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ff8a00"><b> 铁,俗称恶金,是人类文明的基石。<br> 冶铁技术是人类文明的一支奇葩。正是依靠先进的冶铁技术,中华民族才有了周秦汉唐的鼎盛和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民族的史实。<br> 章丘,千年冶铁之乡,自商炼铜,春秋冶铁,汉唐鼎盛,诸朝历代,为天下铸。<br> “风吹一炉火,捶打四方财”,“章丘铁匠遍天下”,正是章丘古代冶铁业的真实写照。章丘是中国铁匠文化的发祥地, </b></font><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b><div><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今天在明水古城建设了“冶铁馆”,再现了铁匠历史,传承铁匠文化、荟萃铁匠技艺,正在谱写着冶铁锻造文化灿烂辉煌的新篇章。现分10个栏目详细解读,以飨读者。</b></div> 清光绪《章丘乡土志》记载:“铁工在城乡者十之一二,在外府以及各省者甚多,每年春出冬归,习以为常。” 古代冶铁图 章丘冶铁历史悠久,是闻名全国的“铁匠之乡”。以东平陵为中心,在方圆百里有着丰富的铁矿、耐火土、煤炭等矿产资源,为冶铁业的发展提供了优先条件。在汉唐时期,东平陵一带的冶铁技术,是我国冶铁业的重要发源地,技术水平领先全国。据《章丘乡土志》记载:“铁工在城乡者十之一二,在外府以及各省者甚多,每年春出冬归,习以为常。”又据民国四年出版的《山东通志》第41卷记载:“唐时铁器章丘最盛,章丘冶山唐时冶铁于此。”可见章丘很早就有采矿冶铁工业。后世章丘享有“铁匠之乡”的美誉,其闻名遐迩的冶铁传统和铁匠文化,向上追溯,可到春秋战国,甚至更早的时代。 <font color="#ed2308"><b> 一、恶金代铜</b></font><br> 相对于青铜,人们对铁的认识相对较晚,加之熔点高,冶炼制作技术长期处于摸索阶段,其产品也因质地粗糙而被称为“恶金”。从考古得知:山东约在春秋(前772至前476年)初期,开始使用铁质农具。铁质农具的兴起和使用,带动了矿石采掘的迅猛发展,促成了铸(如农具犁、铧等)、锻(如锄、镰等)行业的产生。铁用于农业生产是一场农具革命,使古代农业生产起了质的变化,是农业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女郎山、马安战国墓出土了铁剑、铁刀。 东平陵城内冶铁区 东平陵出土的冶铁器 <font color="#ed2308"><b>二、汉代冶铁中心</b></font><br> 两汉时期,无论济南为郡、为国,郡治或王都均在东平陵城。东平陵城平面呈方形,边长约2000米,面积约400万平方米,始建于战国,历经两汉,西晋以后,东平陵城逐渐废弃。经多次考古勘探和发掘,城内发现大量汉代的遗存,除道路、城门外,还有众多冶铁遗址。城内西侧偏南处,俗称“铁十里铺”,发现大面积冶铁遗址。 汉武帝时,在全国设铁官48处,山东占了12处。而在章丘县境就有平陵城(今平陵城遗址)和唐冶(现划归历城)两处。汉代铁官标志,都是用铁官作坊所在地的地名作代表的。可以看出东平陵既是郡驻地的政治中心也是国家一级行政区——郡的铁冶中心,在当时汉代东平陵城也为全国著名的冶铁业中心,冶铁技术先进发达。 旧时铁匠铺(老照片) <font color="#ed2308"><b>三、特殊的自然环境及生产生活习俗</b></font><br> 章丘自古铁匠多,从事打铁者之多全国无出其右。自古以来,铁匠们为谋生四处奔波,足迹遍及天南海北。<br> 章丘铁匠为何这样多?还与特殊的自然环境及生产生活习俗有关。章丘素有“三山六丘一分田”之称,自西南至东北部,山岭丘壑透迤;绣江河、巴漏河纵贯南北,北部沿黄地带则多沙土,人多地少,每年庄稼收获甚微,又多患山洪,田园淹没,人们只得背井离乡,寻求生路。打铁这营生,本小利大,手艺易学,只要吃苦耐劳,就能养家糊口。这样,师传徒,徒带徒,亲连亲,友带友,代代相传。明初,河北枣强袁氏父子逃荒来此,徙居相公庄东北1公里许。袁氏世代打铁为业,男女都会,丁丁当当,其营生渐及全境。 每年“开春”,山乡穷村的青壮年便三人一帮、五个一伙的驾起二把手的木轮车子云游四方了。车上放着一个风箱、两把锤、一个砧子、三把钳以及铺盖、粮米、碗筷等,满满一车。闯荡江湖,世路艰难。一去经年,直到天寒岁暮的腊月底每人才拖着疲惫和辛酸回桑梓。 铁匠铺雕塑 铁匠有明确的分工:掌钳的一般称掌柜,负责“出样“锻造;打锤的称大伙计或二师傅:拉火的叫小伙计,有的年仅十四五岁。需猛力拉风箱鼓风以助火,火又分“姜黄火”、“软火、“硬火”全凭师傅的眼色掌握。小伙计还要干运炭、做饭、给师傅铺被等杂活,可谓苦矣!铁匠每日两餐,都是小米干饭佐咸菜。如果生意繁忙,早饭则移至中午,晚饭直到掌灯才吃。夜里多宿在廊檐寺庙或碾房磨棚,年复一年、栉风沐雨。生活上无处不俭省,因此,年终也能赚些钱回家,打铁成了寒门穷户赖以生活并善于经营的热门行业,这也是形成章丘自古多铁匠的原因之一。<br> 章丘铁匠不仅多,而且出了好多技艺精湛的能手。如手工锻打“七九”步枪和掷弹筒的袁绍德,手工制造“枪牌橹子”和转盘机枪的任继述等。此外徘徊镰、袁庄、砚池炒勺等都是远近有名的特产。 <b>(文/图:翟伯成)</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