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滴水崖

温老师读书笔记

<p class="ql-block">  在外地工作生活40余载,每次回老家,在几公里之外看到滴水崖(当地人读:ái)时,总会情不自禁地说一句“到家了”。</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家乡后城镇北面,绵延的山峦上,巍然矗立着一处绝壁,名为滴水崖。滴水崖坐北朝南,色泽丹赤,峭若刀削,气势磅礴,有“幽燕第一峰”之美称,恰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世世代代护佑着脚下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  滴水崖壁上凿有石窟,分为朝阳观和千佛寺两处。朝阳观位于滴水崖底西北部拐角处,因清晨透过悬崖缝隙独得一缕阳光而得名,分为泰山殿、三皇殿、真武殿等六大殿,各殿依山势而凿,布局精巧,殿与殿之间有石阶廊道或洞窟相连通,殿内神像依壁而凿,栩栩如生,极其精美。殿前东西两侧矗立着高大的天然石柱,被称为东、西“天柱”,分别刻有“天柱”、“乾坤柱石”字样,气势宏伟,叹为观止。千佛寺位于滴水崖的底部正前方,当地人称为“四方窟窿”,寺外两侧及上方崖壁刻有“關外名山”、“壁立萬仞”、“維塞奇觀”巨幅对联,寺内壁上整齐地雕刻着千尊神态各异的小佛像,活灵活现,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  滴水崖东侧有一处通体条形状突出部分,远望形似口袋,被家乡人称为“米口袋”。过去,在地里干活的人们,常依据阳光照射“米口袋”投到壁上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据说中午12点“米口袋”的影子恰好消失。</p> <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滴水崖的崖壁上长年流淌着涓涓细流,老人们说那是长嵯的眼泪。这些水流,或从岩缝中渗出,或从石壁上滴落,汇聚成一道道细小的瀑布,在阳光下晶莹剔透,与崖前2公里处涛涛流淌的白河水遥相呼应,滋润着家乡的山川大地,造就了万亩良田。素有“金雕鄂(地名)银赵川(地名),比不上后城的米粮川。”之说。</p> <p class="ql-block">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滴水崖前的坡上青松碧柏,高杨垂柳,红桃缃杏,诸花千样色,野草万般奇,涧下涓涓绿水流,崖前朵朵祥云飘。山下是成片的菜地和一望无际的稻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记忆在一点点地抹去。现如今,滴水崖上的水流已干涸,白河已变窄,果园已荒芜,菜地盖起了住宅小区,稻田也被玉米地所取代。滴水崖巍峨的身躯见证着历史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