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前流水桨声远,巷月桥影梦里长

老隋\别瞎折腾 没什么用

<p class="ql-block"><b>题记:</b></p><p class="ql-block"><b>这是一个几乎找不出理由不来的地方——乌镇。</b></p><p class="ql-block"><b>这是一个几乎所有人都心往的地方——乌镇西柵。</b></p> <p class="ql-block">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北端,曾称乌墩、青墩。乌镇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镇史,是典型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鱼米之乡”和“丝绸之府”之称。</p> <p class="ql-block">乌镇原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新中国成立后,市河以西的乌镇划归桐乡县,才统称为乌镇。</p> <p class="ql-block">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有江南木雕陈列馆、修真观古戏台、汇源当铺、亦昌冶坊、昭明书院等一大批明清时代江南水乡民居建筑。</p> <p class="ql-block">据乌镇近郊的谭家湾古文化遗址考证表明,大约在公元7000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据说春秋(公元前770—476年),吴国的部队经常驻扎在于越国和吴国的交界处的乌镇,史称“乌戍”。</p> <p class="ql-block">乌镇有着65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镇史。自建镇以来,镇名未变、镇址未变、水系未变、生活方式未变。传统建筑经千年风雨,依旧完好保存着清末民初的建筑格局,“小桥、流水、人家”风貌犹存。它依水而建,因水而兴,因水系特殊,呈十字交叉形,水路交通非常发达,商贸和民间往来频繁,每条河道末端都设有水栅栏,利用其自然资源形成一个天然防御体系,当地居民筑栅为垒,引水为界,抵御外来盗贼入侵,故有东南西北四个栅之称。</p> <p class="ql-block">乌镇分为东栅、西栅、南栅、北栅四个部分。景点主要分布在东栅和西栅。乌镇东栅有江南木雕陈列馆、茅盾故居、晴耕雨读馆、江南百床馆、宏源泰染坊、江南民俗馆、余榴梁钱币馆、修真观古戏台、汇源当铺、逢源双桥、夏同善旧宅地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西栅有白莲塔、水上戏台、关帝庙、亦昌冶坊、昭明书院、叙昌酱园、茅盾纪念馆、茅盾陵园、王会悟纪念馆、孔另境纪念馆、三寸金莲纪念馆、乌镇婚俗馆、徐昌酷画苑、草本染色作坊、木心美术馆、乌将军庙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茅盾故居位于乌镇观前街17号,是革命文学家茅盾(沈雁冰)祖辈居住的老屋,始建于十九世纪中叶,建筑面积650平方米,为清代江南民居。茅盾自1896年7月4日诞生至1910年春离乡束学,在此生活了十三个春秋,以后数十年仍联系不绝。</p> <p class="ql-block">乌镇,原名乌墩,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镇史,是典型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乌镇分为东、西、南、北四栅和乌村,东栅和西栅、乌村为收费区域,南栅和北栅为免费区域。漫步其中,会被摇橹船的桨声、早市的喧闹声,游客的烟火声,以及动物的嘶叫声所吸引,留下深深的水乡柔情!</p> <p class="ql-block">西栅,路线为乌镇大剧院——木心美术馆——草木本色染坊——昭明书院——龙形田——月老庙——三寸金莲馆——乌镇邮局——桥里桥茶楼——白莲塔️——水剧场——水上集市。</p>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3日于浙江嘉兴乌镇古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