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公书法,端庄、稳健、对称,为《馆阁体》正名

润物无语

<p class="ql-block">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馆阁体”,于是乎将所有看起来规范的“楷书”、“行书”一概而论为“馆阁体”的范畴。</p><p class="ql-block"> 馆阁体其实源于元朝,在明清两朝的时候发扬光大,主要是为了实用,所谓的艺术性没有那么高,但是也不能说没有一点艺术性,还是得看谁来写。</p><p class="ql-block"> “馆阁体”书法的特点是黑、亮、相等,字要写得等大,要黑亮,就是要看得清楚,字要工整的楷书,主要是为了一些公文、案牍的使用,这种形式的书体在明朝叫做“台阁体”,到了清朝又称之为“馆阁体”。</p><p class="ql-block"> 馆阁体是科举制度的试卷要求,所以旧时候的文人一般都写得一手的好馆阁体,这种馆阁体没有一定的唐楷功夫是很难写成。</p><p class="ql-block"> 晚清时期的林则徐将“馆阁体”写到了极致,既兼顾了实用性,又有着很强的艺术性。他将馆阁体之美写到了极致。</p><p class="ql-block"> 林则徐的书法取法于唐楷,在欧阳询的楷书当中浸淫最久,所以我们看到的他的字有着浓厚的内擫的笔法,在笔画的顿挫处支持我们看到更多的是颜柳书法的笔意。</p><p class="ql-block"> 林则徐完全将颜体、柳体、欧体融于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林则徐的书法影响力很大,在整个清朝时期,因为他身居高位,有着显赫的名声,同时人品又过硬,曾经因为抗击英国侵略者,又有着“民族英雄”的称谓,所以他的字备受朝野上下喜欢。</p><p class="ql-block"> 所以在晚清民国时期,在一些的民间私塾当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林则徐的字作为学习书法的描红范本。很多人差异为啥古人不学习古代的法帖呢?</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的书法史上有着这样的一个现象,那就是学习本朝人书法的传统,学习书法先从当代人学起,学习当代的一些优秀的书法家,这样比较容易入门,宋朝的宋四家都学周越,晚清、民国的一些民家也是学习当代人,然后别出机杼,卓然成家。</p><p class="ql-block"> 刚开始学习古碑帖,则很难入门,对自己往后的学习也不利。</p><p class="ql-block"> 林则徐的传世书法不多,只有一本《林则徐小楷无量寿经》问世,这件作品乃是林则徐50岁的时候写给自己的上司陶澍的一件寿礼,字字工整,字字惊艳,代表了林则徐书法的最高水准。</p><p class="ql-block"> 这件作品如今藏于美国的一家的博物馆,我们很难得见。</p><p class="ql-block"> 当今 一些人,把《馆阁体》与印刷体、老干部体並称为“缺少灵动”的呆板书法,我大为不公。 了解了《馆阁体》的有关知识,你怎么看呢,请在评论区发表高见。</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书法</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无量寿经》局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