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阴阳相济赋</p><p class="ql-block">文/圆霞(明代)①</p><p class="ql-block"> 夫混沌初开,天地之始。清浊得以交融,万物因之生息。日往月来,寒暑迭代。刚柔相摩,八卦明理。阳动而阴静,乃互为其根;雄舒而雌敛,合自然之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备注:①圆霞:明代万历帝御赐女僧释圆霞,驻梵净山上茶店(今承恩寺),释净宽(李娟)之弟子,擅诗文词赋。</p> <p class="ql-block"> 彼刚健中正之元阳,纯粹之精也。如日之升而光华熠熠,似天之行而健体铮铮。普施其德,虽广济而不语;长持其用,故万变而无停。江河奔流兮,因其而涌;山岳巍峨矣,赖其以崇。生草木而法大,抚万灵而身荣。于是物各行其道,品各遵其宗。而阴者,表柔顺而核中正,形含蓄而神内敛。如当空之月,抱清辉而皎洁;若托物之坤,载万类而幽远。其用广大,非矜客而可知;其德含弘,必谦者而能见。如纳百川之渊矣,有容而深;如装亿日之宇兮,抱虚而炫。养生灵,恒无傲骄;生诸物,永不疲倦。</p> <p class="ql-block"> 盖阴阳相济,天地之道也。阴中有阳,故阴能生;阳中有阴,则阳不燥。所谓独阴不长遵乎天,孤阳不生顺乎奥。阳施阴受以交流,阴化阳成而拥抱。阳刚而阴柔,对立以相济;阳动而阴静,动静而相宜,以至于显隐开阖皆合自然之理也。故贤土观乎天文,知日月星辰为阴阳之象。日为阳而光普照,万物得之以生;月为阴而华流辉,草木承之以养。于是乎星分阴阳而经纬交织,象括四时而寒热依傍。乃至察乎地理,观山川湖海兼具阴阳之情。知山为阳而势崔嵬,巍峨耸立;晓水为阴而性润下,曲畅流行。法彼山环水抱,因交泰而缤纷;赏此草长莺飞,赖和谐以繁茂。非一性而独生,实两全而相保。</p> <p class="ql-block"> 审乎人事,男女夫妇,阴阳之配也。男为阳兮尚刚毅,立地而顶天;女为阴矣应温柔,含光以藏慧。因媾精而和谐,赖和合以纯粹。故而仰天察地,中通人事。明相济之道,知阴阳之理。崇明抑暗,不违自然;顺天应时,宜调内意。损有余以补不足,平等众生;抱无为而泯差别,详参古帝。于是知阴阳必相济,万物当并育。大道流行,应执两用中;真元觉悟,且守和明趣。天地位分,人伦礼续。此乃阴阳平衡之至理,万物通达之铁律也。</p> <p class="ql-block">印邑尘心点评:</p><p class="ql-block">一、文学性</p><p class="ql-block"> 《阴阳相济赋》展现了极高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1. 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文章大量使用骈偶句式,如“阳动而阴静,乃互为其根;雄舒而雌敛,合自然之纪”、“日为阳而光普照,万物得之以生;月为阴而华流辉,草木承之以养”等,这些句子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辞藻华丽,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p><p class="ql-block"> 2. 意象丰富,比喻精妙: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描绘阴阳的特性,如以“日”、“天”、“江河”、“山岳”等象征阳刚之气;以“月”、“坤”、“渊”、“宇”等象征阴柔之美。这些意象生动形象,贴切传神,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例如,“如日之升而光华熠熠,似天之行而健体铮铮”以太阳和天空的运行形象地描绘了阳刚之气的旺盛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3. 典故运用,意蕴深远: 文章中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八卦明理”、“崇明抑暗”、“顺天应时”、“损有余以补不足”等词语,都蕴含着丰富的典故和文化内涵,使文章意蕴更加深远,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4. 情感充沛,气势磅礴: 作者在描绘阴阳之道的伟大和重要性时,情感充沛,气势磅礴。例如,“普施其德,虽广济而不语;长持其用,故万变而无停”、“养生灵,恒无傲骄;生诸物,永不疲倦”等句子,充满了对自然规律的赞美和对生命力量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二、思想性</p><p class="ql-block"> 《阴阳相济赋》的思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1. 阐释阴阳哲学,揭示对立统一:文章的核心思想是阴阳相济,作者深入阐释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理论,指出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宇宙万物运行的基本规律。这一思想具有普遍的意义,不仅适用于自然界的运行,也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治理和个人的修养。</p><p class="ql-block"> 2. 强调和谐共生,倡导平衡发展:文章强调阴阳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指出“独阴不长,孤阳不生”,只有阴阳和谐共生,才能维持万物的正常生长和发展。这一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告诫我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平衡和协调,避免极端和片面。</p><p class="ql-block"> 3. 联系天文地理,融会古今智慧: 作者将阴阳理论与天文、地理等自然现象联系起来,指出“星分阴阳而经纬交织,象括四时而寒热依傍”、“山为阳而势崔嵬,巍峨耸立;水为阴而性润下,曲畅流行”,这种将哲学思想与自然规律相结合的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博大精深和实用理性。</p><p class="ql-block"> 4. 指导人事实践,促进社会和谐: 文章将阴阳理论应用于人事,指出男女夫妇是阴阳之配,并强调“因媾精而和谐,赖和合以纯粹”。这种将哲学理论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做法,有助于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p> <p class="ql-block">三、艺术性</p><p class="ql-block"> 《阴阳相济赋》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1.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开篇总述阴阳的起源和基本特性,中间分别论述阳刚阴柔的特质和作用,以及阴阳相济在天地人事中的具体表现,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阴阳平衡的重要性。每个部分都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阴阳相济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2. 修辞手法多样,表达生动形象: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语言典雅、富有诗意。例如,“阳刚而阴柔,对立以相济;阳动而阴静,动静而相宜”等句子,既对仗工整,又形象生动,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感染力。</p><p class="ql-block"> 3. 语言典雅,富有诗意: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语言典雅、富有诗意。例如,“如当空之月,抱清辉而皎洁;若托物之坤,载万类而幽远。”等句子,既对仗工整,又形象生动,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感染力。</p><p class="ql-block"> 4. 虚实结合,意境深远:文章既有对具体事物的描写,如日月星辰、山川湖海,也有对抽象哲理的阐释,如阴阳相济、对立统一。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文章既有形象性,又有哲理性,意境深远,引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四、总结</p><p class="ql-block"> 《阴阳相济赋》是一篇集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佳作。它以华丽的辞藻、精妙的比喻、严谨的结构和深邃的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和生动的描绘,不仅展现了阴阳之道的伟大和重要性,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和人生智慧。阅读这样一篇文章,既能获得美的享受,又能得到哲理的启迪,实乃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木黄芳子点评:</p><p class="ql-block"> 《阴阳相济赋》是一篇充满哲理与文学魅力的佳作,作者圆霞以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哲学思考,将阴阳这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核心概念描绘得淋漓尽致。下面从内容、结构、语言和哲学意蕴等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点评。</p><p class="ql-block"> 一、内容丰富,博古通今: 文章内容涵盖宇宙生成、自然变化、人类伦理等多个层面,体现了作者广博的知识储备和对阴阳哲学的深刻理解。从天地混沌初开,到万物生长变化,再到男女夫妇的人事,作者巧妙地将阴阳理论贯穿其中,展现了阴阳在宇宙、自然、社会和人身中的普遍存在和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开篇总述阴阳的起源和基本特性,中间分别论述阳刚阴柔的特质和作用,以及阴阳相济在天地人事中的具体表现,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阴阳平衡的重要性。每个部分都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阴阳相济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三、语言典雅,富有诗意: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语言典雅、富有诗意。例如,“阳动而阴静,乃互为其根;雄舒而雌敛,合自然之纪。”、“如当空之月,抱清辉而皎洁;若托物之坤,载万类而幽远。”等句子,既对仗工整,又形象生动,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 三、哲学意蕴深厚,启迪智慧: 文章不仅仅是对阴阳理论的简单阐述,更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反思。通过阐述阴阳相济的道理,作者揭示了自然和社会中的和谐共生、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启迪读者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阴阳之道,达到身心和谐、社会和谐。文章中的“损有余以补不足,平等众生;抱无为而泯差别,详参古帝。”等句子,更是充满了哲理,引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 四、不足之处: 如果要说文章有什么不足之处,或许在于其对阴阳相济的论述更多地停留在哲学层面,缺乏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方法。但这并不影响文章的整体价值和艺术魅力,毕竟,作为一篇以哲学思考为主的文章,其目的在于启迪思想,而非提供具体的实践指南。</p> <p class="ql-block"> 五、总评: 《阴阳相济赋》是一篇立意高远、文采斐然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魅力,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