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月6日:“他弄倒了我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3.14</p> <p class="ql-block">3.19当我把电子琴带到教室后…</p><p class="ql-block">“老师我想弹琴,我会弹琴。”韩沐瑾认真地对我说道。</p><p class="ql-block">演奏中…只见她左手拿着小话筒,右手作“人字状”走着,依次从右边按键边弹边唱:“小螺号滴滴的吹,海浪听了笑微微~”一遍之后她急迫的提醒弟弟:“弟弟,你帮我弹”她拉着弟弟(2岁半)的一只手忘琴键上放。“小螺号滴滴的吹,海浪听了笑微微~”(弟弟跟着姐姐乱弹一遍),“不行弟弟,还没弹好呢,快点。”她再次拿起弟弟的小手,依次从左边按键边按便唱“小螺号滴滴的吹,海浪听了笑微微~小螺号滴滴的吹,海浪听了笑微微~”(两遍结束后)“好了,弟弟该你了!”</p> <p class="ql-block"> 核心经验分析:韩沐瑾通过自编动作、歌词和即兴演奏,展现了艺术表现力与创造力**(如用“人字状”手势模拟弹奏、改编歌词)。她主动邀请弟弟参与并试图“指导”,体现了社会交往的主动性,但可能因缺乏对弟弟能力的理解而产生急躁情绪。</p><p class="ql-block">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幼儿核心经验,结合韩沐瑾与弟弟的音乐互动场景,以下从多个领域展开分析并提出支持性策略:</p><p class="ql-block">1.提供开放的艺术环境增设更多乐器(如沙锤、鼓),允许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创作,避免用“正确与否”评判他们的表现。</p><p class="ql-block">2.创设“小老师”情境,让韩沐瑾体验如何用简单指令(如“我们一起按这个键”)帮助弟弟,培养同理心。 </p><p class="ql-block">3.强化正向行为:表扬姐姐的分享行为(如“你愿意教弟弟弹琴,真是个好姐姐!”),强化合作意识。同时教师应及时做好对“弟弟”的鼓励和安抚情绪工作,肯定弟弟的参与意愿(如“你喜欢和姐姐一起弹琴对吗?”),而非强调结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