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大理(入滇10~11天)

游侠

<p class="ql-block">24日是第10天入滇,莫里热带雨林景区,位于潞西市、瑞丽市和陇川县交接区的瑞丽市一侧,瑞畹桥东北约5公里处的景点。</p><p class="ql-block">莫里热带雨林景区,莫里又被称作“扎朵”,相传佛祖曾在这里的温泉旁戒斋沐浴,后来留下了一只硕大的足印,为纪念佛祖的亲临,后人用大佛脚印的印巴利语“扎朵”称呼这里。这里是负氧离子很高的一个天然森林氧吧。</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遍地鲜花,仿佛进入花的海洋!</p> <p class="ql-block">莫里景区以其秀丽奇异的自然人文景观及佛教圣地名闻遐迩:潺湲的扎朵河九曲十廻,清清曲水上的小桥扑拙简雅,奇山怪石峥嵘险峻,银练似的瀑布凌空直下;森林茂密,古木参天,保存有大叶榕、细叶榕“森林魔王”绞杀藤以及有“上亿万年活化石”之称的树蕨等数十种珍稀植物。</p><p class="ql-block">景区内现有野猪、狗熊、麋鹿等野生珍禽异兽;传说中释迦牟尼巨脚下的“佛脚颖”地表水温达50摄氏度的佛赐圣水,流金溢彩的铜铸座佛,引来四方无数善男信女。</p><p class="ql-block">温泉附近有老态龙钟、盘根错节的大青树,其下有座金色的傣式塔亭,内有一块囤箩石,在它倾斜于地面的岩壁上嵌有一个巨型“足印”趾掌清晰可辨,这就是在南亚、东南亚佛教界享有盛名的佛脚印。足印长96厘米,前掌宽43厘米,足弓宽33厘米,后跟宽52厘米。信众涂以金粉,愈发栩栩如生。塔亭后不远处建有大佛寺,每逢佛教节日,香客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莫里瀑布的清澈的泉水从60米高的悬崖陡壁倾泻而下,形成了“叠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的景象,似一匹巨幅白绸在空中迎风飞舞,高峰悬崖间雪飞云涌,响声如雷鸣,瀑布下又有温泉涌出,景观十分奇特。莫里瀑布为德宏乃至滇西南落差最大瀑布。</p> <p class="ql-block">“莫里”位于芒市、瑞丽市和陇川县交接区的瑞丽市一侧,瑞畹桥东北约5公里处。莫里又被称作“扎朵”,相传佛祖曾在这里的温泉旁戒斋沐浴,后来留下了一只硕大的足印,为纪念佛祖的亲临,后人用大佛脚印的印巴利语“扎朵”称呼这里。走进莫里,你会感到有种神秘的感觉始终追随着,据说,这里是中国负氧离子最高的一个天然森林氧吧。</p><p class="ql-block">走进莫里,上千种热带和亚热带植物遮天蔽日,你可以把硕大的百年古藤看成“吊床”,把残忍的“绞杀树”看成“热带冷血杀手”,把千年古蕨、万年古木化石看作厚厚的教科书……</p><p class="ql-block">在不见天日的雨林中穿行许久,隐约听到跌水声,循声前行至峡谷尽头,声音已大得如雷鸣,眼界也忽然开阔,又可以见到天空,并见到一条巨幅瀑布从60米高的绝壁上倾泻而下,“叠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这就是莫里瀑布。</p> <p class="ql-block">离开莫里,车经潞江坝服务区,这有云南公路馆,进去参观。然后入住保山市(腾冲也归保山管辖)</p> <p class="ql-block">25日一早,到云南保山太保公园,大门挂有一副对联云:“临早登高岫,随曲径通幽,听野鸟争喧,千顷松涛响天外;倚晚迎皓月,傍花枝弄影,看星光垂地,万家灯火舞人间”。此对联较好地描写了登临太保山所看到的景致。</p><p class="ql-block">沿着700余级台阶登上山顶,保山城及保山坝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山顶是一个50多亩的大平场,建有西南第二大的武侯祠。儿童乐园,亭台楼宇亦掩映在苍松古木之中,是游览及娱乐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台阶顶部右手有并排玉皇阁和玉佛寺。</p> <p class="ql-block">先去玉皇阁</p> <p class="ql-block">‌大理玉皇阁‌,位于云南省大理州的多个地方,包括弥渡县、云龙县等,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以下是几个主要玉皇阁的简介和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弥渡县永增玉皇阁</p><p class="ql-block">弥渡县永增玉皇阁,又称“二十村玉皇阁”,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最初只是一座龙祠和两耳房。到清光绪二年(1876年),由西壁二十个村庄集资扩建,最终在光绪三年(1877年)完成。该建筑群占地约4876.8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409.1平方米,由山门、戏台、中殿、南北殿、玉皇阁、龙祠、厢房等组成。玉皇阁为三重檐楼阁式建筑,底层是歇山顶,中层四角重檐,顶层六角攒尖,象征着道家的通天之意。建筑装饰精美,雕花格子门、彩绘檐枋上都有松竹梅荷等图案,展现了滇西古代匠师的智慧和艺术造诣‌。</p> <p class="ql-block">保山玉皇阁,坐西向东,占地1000余平方米,系供奉道教玉皇帝君而得名。依山形砌高台筑就,由神殿、月台、钟鼓二亭组成品字形院落。平面布局,神殿靠山,前为月台。月台两侧为钟鼓二亭。有通道,左上会真、翠微二楼,右下太保山公园大门,整个院落占地835平方米。</p><p class="ql-block">保山玉皇阁建筑内外浓墨重彩,遍施彩绘壁画,整个建筑气势雄伟,结构精湛,装饰华美,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帝王为尊、皇权至上的构思主题,具有极高的史学研究和艺术鉴赏价值。玉皇阁为三重檐歇山顶建筑,檐口雕梁画栋,斗拱风格别具一格,上下中三层斗拱风格各异。室内装饰藻井工艺精湛全部用斗拱组合而成,为研究保山地区古建筑提供实物例证。</p><p class="ql-block">图为顶部藻井。</p> <p class="ql-block">再进玉佛寺</p> <p class="ql-block">玉佛寺,位于云南省保山太保山入口处,其前身为永昌府文人词客集中之地翠微楼,1986年,著名归国侨僧妙明法师为改变中国仅供奉四尊玉佛之面貌,驻锡于此,开山建寺,从缅甸请进玉佛。</p><p class="ql-block">保山玉佛寺风景图</p><p class="ql-block">寺院紧邻隆阳一中、状元楼、玉皇阁。如今玉佛寺已经建成山门、不二门、三圣殿、大雄宝殿、斋堂、僧舍、千佛玉佛塔、藏经楼、祖堂、韦陀殿、客堂等,大殿供奉有玉质佛像三世佛、地藏王菩萨、观世音菩萨,三圣殿供奉有贴金西方三圣、及玉质释迦佛一尊,藏经楼藏有《新修大正藏》、《乾隆大藏经》,供奉有华严三圣、及一佛二弟子,千佛玉佛塔供奉大型玉质佛像一尊、小型玉质佛像999尊,韦陀殿供奉贴金韦陀菩萨圣像,祖堂供奉临济宗白云系太白顶上历代祖师。</p><p class="ql-block">寺院开山住持妙明长老,1942年出家,1947年赴缅参学,1950年圆具于十方观音寺,在缅甸、泰国等地攻读佛学院十余年。1985年回国,曾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云南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省政协委员。现任保山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隆阳区佛教协会副会长。</p> <p class="ql-block">二龙戏珠!</p> <p class="ql-block">出玉佛寺上山到太保公园,太保山</p><p class="ql-block">国家AA级风景区</p><p class="ql-block">太保山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城西,是一处城市森林公园,与城区相对高度为580米。明代之前称为松山,后更名为太保山。公园占地1500多亩,森林覆盖面积达90%。</p><p class="ql-block">太保山拥有松、杉、栗等树种,山顶有西南第二大的武侯祠,纪念三国时期诸葛亮。设有体育健身器械、羽毛球场和游乐设施。700余级台阶通往山顶的观城亭,可俯瞰保山城及保山坝。太保山不仅是自然景观,也是人文景观,有玉皇阁、玉佛寺等宗教场所,以及杨震鸿和彭蓂的墓地,还有梁金山先生的雕像和武侯祠。太保山的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松鼠、野雉、穿山甲等野生动物,以及四季变换的植被景观。此外,山上还有碑林,记录了保山的历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山顶是一个50多亩的大平场,建有西南第二大的武侯祠,纪念三国时的诸葛亮。</p><p class="ql-block">现于山顶建设了体育健身器械及羽毛球场地,游乐设施,是怡情,亲近大自然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东方升腾的朝阳下,保山城的主大街保岫路由东向西逐渐升高,钟灵毓秀的太保山之东,保岫路日夜不停地续接着只可感知而不可听视的大山的脉息,大山的脉息是从太保山的层层石阶下喷涌而出的。太保山位于保山城西,海拔2257.3米,与城区的相对高度为580米,明代以前,因山上多松而称为松山,明嘉靖后易名为太保山。明洪武年间,太保山一度被城墙圈到了古城之内,成为了一座城内的山,今天,古代的城墙早已变成了低矮的土垣,但太保山在对古城的守望中依然生机勃勃,已经成为了保山的城市森林公园。</p> <p class="ql-block">登山来太保公园的旅友在安定门合影。</p> <p class="ql-block">车拍大理城区</p> <p class="ql-block">车拍苍山上的白雪!大理苍山的最高峰是马龙峰,海拔为‌4122米‌,这是苍山的最高点。苍山由19座山峰组成,海拔范围在3074米至4122米之间,其中7座山峰的海拔超过4000米。苍山与西坡河谷的相对高差约为2500米,与东坡洱海的相对高差约为2100米。‌</p><p class="ql-block">苍山不仅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也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壮丽的山势和丰富的自然景观闻名。</p> <p class="ql-block">‌感通索道‌:从感通寺停车场一路蜿蜒至清碧溪,全长2630米。沿途可以欣赏苍山和洱海的壮丽景色,到达索道尽头后还可以游览珍珑棋局、清碧溪和苍山大峡谷‌。</p><p class="ql-block">‌感通寺‌:位于苍山圣应峰南麓,环境幽静,适合休息和冥想。寺里的素食斋饭也别有一番风味‌。</p><p class="ql-block">‌寂照庵‌:多肉植物环绕,提供素食斋饭,是一个放松和享受自然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徒步线路,苍山地质公园、感通寺、寂照庵、万佛寺、海会塔、波罗寺。</p> <p class="ql-block">寂照庵的位置有点偏,爬山大概需要20分钟。不过,这也不算啥,就当锻炼身体了。好不容易到了地方,却发现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买饭的人简直是人山人海。</p><p class="ql-block">但想着既然爬了这么久,不吃口斋饭似乎有点对不起自己的双腿。于是,我还是跟着人流花了20块钱买了饭票,排队等开饭。人多得连吃饭的座位都得靠抢,最后我只能蹲着吃完这顿饭。</p><p class="ql-block">寺庙的环境确实很美,但斋饭的味道真是差强人意。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去的更像是一家“尼姑大食堂”,而不是清净礼佛的地方。餐饮、咖啡、茶室一应俱全。</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喜欢养花,又想去上香,祈福,不仿去这个不一样的尼姑庵看看,这就是——寂照庵。肯定会让你得到满满的收获。</p><p class="ql-block">它坐落于我国四季如春的云南大理。在大理,寂照庵也是非常有名的景观。不少前往大理旅游的游客们都纷纷去那里拍照打卡,寂照庵不仅是祈福祝福的好去处,同时也非常也有值得人们欣赏的景色,而且这个寺庙对于养花者来说也拥有不同的含义。</p><p class="ql-block">在此处人们往往不烧香火,而是采用养花的形式来祈求福运,获得佛祖的祝福。</p><p class="ql-block">各位朋友们常见的寺庙往往在节日里香火长盛,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寂照庵却恰恰不同。寂照庵不染香火、不点香烛,取而代之的是种满树的鲜花和满院的多肉。这里的花卉和植物主要有多肉植物,还有吊兰和各种绿色植物。比起将它当作纯粹的尼姑庵,我认为它更像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后花园。</p><p class="ql-block">漫步徐行于寺庙的砖瓦上,顿时让人感觉一步一生莲。尤其到了雨天,在朦胧烟水中,说不定还能在长石尽与戴望舒《雨巷》中的少女不期而遇,朦胧的氛围感随之而来。</p><p class="ql-block">由于云南地区处于北回归线以南,此处的气候以亚热带气候和热带气候为主,云南的气温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也非常适合植物的生长。这也是为什么我国有如此多的珍稀植物,在云南省扎根安家的原因。在寂照庵中,每天都能体验到绿意葱茏的视觉盛宴。</p><p class="ql-block">假如在忙碌的工作中迷失自己了,或者期待在压抑的现实生活中抽身,有机会推荐大家来这里游玩,不仅能够让身心更加舒畅,还能够收获满满的绿色能量。</p> <p class="ql-block">寂照庵位于大理苍山,始建于唐朝,后因历史原因被毁,1980年代由住持妙慧师傅主持重修。庵内以多肉植物和鲜花闻名,被称为“最美尼姑庵”。</p> <p class="ql-block">路过大佛寺,进去拜了拜!</p> <p class="ql-block">感通寺位于点苍山圣应峰南麓,大理古城和下关之间,距大理古城约5公里,距离下关约11公里。感通寺背靠四季积雪不化的苍山,面对烟波浩淼,白帆点点的洱海,集天地间灵于一身,又名荡山寺。</p><p class="ql-block">感通寺旧称荡山寺。据《荡山志略》记述:“点苍山荡山寺始建于汉,重建于唐”。</p><p class="ql-block">明代白族学者李元阳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年撰《重建感通寺记》,开篇直叙:“大理城南十里,西入山谷有寺曰感通,唐初李成眉贤者所建。”对“感通”含义的诠译为:“况天下之物,未有城而不通,而感之也又焉有不通者哉……不得其理不能感……感而遂通”。到明洪武年间,共建盖寺庵“三十六院”。明代末期,寺庵涤荡损毁。清初重建时,寺庵下移至今址。现遗存一寺一庵(大云堂和寂照堂)。寺内保留着七块碑刻,记述了寺庵的兴衰。紧靠大云堂后,有一座舍利塔形的担当墓,高3.5米,碑文记载了担当的生平。在寂照庵的西侧有明代普同塔,西北脊上有明代和尚塔多座。</p><p class="ql-block">内于行程未含该寺,所以过而未进。</p> <p class="ql-block">路过攀支花市,车拍熟悉的金沙江发电厂外景!前年在这城市住了一夜。</p> <p class="ql-block">三到大理都没去过三塔,是个遗憾。大理是一个可以一来再来的城市,一个来了不想走的城市!</p><p class="ql-block">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p><p class="ql-block">三塔由一大二小组成。大塔名千寻塔,始建于南诏劝丰佑时期(公元823年~859年),为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属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塔高69.13米。南北两座小塔外观轮廓线为锥形,是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建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公元1108~1172年),两小塔相距97米,皆高42.19米,是一对10级八角形密檐式砖塔。17</p><p class="ql-block">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p><p class="ql-block">崇圣寺三塔集三种功能于一身,建塔艺术登峰造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1961年3月4日,崇圣寺三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从大理出发准备出滇入住四川螺鬓山,但还是选择住在古城西昌!再见云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