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河北沧州博物馆新馆2014年开馆,设有《沧海之洲—历史文化陈列厅》、《滨海遗风—民俗文化展》、《济世沧海—中医药文化展》、《沧州民间收藏展》、《沧州历史名人展》、《大运河北—大运河文化展》、《武术之乡—武术文化展》、《百戏之源—杂技文化展》、《渤海之滨—沿海资源科普展》等十一个展厅。来观展•••</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滨海遗风”</p> <p class="ql-block"> 展厅壁塑</p> <p class="ql-block"> 花轿,也叫喜轿,传统中式婚礼使用工具。一般装饰华丽,以红色显示喜庆吉利,俗称大红花轿。古代普通人娶亲一般用二人抬花轿,家境富贵之户常用四人抬大花轿。花轿有"硬衣式"和"软衣式"两种。硬衣式花轿全身木制结构,造型类似四方四角出檐宝塔顶形;软衣式花轿是在轿框四周罩以红色绫罗轿帏。此展品为硬衣式花轿。</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轿车"指用骡马拉的轿子。畜力车除驴以外,骡车和马车都曾经非常盛行。高级载人马车叫马拉轿车,简称轿车。当西方汽车进入中国时,因当时封闭式方形汽车和中国古代"轿车"一样可以显出荣耀,便被称为轿车,至今载人小汽车都叫做"小轿车"。</p> <p class="ql-block"> 木轮大车是古老的交通运输工具,因车轱辘上安装铁瓦,也叫铁瓦车。可分为牛拉大车和马拉大车。牛拉大车多为十字型大木辐条车轮,车轮与粗木轴连在一起,轴轮一体转动,制作工艺简易,车体重,行驶慢,多为一牛拉着,主要搞农事运输。马拉大车是花轱辘车,木轮木轴,制作工艺复杂,车体轻,载重大,跑得快,除干农活外还跑城乡运输。</p> <p class="ql-block"> 沧州是最得运河风水的一座文化古城,沧州得名,始于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其兴盛,却缘于明代运河滑运的开通。大运河流经吴桥、东光、南皮、泊头、沧州市区、沧县、青县,全长215公里,是京杭大运河流经的近百座大小城市中里程最长的。</p><p class="ql-block"> 由于境内运河流程长,交通位置优越,水运交通发达,明清时期的沧州是运河沿岸重要的商业中心与清运码头,也是清代雍正以前北方最大的盐运码头。古沧州运河帆樯林立,船只穿梭,百物聚处,客商往来,南北通街,不分昼夜。</p><p class="ql-block"> 沧州境内在流河、兴济范桥、东砖河、南霞口、马厂、青县、东光等地都设有官方码头。明代从南京至北京段的四十六处驿站中,沧州境内占六处:良店、连窝、新桥、砖河、乾宁、流河。与官方码头相对应的是民间的渡口,渡口摆渡是民间古运河两岸互通的一个主要方式。沧州境内古代津渡多,现存有11处,东光县堡子村摆渡口,因现河道中还有水,摆渡仍在使用中。</p> <p class="ql-block"> 木工用具</p> <p class="ql-block"> 铁匠、剃头匠等。</p> <p class="ql-block">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距离令民俗像站牌一样有了标志性的差异。当您每到一站,首先欣赏到的是风景,但最早感受到的是风俗。沧州的风俗里混杂着渤海的咸、运河的甜、铁狮的刚毅、小枣的热情……既有着深厚的渊源,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已经成为沧州民众乡愁中最亲切最具烙印的那一缕。生活,可以随着时代而改变,但文化的乡愁仿佛赤子之心,必须得到呵护。留住那些即将消逝的民俗物品和民族传统,继承并发扬下去,我们义不容辞。</p><p class="ql-block"> "Winds are different within 10 miles, customs are various within 100 miles". ...</p> <p class="ql-block"> 沧州北接幽燕,呼吸侠气,南邻齐鲁,沐浴儒风,绵绵厚土,精英辈出。</p><p class="ql-block"> 《沧州历史名人》以历史年代为顺序,以人物遗迹、遗物为基础,汇展上自西周下至1919年(生年)的近百位名人史迹。入选人物大都以本地籍贯为主,另有任职沧州、客居沧州或遗迹遗物留存沧州者,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重点突出他们在沧州乃至中国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无论位居台辅,职掌封疆,留名千秋国史;或为政地方,勤业爱民,遗爱百姓口碑; 无论以儒术渊深而备受尊崇,以操行醇笃而令人仰慕;或文足以鼓吹政通人和,艺正可领袖武术杂技;无论舍身取义,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或卫国保家,英勇抵御外族入侵,他们在不同领域,演绎了各自的人生。指不胜屈、卓卓于当世的名贤,如参天之木,福荫后代;大邪大恶,亦有鉴也。我们力求尊史重实,视角全面,意在通过这一博大的人文舞台,诠释历史的进步与发展,展示沧州人的独特贡献,传递这片沧桑热土所禀赋的历史正能量与时代精神。</p> <p class="ql-block"> 孙膑,名失传,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人。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出任魏惠王将军,嫉膑才能高出自己,逛骗孙膑到魏,处以膑刑,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载回,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先后设计大败魏军于桂陵和马陵,庞涓兵败自刎而死,膑因此名显天下。孙膑主张"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提倡"赏不逾日,罚不还面",认为采取"营而离之,并卒而击之"等法,"寡可以敌众,弱可以胜强"。著有《孙膑兵法》,失传。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早期墓中发现。</p> <p class="ql-block"> 每一片土地都演绎着自己的历史。每一个历史的舞台都有一代代风流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沧州人用智慧和力量,铸就了生命的辉煌;为沧州文化谱系,涂抹了丰富绚丽的色彩,书写了动人的篇章。这个展览告诉我们,沧州大地丰腴肥沃,积淀深厚,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足以令人动容而自豪;这个展览还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是非与曲直,都要以历史的目光去打量,用理性的角度去观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沧州控水陆之冲,富鱼盐之利,史家谓"南北之成败,关于沧州者十之五"(《读史方舆纪要》)。春秋战国时期属燕齐之地,汉置渤海郡,至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受到大乘农民起义沉重打击的北魏政权设沧州于饶安(在今盐山),辖浮阳、乐陵、安德三郡,做为控制渤海地区的统治据点。这一年成为沧州元年,此后1500年,一幕幕历史大剧轮番上演,盛唐气象,五代烟云,辽金烽火,明初大移民..</p><p class="ql-block"> 本厅以馆藏文物及地面保留的文化遗存为基础,以史书记载和考古发掘为支撑,以建置沿革为主线,集中展现沧州由九河下梢逐渐成为畿辅重镇的发展脉络,突出沧州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在中国历史大范围内所发挥的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春秋战国时期,沧州地处燕、齐、晋(赵)三国覆域交错之地,是诸侯争霸的古战场。沧州境内因战争修建了很多城池,如春秋时期的燕留城、古皮城、古州城、末州城等。战国时期出现了齐饶安城(今盐山县境内)、燕武垣城(今肃宁境内)、乐成(今献县境内)、赵都军城(今河闽市瀛州镇)等众多城邑。城邑的增多,商品交换的发达,使沧州自古就有燕齐之间一都会的美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秦代,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沧州东属济北郡、西属巨鹿郡所辖,并设柳县、南皮、武垣三县。</p><p class="ql-block"> 汉初,沧州境内始设郡﹣﹣渤海郡;河间国,是为藩屏汉室所分封的同姓诸侯王国。渤海郡与河间国,郡国并行,辖域宽广,属地犬牙交错,基本覆盖了今天沧州辖区。随着汉代郡县制、推恩令的进一步实施,沧州境内出现了众多侯国、县等地方建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兽形铜饰件(汉代,左)、 鎏金嵌玉兽形饰件(汉代,右)</p> <p class="ql-block"> 魏晋北朝 (公元220年﹣﹣公元581年)</p><p class="ql-block"> 北魏统一北方后,于487年在赵都军城(今河间市)设瀛州。</p><p class="ql-block"> 延昌四年(515年),在冀州渤海郡、瀛州境内爆发了以宗教为旗帜的农民起义﹣﹣大乘教起义。起义'后,北魏政府为了强化这一地区的统治,于熙平二年(517年),分瀛、冀二州置沧州,州治饶安(今盐山县千童镇),领浮阳、乐陵、安德三郡,辖十二县。县千童镇),领浮阳、乐陵、安德三郡,辖十二县。</p><p class="ql-block"> 经过魏晋、十六国、北朝的战乱和统一,沧州处于北方各民族文化大融合、大发展时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运河古韵</span></p><p class="ql-block"> 隋唐气象</p><p class="ql-block">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时期(公元581年﹣﹣公元1368年)</p><p class="ql-block"> 唐贞观元年(627年),沧州迁州治于清池(今沧州旧城),五代、宋、金、元因袭,一直沿用至明初,沧州有近一千年相对稳定的经济社会繁荣时期。闻名于世的沧州铁狮子即铸造于此时期。沧州因此又称"狮城"。</p> <p class="ql-block"> 人面铠甲武士俑上身、牵驼胡俑、陶马(唐代)</p> <p class="ql-block"> 明洪武二年(1369年),沧州州治由清池迁往长芦(即今沧州市区)。</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成为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大动脉,沧州作为沿线地区,经济文化得到极大的繁荣发展。从边关门户发展到漕运咽喉,从南北商业贸易的畅通,到京津南门地理位置的显要,沧州逐渐成为京畿名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之万:张之洞堂兄。</p> <p class="ql-block"> “阅微草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bn7mn4e"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b>沧州博物馆观展(二)</b></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bd7c85k"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b>游沧州铁狮与旧城遗址公园(一)民间文化馆、铁钱库</b></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be7z9qh"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b>游沧州铁狮与旧城遗址公园(二)旧城文化展览馆、铁狮子</b></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bhjxg9p"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b>沧州 • 纪晓岚文化园</b></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kxkdex"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b>大运沧州:逛一回南川老街</b></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