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孟春陕北游

佛在心中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佛在心中</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17425087</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网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春的北方乍暖还寒,我们迫不及待地踏上北上的列车,开启了蛇年的首次游学旅程。我们从泰山脚下出发,途径鲁西平原,冀中白洋淀,穿越太行、吕梁山脉,直达陕北黄土高原。往返五天,我们体验了这里的风土人情——目睹了高楼耸立在窑洞前,领略了黄河的九曲十八弯,品尝了羊肉泡馍小米饭,见识了米脂婆姨绥德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月二十六日,迎着绚丽的朝阳,我们乘坐舒适的“银蛇”,以每小时三百多公里的速度行驶在鲁冀平原上。郁郁葱葱的松柏如同训练有素的卫兵,整齐地排列在铁道两旁,无垠的田野泛着微绿色麦脚,像一副巨大的棋盘阡陌纵横。远处的丘陵,近处的村落,被飞驰的列车无情地甩向后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在巍峨雄伟的太行山面前,“银蛇”却显得十分渺小。聪明的“银蛇”总有办法,那流线型尖尖的脑袋仿佛是一只巨大的穿山甲,在太行山脚下钻出一个洞。一路上披荆斩棘,逢山打洞遇水叠桥,不一日,就顺利到达陕北黄土高坡。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透过车窗远远望去,这里的地形地貌与山东截然相反,从雨水冲刷出的纵深沟壑看,几十米深度竟然沙石不见,一色的黄土地上,生长着矮而茂密的松树林,占据着黄土高端,好像巨人的头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河途径这里,原本清澈的河水,经过黄土高原阻挡,硬是被断折成九曲十八弯,而且把滔滔河水“染”成了黄色。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这样的水土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华夏人,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这种水土和文化又把国人的肤色“染”成了黄色。在古代,黄色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只有九五之尊方能配得上黄色,才可以黄袍加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向阳的一面,时而出现高楼林立的村镇。高楼附近的陡坡上一排排窑洞依然健在,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居住条件的历史变迁。当地人介绍说,早先的窑洞早已无人居住,改做仓库或放置杂物,只有个别老年人不舍得冬暖夏凉的窑洞,坚持住在里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北方有句顺口溜: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米脂是陕北榆林市辖区的一个县。“婆姨”是陕北方言中丈夫对妻子的称谓,也可以泛指女性。米脂的女性以美丽、贤淑和勤劳著称,传说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就来自米脂,所以米脂的女子在当地人眼里更是美的代表。绥德也是榆林市辖区的一个县。绥德的男性则以英俊、身材魁梧、性格豪爽大方、勤劳能干著称,颇有北方阳刚之气,历史上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文人墨客。传说东汉末年的吕布就出生于绥德。民间流传着“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一说。因此,“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这句俗语是陕北人民对这两个地方男女特质的赞美,也是对当地文化的一种传承和体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此,我们特地去到米脂和绥德,实地观察那里男男女女。说实话,从身高外貌上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是内在的素养和品德。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更多的是他的象征和代表意义,代表了中华儿女的贤淑美德和勤劳勇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地广人稀,常年干旱少雨,粮食作物只适合种植谷物红薯,黄土高坡上适合生长耐旱野草,牛羊肉唱经济主角。小米和牛羊肉成为这里的家常便饭。闻名于世的肉夹馍、羊肉泡虽然早已遍布大江南北,但是正宗地道的陕北味道我们还是第一次品尝。这里的羊肉不膻不腻,醇厚的肉质让人联想起“高密度”一词。这里的馍馍也不一般,先把碎碎的石子在锅里烤热了,然后把馍馍摊在石子上面,用石子的热度转化烤熟馍馍,采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馍馍吃起来特别香。如果把馍馍掰成碎块儿,冲上一碗滚烫醇厚的羊肉汤,那味道别提多鲜美了。不禁对陕北的美食文化更加敬佩了。此外,陕北的煎饼、麻食等小吃也都各具特色,每一种都让人欲罢不能。这些小吃不仅味道美味,还承载着陕北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情感,是陕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陕北是中外驰名的红色旅游圣地。去到陕北就必须去延安的宝塔山,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央大礼堂,毛主席居住的窑洞,并在这里写下了《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共产党人》发刊词等光辉著作。看到这些被历史尘封的故地实景,仿佛如穿越时空回到了当年,唤起我脑海里沉睡的《保卫延安》、《西北岁月》、《黄土地》、《红星照耀中国》等电影片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返程途中我在想,正是这片神奇的黄土高原,生长出优质的谷子,养育了千千万万个刘志丹,小米加步枪,为抗战创造了条件。波涛汹涌的黄河之水百折不挠奔向东方海岸线,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源,滋润大地,传承五千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神圣保一方平安。我恍然大悟:为什么黄河被称为母亲河,为什么国人的皮肤为黄色,来这里找到了答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感谢您,黄河!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感恩您,黄土高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