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风情录(4)——世界遗产·莫高窟

高棣

<p class="ql-block">  数年前的6月中旬,我与嘉兴预防医学会的同事一起去祖国的大西北——宁夏、甘肃和和青海进行了考察,并游览了敦煌莫高窟、嘉峪关等世遗景点,先说说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们是傍晚时分乘火车从银川去敦煌的,经过19个小时的火车颠簸,一路上除睡觉之外,就是欣赏大漠雪山,时而可见多座风力发电站。我们在行程第四天(6月21日)中午12点准时抵达了敦煌市。</p><p class="ql-block"> 敦煌是一个县级市,共有人口18万,其中城市人中6万。这个小城是近年来规划新建的,所以虽然小了点,但也小巧玲珑,街面崭新而整洁。我们中有好几位去莫高窟已经是“二进宫”。我第一次去敦煌莫高窟是在2000年8月,事隔数年再去那里,又有了一番新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去敦煌一路上的大漠雪山(火车上拍摄)。</p> <p class="ql-block">  🔽去敦煌一路有很多风力发电站,很环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长长的栈道将大大小小的石窟曲折相连,洞窟的四壁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肃穆端庄的佛影,飘舞灵动的飞天……庄严神秘,令人屏声敛息。她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敦煌名气很大,很多老外都奔她而去,这次和我们同行的是一批法国朋友,由于缺少法文翻译,他们在展区门口,等了好久,直到我们参观完出来时,他们才进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p> <p class="ql-block">🔽敦煌研究院于1994.8写的关于莫高窟的简介。</p> <p class="ql-block">🔽世界遗产敦煌名气实在太大,老外们驱之若婺。</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五代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 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735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飞天4000余身, 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 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如果把所有艺术作品一件件阵列起来,便是一座超过二十五公里长的世界大画廊,所以莫高窟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在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匾额:“石室宝藏”。</p> <p class="ql-block">🔽匾额:”三危揽胜”。</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附近的小广场虽然黄上朝天十分干燥,但古树参天,郁郁葱葱,生命力十分旺盛、顽强。</p> <p class="ql-block">  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最广泛的题材是尊像画,即人们供奉的各种佛、菩萨、天王及其说法相等;佛经故事画,是以佛经中各种故事完成的连环画;经变画,是隋唐时期兴起的大型经变,综合表现一部经的整体内容,宣扬想象中的极乐世界;佛教史迹画,表现佛教在印度、中亚、中国的传说故事和历史人物相结合的题材;供养人画像,即开窟造像功德主的肖像,这是一部肖像史。</p><p class="ql-block"> 在莫高窟各个时代的壁画中,有反映当时的一些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衣冠服饰制度、古代建筑造型以及音乐、舞蹈、杂技的画面,另外还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及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从壁画中,可以看到各民族各阶层的各种社会活动,如帝王出行、农耕渔猎、冶铁酿酒、婚丧嫁娶、商旅往来、使者交会、弹琴奏乐、歌舞百戏……世间万象,莫高窟作为艺术的宝库,不同时代的艺术风尚在这里汇集成斑斓景观。</p><p class="ql-block"> 敦煌唐代艺术代表了中国佛教艺术最璨烂的时代,外来的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水乳交融,敦煌唐代艺术空前丰富多彩。那雄伟浑厚高达十几米的巨大佛像;灵巧精致仅有十余厘米的小菩萨;场面宏大、人物繁密的巨幅经变;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的单幅人物画无都使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飞天,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唐代飞天更为丰富多彩,气韵生动,她既不像希腊插翅的天使,也不象古代印度腾云驾雾的天女,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轻捷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飞天是民族艺术的一个绚丽形象。提起敦煌,人们就会想到神奇的飞天。(因为里面禁止照相,只得借用一下数幅网络图片说明之)。</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的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盛唐时期的壁画水平最高。供参观的洞窟较有影响的是96窟、17窟、130窟、158窟、259窟、285窟、200窟、428窟等。每次参观,只提供8个窟,这次我们参观了96、148、16-17、328等窟。 </p><p class="ql-block"> 位于正门的96号窟是必去的经典之处,这里的弥勒大佛高35.5米居国内大佛高度第三位(第一位是乐山大佛)。</p><p class="ql-block"> 148号窟是一尊释迦牟尼的涅盘卧塑,整个窟呈棺形,背景为千佛,旁边有72个弟子小形塑像,表情有哭有笑的,据导游介绍,表情为哭的弟子修行较低,他为师父的离去而悲哀;而表情为笑的弟子修行较高,佛教把涅盘视为修行的最高境界。</p><p class="ql-block"> 16-17号窟是反映一个姓王的道士偶然间发现莫高窟藏经洞内大量宝贝的地方。莫高窟在明代一度荒废,至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这些盗窃和破坏,使敦煌文物受到很大损失。</p><p class="ql-block"> 中国从四十年代起成立了莫高窟的学术研究和保护机构;六十年代对石窟进行了全面的加固;八十年代开始,莫高窟进入了现代科学保护时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东侧,工匠、画家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著名的17号窟,这是王道士发现宝藏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