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佛山通济桥牌坊~"行通济,无闭翳"的谚语在佛山尽人皆知,意思是走走”通济"就没有忧愁,事事顺利!这一民间活动寄托着佛山人的美好祝愿,每年的农历正月15日夜晚到16日,没有任何人出面组织,佛山万人空巷,为了一个共同的希冀,同走一条桥,这一习俗从明末清初就已经开始,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莱,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至今已延续400多年。</p> <p class="ql-block">通济桥在佛山有着悠久历史意义,是佛山最早兴建的第一座大木桥,据专家考证,该桥早期由乡民集资修建的木质人行桥,始建于明代,分别经过三次重修,嘉靖38年(1559年),隆庆2年(1568年),万历9年(1581年),天启六年(1626年)户部尚书李侍问发起募捐重修,取名"通济桥"。民国初年。通济桥附近河道淤塞,已极少往来、佛山多次扩建、这一带再也找不到"桥"的痕迹了。</p> <p class="ql-block">岁月变迁,昔日通济桥已踪迹难觅,使年年"行通济"徒有其名,实为憾事,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佛山市政府斥资1700万元,于2001年1月18日复原通济桥,修复后的通济桥建筑优美,文代底蕴深原,通济桥长32米、宽9.9米,桥两端的抱鼓石,以祥云和蝙蝠衬托风车,体现出通济桥民俗的象征物~风车,桥身上雕刻着相传八仙过海时所执的神器,寓意市民过桥时祈求消灾,寻求平安的美好祝愿!</p> <p class="ql-block">对联</p> <p class="ql-block">老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通济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