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红城卓越课堂教学大赛选拔赛(校级)中,我主动报名参加了科学学科比赛。我选择的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堂课为教学任务。这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教学时间安按在2025年3月11日,星期二的下午。选择这个主题写随笔,是因为这堂课上有许多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既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也有需要反思的问题,让我对教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p> 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环节 <p class="ql-block">本课是单元起始课,重在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植物种子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种子的外部形态不同;种子有种皮和胚,胚可以发育成新的植株。</p><p class="ql-block">(一)聚焦</p><p class="ql-block">植物种子开花结果都是从种子里开始孕育着新生命的,那么,种子的外部有哪些特征?种子的内部有哪些相同点? 探索1:观察种子外部特征</p><p class="ql-block">这里我除了使用爱牛器材里的种子,还用了一些其他种子,比如玉米、豌豆、苦瓜。其中大部分种子学生是认识的,但不认识豌豆、苦瓜种子。学生易将豌豆错认成黄豆,部分学生分不清小麦和稻谷种子。</p><p class="ql-block">探索2:猜测种子内部结构</p><p class="ql-block">本活动是对学生关于种子内部结构特征的前概念测查。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意识到了有芽(实际上是胚根)的存在,而其他结构就不知道了。</p><p class="ql-block">探索3:观察种子内部结构</p><p class="ql-block">胚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稍显陌生,此时可带着学生回忆三下鸡卵结构中的胚,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而胚的结构,学生最容易将胚根错认成胚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器材使用4:本课我特意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种子,其中塑料镊子在解剖蚕豆种子的时候非常好用,带盖塑料盒用于分装种子也十分方便。</p>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p class="ql-block">课堂上有一个环节让我感到特别成功,那就是种子解剖实验。在讲解种子的结构之前,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常见的种子,如黄豆、玉米、花生等,以及镊子等实验工具。我先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然后让他们用镊子轻轻剥开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并仔细观察胚芽、胚根和子叶等部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度和兴趣。他们认真地操作实验工具,仔细地观察种子的每一个细节,并积极地和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发现。有的学生兴奋地说:“哇,我看到了胚芽,它好像一个小芽苗!”有的学生则好奇地问:“为什么有的种子有两片子叶,有的只有一片呢?”看到学生们如此投入,我感到非常欣慰,这个实验环节不仅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种子的结构,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p> 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 <p class="ql-block">然而,这堂课也并非一帆风顺。在讲解种子的内部结构时,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外,在课堂讨论环节,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但也有少数学生表现得比较沉默,只是被动地听其他同学发言,没有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这让我有些困惑,不知道是这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还是他们缺乏自信,不敢发言。同时在第一环节忘记放时间,而第三环节时间12分钟又太长。</p> 学生的反馈与表现 <p class="ql-block">课后,我找了一些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这堂课的感受。大部分学生表示很喜欢种子解剖实验,觉得这个活动很有趣,让他们对种子的结构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也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比如“种子在土壤里是怎么找到方向发芽的?”“为什么有的种子发芽快,有的发芽慢?”这些问题让我意识到学生对种子的生长过程有着浓厚的兴趣,也让我看到了他们思维的活跃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学生作业中,我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有的学生在绘制种子结构图时,不仅标注了各个部分的名称,还用箭头标注了胚芽和胚根的生长方向,显示出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但也有一些学生在描述种子萌发条件时,语言不够准确,存在一些错误表述。</p> 教学方法的尝试与创新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种子的萌发条件,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新的方法。除了讲解和举例之外,我还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不同温度下种子萌发的对比实验视频。通过直观的图像和数据,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看到适宜温度对种子萌发的重要性。此外,在课堂讨论环节,我尝试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为小组争取积分。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效果并不如预期,仍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p> 教学反思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完成了《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的教学后,我深感教学的魅力与挑战并存。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探索种子的奥秘,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聚焦环节,我通过展示种子图片,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学生们纷纷介绍自己认识的种子朋友,分享他们的特点,这为后续的探究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观察种子的外形环节,我让学生通过感官和工具对五种不同种子的外部形态进行观察和比较。学生们分组观察、交流,记录下了自己的发现。这个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种子在形状、颜色等方面的多样性。在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环节,我发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虽然我已经通过短片介绍了解剖种子的方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一些学生操作不当,导致种子内部结构受损。这也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指导。此外,在总结评价环节,我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然而,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