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摄影认知的入门和逐级深入

李辉

<p class="ql-block">  (美篇号:1811950)</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关于这样的文字,记得曾经在美篇写过一次。忘了说了些啥。现在之所以旧话再提,是因为前两日在“微信”的小视频功能里要写一个个人简介。踌躇半晌,实在不知该介绍些啥,就大致写了这样的话:“忘了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摄影。但是清楚的记得,当我接触了一个叫作天喜的团体后,才懂得会按快门离摄影还很遥远......</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p><p class="ql-block"> 于是又使我回忆起自己走过的“玩儿”摄影的道路。</p> 的确,我从胶片开始。喜欢的不是摄影,是那个可以拍出照片的“盒子”。那个时候这个盒子并不太贵。当然你不要去奢侈徕卡或者哈苏。比如当时的“东方”旁轴和“海鸥”DF,都还不很贵。记得那个时候我找姥姥借了不到两百块钱,买了一台“东方”S4,如获至宝。<div>  很长时间,在胶片时期我都是在拍家人的留念照。后来觉得应该拍一些艺术化的东西,就常去水上公园拍荷花。一晃好多年过去,拍的一如既往,虽然买了80\400的长变焦镜头,也买了不少的摄影杂志和包括风光、静物、人物等等诸多题材的摄影类图书。看是看了,大概是性情所致,都未曾深入。于是,不管拍什么都流于一般。不是一般的一般。自己都不忍细看。慢慢的就放下了这个盒子。</div><div> 直到2004年,数码大潮开始汹涌。</div> <p class="ql-block">  一个偶然的机会,购入了一台松下的一体式数码相机,好像是FZ20(也许是FZ10).用了一阵子。由于网络论坛的兴起,有了一些同好的讨论氛围,拍片子的热情逐渐高涨起来,后来就换了尼康的D70s相机。为啥,其实不是拍摄目的的需要,而是虚荣心的作怪。一体小数码太不专业了,单反才更像个“摄影”的。</p><p class="ql-block">  然而,“像”并不等于“是”。</p> <p class="ql-block">  在混迹所谓“摄影论坛”长达十年左右之后,终于有一个机会结识了专业的摄影人,于是开始了逐渐认识什么叫摄影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回过头去看,在最初的摄影接触中,很长时间被摄影操作的容易上手蒙蔽而不自知甚至还傻不错,终于有一天有一位摄影老哥给了当头棒喝:门槛低,台阶高。入门容易,进阶很难。</p><p class="ql-block"> 我由喜爱器材入门就更加容易堕入“门槛低,台阶高”的深坑。当然,是跌入深坑而不觉悟。其原因是,精致的器材的确很晃人的眼睛,而其操作的可玩儿性和易操作性则很容易满足人的好奇心和所谓“求知欲”。</p><p class="ql-block"> 而当我接触了不同的专业且成功的摄影人(其中确有大师级人物)之后,才发现自己之于摄影,在入门阶段徘徊了太久。</p> “独立思考,个性表达”将摄影之“术”上升到摄影之“道”,是接触并不断融入“天喜”摄影团体之后不断行进的摄影之路。<div>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的确有很多人长期“陶醉在”摄影的“术”里面。当然,这已经很不错了。但如何把摄影融入文化,融入生活,融入人的情感和思维意识之中,并不断追求“艺术”的精湛表现,才是“玩儿”的最高境界。</div><div> 由此我想起了大学期间叶嘉莹先生常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有一等心胸,才有一等诗篇。</div><div> 摄影何尝不是如此。</div><div> 拍什么不重要,如何拍,如何与人性相结合才是最重要的。</div> <p class="ql-block">  “有一等心胸,才有一等诗篇”可以解释为有最棒的最高境界的“心胸”,才可能有最棒的最高境界的“诗篇”。这里的诗篇可以是一切艺术的代称。也可以解释为,有什么样的心胸,才会有什么样的诗篇。</p><p class="ql-block">  因此,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的人,很重要。腹有诗书气自华,心藏锦绣,自然就有了更多纯粹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有一位摄影老师曾在一次摄影公开课上大声疾呼:摄影人要多读一些唐诗宋词。</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来,这是多么志诚多么无私的奉献啊。</p><p class="ql-block"> 文化和艺术的积淀如同生活的淬炼。</p><p class="ql-block"> 可惜,我结识“天喜”太晚了。</p> 人生如茶,可浓可淡,但一定要经得住“品”。摄影是学习的过程,是玩味的过程。玩儿的是自己。 玩儿的是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