咽喉中箭),成为军队医疗保障的核心人物。征讨方腊时,因宋徽宗患病被紧急调回东京,从此脱离梁山系统,官至太医院金紫医官,成为唯一通过医术实现阶层跃迁的好汉。<br>  安道全的形象既展现了传统医者的济世价值,又深刻揭露了梁山集团“义气”名义下的道德悖论。其人生轨迹从被迫落草到官场显达,成为《水浒传》中少数获得世俗成功的角色。<br></h3> <h3>地兽星:紫髯伯 - 皇甫端<br> 皇甫端是《水浒传》中梁山泊排名第五十七位的英雄,绰号“紫髯伯”,因其碧眼黄须、外貌酷似西域人而得名。他是全书最后一位登场的好汉,也是唯一没有台词的梁山成员。<br> 皇甫端原为东昌府著名兽医,精通相马术及牲畜疾病的诊治,下药施针“无不痊愈”,诗中赞其“传家艺术无人敌,安骥年来有神力”。其医术为梁山马匹健康提供了保障,极大提升了马军战斗力,被宋江委任为“专工医兽”的总管。<br> 因好友张清归顺梁山后推荐,皇甫端被宋江招揽。宋江见其相貌非凡(碧眼重瞳、虬髯过腹),且感其医术对梁山至关重要,故欣然接纳。<br>  征讨方腊时,皇甫端被朝廷留用未出征,后封为御马监太使,成为少数善终的梁山人物。他虽无台词,但凭借专业技能在梁山体系中占据独特地位,体现了《水浒传》对“非武力型人才”的重视。<br></h3> <h3>地微星:矮脚虎 - 王英<br> 王英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矮脚虎”,两淮人氏,原是车夫出身,因半路劫财被捕,越狱后落草清风山为二寨主,后随宋江投奔梁山,位列第58位地微星,担任专掌三军内探事马军头领。<br> 王英五短身材,形貌粗犷,性格贪财好色且冲动鲁莽。在清风山时,他因劫走刘高之妻欲行不轨,被宋江以“非好汉所为”劝阻,后因燕顺杀死刘高妻,竟提刀与结义兄弟火并,足见其色欲凌驾于义气之上。<br> 王英因轻敌被扈三娘活捉,后宋江为兑现承诺,将扈三娘许配给他。这段婚姻因两人外貌(矮小与高挑)、性格反差成为书中戏剧性情节,扈三娘的悲剧性结局也凸显了王英的平庸。<br> 征讨田虎时,王英因色心被女将琼英刺伤;征方腊时,他因畏惧郑彪法术而阵亡,扈三娘亦随之战死,最终追封“义节郎”。<br> 明代余象斗批评其“好色而不顾义”,金圣叹则调侃他与扈三娘的组合“天地悬绝,具堪绝倒”。<br> 王英的形象反映了《水浒传》对绿林人物复杂性的刻画:既具江湖义气,又难掩人性弱点,其结局也暗含对盲目欲望的警示。<br>  王英的塑造融合了元杂剧原型与小说原创,成为梁山好汉中颇具争议的代表人物之一。<br></h3> <h3>地慧星:一丈青 - 扈三娘<br> 扈三娘是《水浒传》中极具代表性的女性角色,绰号“一丈青”,位列梁山第五十九位(地慧星),是梁山三位女将之一。她出身扈家庄,武艺高强,擅使日月双刀和红棉套索,骑术精湛,曾生擒王英、彭玘等多位梁山将领,其战斗力在女将中堪称顶尖。<br> 因未婚夫祝彪与梁山结怨,扈三娘率军参战,生擒王英后被林冲俘虏,扈家庄投降。李逵却屠其满门,仅其兄扈成逃脱。<br> 宋江将其收为义女,强行许配给“矮脚虎”王英,这一安排被后世视为对女性命运的讽刺。<br> 她参与征辽、讨方腊等战役,曾与呼延灼、关胜等名将对战并获赞,最终在征方腊时与王英一同被郑彪所杀,结局悲壮。<br> 原著中她沉默寡言,缺乏性格刻画,被评价为“符号化人物”,续书如《残水浒》赋予她复仇李逵的情节,展现更复杂的形象。<br>  扈三娘的故事融合了武勇、悲剧与封建伦理冲突,成为水浒女性命运的重要缩影。<br></h3> <h3>地暴星:丧门神 - 鲍旭<br> 鲍旭是《水浒传》中地暴星降世的草莽人物,绰号“丧门神”,原为枯树山寨主,后加入梁山,排名第六十位,是梁山步军核心将领之一。<br> 鲍旭面黑如锅底,双眼突出,狼唇外翻,形如凶神,性格暴戾嗜杀,平生以杀人为乐,民间称其“丧门神”,象征灾祸与死亡。<br> 早期经历:占据河北寇州枯树山,统领五七百喽啰、二三百匹战马,靠劫掠为生,凶名远播。<br> 与李逵相遇:李逵私自下山征讨凌州时,偶遇焦挺并一同投奔鲍旭。两人因相貌、性情相投(均好杀)结为生死兄弟,鲍旭遂率部加入梁山。<br> 凌州之战:协助李逵劫囚车救出梁山将领宣赞、郝思文,并趁关胜正面佯攻时偷袭凌州北门,助梁山大破官军,此战奠定其入伙功绩。<br> 步军悍将:担任李逵副手,与项充、李衮组成“杀人四人组”,在征辽、平田虎等战役中冲锋陷阵,屡立战功。<br> 杭州战死:征方腊时,因不满宋江重马军轻步军,擅自冲入杭州城欲擒敌将石宝,反被其伏击斩杀。李逵为其痛哭,足见二人情谊。<br>  鲍旭是梁山嗜杀型人物的典型代表,其凶悍作风与李逵互为映照,结局也折射出草莽英雄在乱世中的悲剧性。<br></h3> <h3>地然星:混世魔王 - 樊瑞<br> 樊瑞是《水浒传》中的原创人物,绰号“混世魔王”,濮州人氏,原为芒砀山寨主,擅长法术与流星锤。<br> 樊瑞早年学道于全真教,精通呼风唤雨之术,占据芒砀山聚众三千兵马,曾扬言吞并梁山。史进首次征讨失败后,宋江率军亲征,公孙胜以八阵图破其妖法,擒获其副将项充、李衮。樊瑞感于宋江义气,主动投降,并拜公孙胜为师学习五雷天心正法。<br> 归顺后,樊瑞位列梁山第六十一位(地然星),担任步军将校,常与李逵、项充等协同作战。征辽时协助破太乙混天象阵;征田虎时与乔道清斗法拖延时间;征方腊时以法术幻化乌龙天将助关胜斩杀郑彪,立下战功。<br> 平定江南后,樊瑞拒绝官职,与朱武一同出家修道,成为少数善终的好汉。其人物争议较大:出场时野心勃勃,吞并梁山失败后却转为低调修道,被评“虎头蛇尾”;亦有观点认为其挑衅梁山实为投诚铺垫,展现实力以求重视。<br>  樊瑞的法术虽不及公孙胜、乔道清等顶尖术士,但在梁山团队中填补了法术战力的空白,其结局的“隐退”选择也体现了对乱世的清醒认知。<br></h3> <h3>地猖星:毛头星 - 孔明<br> 孔明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毛头星”,青州人氏,与弟弟孔亮同为宋江的徒弟。他原是白虎山下孔太公的长子,因与本乡财主争财杀人后落草白虎山,后随梁山人马攻打青州救出被俘的叔父,最终归顺梁山,成为一百零八将之一。<br> 与武松的冲突:武松投奔二龙山途中误入孔家庄,醉酒后与孔亮发生争执,被孔明兄弟擒获拷打,幸得宋江调解化解恩怨。<br> 孔太公去世后,兄弟二人因杀人占据白虎山,后为营救被青州知府关押的叔父孔宾,联合二龙山、桃花山攻打青州,但孔明被呼延灼活捉,最终由宋江率梁山人马将其救出。<br> 在梁山大聚义时排名第六十二位,担任“守护中军步军骁将”,负责保护中军帅旗,并参与征讨辽国、方腊等战役,于杭州感染瘟疫病逝,追封“义节郎。<br>  孔明为人行侠仗义,曾收留逃亡的宋江并拜其为师,但武艺平庸,常被评价为“三脚猫功夫”。其地位更多得益于宋江的嫡系身份,而非个人能力。他与弟弟孔亮虽属二龙山派系,但因师徒关系被视作宋江亲信,在梁山内部起到监视卢俊义等作用。<br><br></h3> <h3>地狂星:独火星 - 孔亮<br> 孔亮是《水浒传》中梁山泊第六十三条好汉,绰号“独火星”,青州人氏,与其兄孔明(毛头星)同为宋江的徒弟。<br> 孔亮原是白虎山下孔家庄二少爷,因与乡中财主争斗,杀其全家后占据白虎山落草为寇。后为营救被青州知府慕容彦达囚禁的叔父孔宾,兄弟二人率众攻打青州,孔明被呼延灼擒获。孔亮遂向武松、鲁智深求援,并促成三山(白虎山、二龙山、桃花山)聚义,最终在梁山军协助下攻破青州,兄弟二人一同投奔梁山。<br> 孔亮性格急躁好斗,绰号“独火星”即因其“一点火就着”的脾性而来。他武艺平平,但因宋江嫡系身份被重用,担任梁山“守护中军步军骁将”,排名第六十三位。征讨方腊时,孔亮随阮氏兄弟攻打昆山,因不习水性落水身亡,死后追封“义节郎”。<br>  孔亮与武松曾因误会发生冲突,被醉酒的武松痛打,后经宋江调解和解。其高排名和职责(守护中军)常被诟病名不副实,被认为是宋江任人唯亲的体现。续书如《荡寇志》则描述他被欧阳寿通击杀,与原著结局不同。<br></h3> <h3>地飞星:八臂哪吒 - 项充<br> 项充是《水浒传》中梁山第六十四条好汉,绰号“八臂哪吒”,位列步军将校第三名, <br> 项充原是徐州沛县人,与樊瑞、李衮占据芒砀山为寇,凭借飞刀绝技和盾牌战术多次击败梁山人马。后被公孙胜以法术破其妖阵,遭生擒后因感念宋江义气归降,并促成樊瑞等人投诚。 <br> “八臂哪吒”源于其作战时左手持团牌防御,右手执标枪近战,背后二十四把飞刀可百步穿杨,兼具攻防能力。他的战斗风格灵活,常以“滚地战术”突入敌阵,扰乱敌方阵型。<br> 加入梁山后,项充与李逵、李衮、鲍旭组成冲锋小队,担任防御核心,多次在战役中掩护队友。征讨方腊时,因冒进追击敌军,在睦州陷入重围,被乱军剁成肉泥,成为梁山好汉中死状最惨烈者之一。<br>  项充的形象融合了勇猛与悲壮,虽无复杂性格刻画,但其独特的武器配置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其成为梁山步军的重要战力,最终结局也折射出农民起义的历史局限性。<br></h3> <h3>地走星:飞天大圣 - 李衮<br> 李衮是《水浒传》中梁山第六十五条好汉,位列地走星,担任步军将校第四名。他出身邳州,绰号“飞天大圣”,擅使团牌与二十四杆标枪,攻守兼备,常与项充(八臂哪吒)搭档作战,形成“团牌标枪”组合。<br> 李衮早年与樊瑞、项充占据芒砀山,聚众三千劫掠,曾扬言吞并梁山。梁山首次征讨时,其阵法令史进败退;后公孙胜以石阵诱敌,李衮跌入陷坑被俘。宋江以义气感化,最终三人率众归附梁山。<br> 他加入梁山后,常与李逵、项充、鲍旭组成四人冲锋小队,以团牌掩护李逵,标枪远程杀伤,在征辽、讨田虎等战役中屡立战功。其战术灵活,尤擅山地战与混战。<br>  征方腊时,李衮随李逵追击郑彪,因地形不熟遭南军伏击,失足坠溪后被乱箭射死,追封“义节郎”。其形象为小说原创,未见于宋元史料,但凭借独特的武器组合成为梁山特种作战的代表人物之一。<br></h3> <h3>地巧星:玉臂匠 - 金大坚<br> 金大坚是《水浒传》中排名第六十六位的梁山好汉,绰号“玉臂匠”,上应地巧星,是梁山的文职将领之一。<br> 原为山东济州金石雕刻家,以精湛的雕刻技艺闻名,擅长刻制碑文、印章,能模仿蔡京等名家字体。因技艺出众,被赞“凤篆龙章信手生”,人称“玉臂匠”,寓指其手臂灵巧如玉。此外,他亦通晓枪棒武艺,曾与王英短暂交手。<br> 因宋江题反诗被囚江州,吴用设计营救时需伪造蔡京书信,遂派戴宗以刻碑为名,将金大坚与书法家萧让骗上梁山。两人家眷随后被接上山,被迫落草。然而因伪造书信误用蔡京官印而非私章,导致计划败露,反令宋江、戴宗险遭处决,最终梁山通过劫法场化解危机。<br> 在梁山掌管兵符、印信等机密文书的雕刻制作,保障军队管理的规范性。征辽、田虎、王庆期间,曾受命刻石立碑记录战功。征方腊前,因宋徽宗赏识其技艺,被召入京任御用匠人,得以善终。<br>  金大坚虽出场较少,却是梁山后勤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型人才,其命运也反映了古代匠人在乱世中的被动与机遇。<br></h3> <h3>地明星:铁笛仙 - 马麟<br> 马麟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铁笛仙”,原籍南京建康府(今南京),在梁山一百零八将中排名第六十七位,对应地明星。他出身于“小番子闲汉”,可能带有少数民族血统或曾为官府差役的帮闲者,因其外貌奇特,常被推测为外族后裔。马麟擅长吹奏双铁笛,刀法精湛,尤以“大滚刀”闻名,能以一敌百。<br> 落草黄门山:马麟早年与欧鹏、蒋敬、陶宗旺在黄门山结寨,听闻宋江遇险后意图劫法场相救,后因梁山已救出宋江而主动归顺,成为梁山重要战力。<br> 三打祝家庄时,马麟与扈三娘双刀对决,招式如“风飘玉屑、雪散琼花”,惊艳众人。<br>征辽时助董平攻破水星阵,擒获辽将萧大观。<br> 征方腊期间,他探得乌龙岭小路助宋军夹击敌军,却在睦州之战中被白钦用标枪击落马下,遭石宝斩杀,结局惨烈。<br>  马麟兼具武艺与才艺,铁笛技艺象征其江湖雅趣,而双刀战法则凸显骁勇。尽管原著对其刻画较简,但其“铁笛仙”的绰号与异族背景的争议,成为现代读者探讨的焦点。<br></h3> <h3>地进星:出洞蛟 - 童威<br> 童威是《水浒传》中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之一,排名第六十八位,星号地进星,绰号“出洞蛟”,水性极佳,擅长驾船作战。他与弟弟童猛同为浔阳江边人,早年以贩卖私盐为生,因遭官府追捕而投奔揭阳岭的混江龙李俊,成为其手下重要成员。<br> 童威兄弟在李俊带领下两次救下宋江。第一次是在李立的黑店中识破蒙汗药陷阱,第二次在浔阳江阻止张横谋害宋江,促成了宋江与揭阳势力的结盟。<br> 江州劫法场后,童威兄弟加入白龙庙聚义,并参与攻打无为军活捉黄文炳,随后跟随宋江上梁山。在梁山负责水军,与阮小五共同驻守东北水寨。<br> 接受招安后,童威随军征讨辽国、田虎、方腊等,屡立战功。方腊之战结束后,他拒绝朝廷封赏,与李俊、童猛等人远渡暹罗国(今泰国),成为少数幸存且结局较好的梁山好汉之一。<br>  小说对童威的性格刻画较为单薄,其形象符合绿林豪杰的典型特征,忠义勇敢但缺乏个性化描写,常与弟弟童猛共同行动,未显明显差异。尽管如此,他作为水军骨干的贡献和最终归隐海外的选择,仍为读者留下深刻印象。<br></h3> <h3>地退星:翻江蜃 - 童猛<br> 童猛是《水浒传》中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之一,绰号“翻江蜃”,位列地退星,排名第六十九位。他与哥哥童威原为浔阳江私盐贩子,因结识混江龙李俊而成为揭阳岭势力成员,擅长驾船和潜水。<br> 宋江发配江州途经揭阳岭时,童猛随李俊从催命判官李立的黑店中救下被麻翻的宋江;后在浔阳江上又协助阻止船火儿张横劫杀宋江,促成揭阳镇势力与宋江结盟。<br> 参与白龙庙聚义,随梁山好汉劫江州法场救出宋江,后参与攻打无为军,独自驾船侦查敌情立下关键功劳。<br> 上梁山后担任水军头领,驻守西北水寨,随军征辽国、田虎、王庆,但个人表现较少,多与童威、李俊协同行动。<br> 征方腊后,童猛拒绝朝廷封赏,随李俊诈病脱身,与太湖豪杰费保等人从太仓港出海,最终在暹罗国(今泰国)投奔化外,推测成为李俊政权的重要官员。<br>  童猛形象较为模糊,常被视为李俊的“跟班”,兄弟二人性格未明显区分。其绰号“翻江蜃”取自神话中的龙属生物,象征其水性高超,与童威的“出洞蛟”形成呼应。<br></h3> <h3>地满星:玉幡竿 - 孟康<br> 孟康是《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绰号“玉幡竿”,真定州人氏,位列地满星,排名第七十位。他的形象特征鲜明,因身材修长、皮肤白净而得名,原为官府监造花石纲战船的工匠,因不堪提调官欺压,愤而杀人后流落江湖,与邓飞、裴宣在饮马川落草。后经戴宗招揽加入梁山,专司监造战船,为梁山水军的壮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br> 孟康虽少直接参与前线厮杀,但在关键战役中屡现身影。征讨方腊时,他与阮小二率水军进攻乌龙岭,遭南军火炮袭击,头盔被击中身亡,成为梁山少数死于热兵器的好汉之一,追封“义节郎”。其造船技艺精湛,性格刚烈,被后世视为“逼上梁山”的代表人物。<br>  衍生文学中,褚同庆《水浒新传》将其塑造为不满招安、出海遇难的反抗者,展现了不同作者对其形象的多维解读。孟康虽原著着墨不多,但其技术专长与悲剧结局,成为梁山人才结构及时代背景的重要注脚。<br></h3> <h3>地遂星:通臂猿 - 侯健<br> 侯健是《水浒传》中梁山第七十一位好汉,绰号“通臂猿”,因其黑瘦轻捷的身形得名。他祖居洪都(今南昌),原为裁缝,技艺精湛,擅长飞针走线制作衣袍铠甲,在荆湖地区有“第一裁缝手”之称。<br> 投靠梁山:侯健早年拜病大虫薛永为师,后因宋江攻打无为军时,薛永引荐其加入梁山。他利用在黄文炳家做衣服的机会,提供黄家内部情报,协助宋江成功复仇,并参与灭门行动。<br> 上梁山后,侯健负责监造旌旗袍袄、铠甲旗帜等军需物资,在攻打祝家庄等战役中制作伪装旗号,保障梁山军事行动的后勤需求。其专业技能使其排名(71位)高于师父薛永(84位),被视为不可或缺的后勤人才。<br> 随梁山招安后,他参与征方腊,因不习水性,在杭州外海因船沉溺亡。侯健虽在原著中戏份较少,但其裁缝技艺为梁山提供了重要支撑,甚至有学者认为作者专门设置此角色以完善山寨的物资体系。<br>  其人物形象融合了手艺人的精细与江湖义气,展现了梁山“三教九流”的多元构成。<br></h3> <h3>地周星:跳涧虎 - 陈达<br> 陈达是《水浒传》中的原创人物,宋元史料未见记载,其形象源于小说创作。他是邺城人氏,绰号“跳涧虎”,善使出白点钢枪,性格冲动倔强但重义气。<br> 原为少华山二寨主,与朱武、杨春聚义。因山寨缺粮,执意攻打史家庄,与九纹龙史进交手被擒,后因朱武苦肉计获救,与史进结为兄弟。<br> 史进因与梁山交好,在宋江大闹华州营救后,陈达随少华山众人加入梁山,位列第七十二条好汉,任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br>征方腊时,陈达在昱岭关被庞万春部乱箭射死,追封义节郎。其角色虽武艺不俗,但因缺乏显赫战功,排名较低,形象较为脸谱化。<br>  陈达以“力健声雄性粗卤”的赞诗著称,展现了直率鲁莽的草莽气质6。他在小说中虽非主角,却通过“大闹史家村”等情节凸显了江湖义气与反抗精神,成为梁山群体形象的重要补充。<br></h3> <h3>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