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中国的比萨斜塔苏州虎丘塔

西窗呓语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去虎丘,看中国的比萨斜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摄影:西窗呓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感谢金陵管理的提示、指教,终于查到了有关资料,虎丘塔属于世界遗产大运河的遗产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包括河道27段、相关遣存5个和57个遗产点。虎丘云岩寺塔在内的苏州山塘河历史文化街区是其中一个重要遗产点。山塘河东起阊门渡僧桥,西至虎丘,虎丘风景区是山塘河街区的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月的苏州,温暖湿润,绽放着星星点点的腊梅花。树下欣赏着枝头艳黄娇嫩的腊梅,心中满满的惬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隔一年,再次来到苏州,这是我第三次造访苏州,苏州也是我游览的景区最多的地方,毕竟苏州是旅游佳地。我喜欢探究那些深藏在时间背后的历史秘密,虎丘便是我最为关注的地方之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年前春风得意时,曾经与朋友同行,游览过虎丘,却总觉得差了点儿什么,差了什么自己也说不清,回来后连篇游记也懒得写。于是,腊月中旬年关前夕,再次游览了这“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市区中心五公里。关于虎丘一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但最经典的说法是,相传春秋时(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犯破伤风而死,葬于此山,入葬三日后有白虎蹲踞墓上,故名虎丘山。如此,这虎丘山之名已近2500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虎丘山高仅36米,虽然只是小丘,却有悬崖峭壁和沟壑等自然景观,又因为历代以来的建设形成了众多的人文景点,园内的建筑与植株相互衬托,有着精致的江南园林风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虎丘,又名海涌山、海涌峰、虎阜,人文历史可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和苏州古城一样历史悠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年以来,虎丘山依托着秀美的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享有着“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早已在一千多年前就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毕竟虎丘公园里有许多名胜古迹、断梁殿、拥翠山庄、剑池、千人石、冷香阁、云岩寺、虎丘塔等。其实,虎丘我更关注的便是虎丘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虎阜禅寺山门也是虎丘山寺的山门,俗称头山门。位于山塘河边。原山门只有中间一门,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寺僧祖善主持开了两侧门,左右门额分别题为“山清”、“水秀”。清乾隆年间,僧人祖通主持建造了隔河照墙,后毁于战乱。民国七年(1918年),住持中照重修头山门,1981年重修照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康熙帝曾四次游虎丘。最后一次还在山上行宫住了一夜,并为虎丘山寺题写雅名“虎阜禅寺”。从此虎丘寺改称虎阜禅寺,金匾至今高悬于头山门。头山门隔河相望的照墙上嵌有中照题写的“海涌流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海涌桥。站在海涌桥看虎丘山形很像老虎盘踞山上,这也被说成是虎丘真正的得名原因。透过二道山门断梁殿,远远望去,是山隐寺里,还是寺里藏山,谁又能说得清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说,远古的时候,虎丘曾是海湾中的一座很小很小的小岛,沧海桑田的变迁,海湾变成了陆地,小岛变成了小山,人们便称它为海涌山。宋人郑思肖的诗句形象地道出了虎丘的由来:“何年海涌来?霹雳破地脉,裂透千仞深,嵌空削苍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被称为二道山门的断梁殿,外形结构是单檐歇山式,它的檐端轮廓从中间两柱开始,向两侧逐渐升高,形成圆弧曲线,给人轻灵之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苏州民间传说,元代时,皇帝下旨,要苏州地方官吏限期在虎丘建造一座殿门。当准备好各项工作要上正梁时,突然发现,作为正梁的大木料被当作顶梁柱而一锯成两截。由于限期已近,无法再另寻正梁木料,老工匠便想法建造了这座断梁殿,按期竣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断梁殿只是采用了另一种建筑工艺而已,虽然是对接的两段栋梁,但仍然十分坚固。这座殿门,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入二道山门,左侧山坡上有座拥翠山庄,依山势起伏而筑成,旧为月驾轩故址。庄中有抱瓮轩、灵澜精舍和问泉亭等处,规模不大,但构筑精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拥翠庄园大门左右两壁白墙上嵌有"龙、虎、豹、熊"行草大字石刻四方,苍劲有力,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说拥翠山庄,与清末苏州状元洪钧有关。同治七年洪钧中状元后,历官学政、兵部左侍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博学广闻洪钧浪漫韵事也为世人津津乐道,他与名妓赛金花之间"男状元偷娶女状元"的爱情故事,被人写入小说《孽海花》后,更使他名噪一时,成为地地道道的风流状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拥翠山庄前行道边有一块大石头,呢“试剑石”,传说是吴王阖闾试用莫邪剑的地点,试剑石上一条裂缝穿大石而过,酷似刀劈剑削,石崖上刻有"试剑石"三字。有传说说是吴王阖闾得到干将所献的"莫邪"剑后,挥剑试石,将大石一劈为二。还有传说是秦始皇来虎丘,掘得为吴王殉葬的鱼肠诸剑后,在此试剑所致。一说秦始皇到苏州寻找吴王墓中剑,不得,怒而将大石劈为两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试剑石旁刻有元代顾瑛的一首诗:"剑试一痕秋,岩倾水断流。如何百年后,不斩赵高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处北边不远处,道边的高台上有一个亭子罩着一块墓碑,上书“古真娘墓”。真娘又是何许人也?在网上搜索到了结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骨成泉下土,何物是游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代颜容尽,千年名姓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善缘依佛地,巧咏任人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几听钱塘曲,风松静似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宋代诗人徐照所作五言律诗《题真娘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真娘,本名胡瑞珍,唐代苏州歌妓,出身京都书香门第,从小聪慧、娇丽,擅长歌舞,工于琴棋,精于书画。因避安史之乱,随父母南下时与家人失散,流落苏州,被诱骗到妓院。真娘才貌双全,很快名噪一时,但她只卖艺不卖身,守身如玉。当时苏州一富家子弟王荫祥,人品端正,还有几份才气,偏偏爱上真娘,想娶她为妻,真娘因幼年已由父母作主有了婚配,只得婉言拒绝。王荫祥还是不罢休,用重金买通老鸨,想留宿于真娘处。真娘觉得已难违抗,为保贞洁而悬梁自尽。王荫祥得知后,很是懊悔,悲痛至极。斥资厚葬真娘于虎丘,并刻碑纪念,栽花种树于墓上,人称“花冢”,并发誓永不娶妻。文人雅士每过真娘墓,对绝代红颜不免怜香惜玉,便纷纷题诗于墓上。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真娘墓西边是建于民国六年的“冷香阁”,北面是千人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曾经有晋代高僧在此讲经,曾有千人来此听讲座,讲经的时候,旁边的“白莲石”也频频点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人石区域,这里主要的景点有千人石、点头石、二仙亭和剑池等。剑池是游览虎丘的重点,这里自然风光奇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宋代诗人范成大诗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经人散藓花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古谁能更赏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只好岸巾披鹤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风清月白坐弹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虎丘最神秘最吸引人的古迹是剑池,进入“别有洞天”圆洞门,顿觉“池暗生寒气”。但见两片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锁住了一池绿水,池形狭长,南宽北窄,颇像一平放着的宝剑,有如临深渊之感,这就是名闻中外的古剑池遗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传说剑池北端是阖阊的墓,是一座规模巨大的地宫,里面埋藏了无数奇珍异宝,他毕生搜罗来的天下名剑“鱼肠”、“扁褚”都在地宫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继承王位的夫差是个凶残的暴君,当墓修好后,怕工匠泄漏秘密,而杀工匠千人于此,那块大石头被鲜血染红了,且永不褪色,后人就称“干人石”,用以纪念那一千多名不幸的工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剑池顺山拾阶而上,向前不远处便到了山顶,山顶有云岩寺塔、云岩禅寺遗址等景点。云岩寺塔是虎丘景点里的重中之重。它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是一座斜塔,塔尖向西北倾斜两米多,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世界第二斜塔”。云岩寺塔现在已经封闭,内部不准进入,只能在外观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虎丘塔,是驰名中外的宋代古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初建为木塔,后毁。现存的虎丘塔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建成。塔七级八面,内外两层枋柱半拱,砖身木檐。由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灾,故顶部的木檐均遭毁坏,现塔身高47.7米。资料说1956年维修虎丘塔时,在塔内发现大量文物,其中有越窑、莲花石龟等罕见的传统艺术珍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虎丘塔,是虎丘园的灵魂,没有这虎丘塔的存在,这虎丘园的历史价值定会打折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虎丘由于塔基土厚薄不均,塔墩基础设计构造不完善等原因,从明代起,该塔就开始向西北倾斜。经专家测量,塔尖倾斜2.34米,塔身最大倾斜度为3度59分,虎丘斜塔也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比意大利比萨斜塔早建200多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陆羽井,也叫“观音泉”、"天下第三泉",位于虎丘山观音殿后,井口一丈余见方,四旁石壁,泉水终年不断,清澈甘冽。泉井所在的小院,清静幽雅,园门上刻有"第三泉"三个大字。据《苏州府志》记载,陆羽曾在虎丘寓居,发现虎丘泉水清冽沽莹,甘美可口,便在虎丘山上挖一口泉井,所以得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云梦气吞八九,沧溟水击三千”。联来自何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洞庭湖古称云梦。湘阴位于南洞庭湖。“洞庭云梦,境在湘阴”。有说此联来自“联圣”的左宗棠,是左公的一首自题联,原件现藏于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博物馆。沧溟即大海。搏击三千里大海,志向何其高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增广贤文》对联有此联,却未有出处。此联气魄之大,真是无与伦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憨憨泉,虎丘景区内的一眼名泉,位于拥翠山庄下方,相传南朝时期由憨憨尊者所开,具有神奇的理疗、保健效果,长期饮用此泉,可以清心明目,延年益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虎丘园内,拥翠山庄西面,有一座近代人陈去病的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去病(1874-1933), 原名庆林, 字佩忍,中国近代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江苏吴江同里人。因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毅然易名"去病"。早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宣传革命不遗余力。在推翻满清帝制的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的护法运动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诗多抒发爱国激情 ,风格苍健悲壮。1923年担任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28年后曾任江苏革命博物馆馆长、大学院古物保管委员会江苏分会主任委员。1933年,病逝于故乡同里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陵园内有两座墓,一座顾士杰墓,一座史金奎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顾士杰(1916—1949),无锡人,鲜肉商,吴县北区救火联合会义务会员,“为人爽直,仗义任侠”。1949年1月22日下午,因参与救火身受重伤,两日后抢救无效死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6年4月5日,“同安龙社”义务救火员史金奎在救火中不幸触电身亡。为表彰救火会会员奋不顾身救火的英勇事迹,救火联合会为其举行了隆重的公葬,墓葬虎丘山南麓翠荇山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两位为消防事业奉献出自己生命的人,永远安葬在虎丘山脚下。只是作为义士们,并没有广为人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