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杨村河码头边,一排巨大的桢楠和黄果兰树掩映着一座外墙曲折的庄园,这就是独具匠心的智慧老宅—曾家园。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家族庄园。从上空看曾家大院,是一个繁体的“寿”字,凸显出建设者的智慧和匠心。特别是庄园门前那株已有200年树龄的黄桷兰,高达数十米,枝繁叶茂,且花香袭人,难得一见。</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川西民居,正门一对楹联:“萧楼映日开诗酒,米舫横波驾书山”,匾额上书:“南丰世家”,不难看出曾家自谓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世称南丰先生)家族后裔。进门是一个大院子,是曾家园前院罜(zhǔ)焘院,门厅廊柱上对联:古石紫楠见真性,行云流水皆天机。门厅二楼是观景长廊。前院左侧坐南朝北是一座典雅的戏楼,名“万年台”,戏台两旁的柱子上镌刻楹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登场可见, 惊天动地悲欢离合转眼皆空”,耐人寻味。戏楼前台是一排“美人靠”,下面是一个长方形鱼池,鱼池边种着鲜花。前院院中有一株枝头挂满了像豇豆般细细长长果实的奇树。没人知道它的名字,也没人知道它的来历,只好称它为“豇豆树”,确实让人称奇。前院戏台专供曾家的长工、短工、护院和周边群众看戏。前院正厅后天井内的三株百年贞楠,是曾艺澄之父曾益寿所植。</p> <p class="ql-block"> 从前院通过一个玄关(一个转折的廊道)才能进入中院罳(sī)梼(táo)院,院中为花园,主路的右边为牡丹园,左边为荔枝园,戏台子在荔枝园边,两边还建有藏书楼、武云楼。是专供小姐和丫鬟看戏用之余,还能在花园里赏花游戏。游玩在这样花香四溢的庭院中,我们可以畅想大院主人们在此读书、听戏、喝茶、赏花,日子过得如此的安静滋润,艳羡之余还是只能羡慕。沿着步道前行,右侧牡丹园中一棵红豆杉,这个红豆杉是曾艺澄为思念“红樱桃”(是曾艺澄买来的姨太太。罳梼院就是专为红樱桃而建造的)而植。正面是曾家园主楼,主楼从外观上看颇具欧式建筑风情,运用西洋建筑风格的材料和图案装饰,窗棂仿西式天主教堂式样,內嵌中式窗花,尽显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风格。但内部结构则是中国传统的木结构穿斗建筑,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主楼二楼有四面相连的走廊,与左右厢房相连,小姐们可以在宽阔通畅的走廊上绣花晒太阳。</p> <p class="ql-block"> 穿过主楼门厅进入后院罾(zēng)铸院,这里是园主曾艺澄密商决策家族事务、接待贵宾的专用场所,正面是戏台。主要供主人、老人、儿媳等内眷看戏娱乐。戏台两边外柱和内柱各有一副楹联。分别为“方丈地万里江山,顷刻间千秋事业”;“管中曲颂颂升平,台上弦歌歌盛世”。楹联高度概括了戏台的包容性以及戏剧演绎历史的艺术魅力。左右厢房对称等高,二层木楼房结构相同,走马转角廊连通主楼,是曾艺澄夫妇和家人起居之处。内院两边各置红石水缸,左右侧缸上各雕刻一句诗,组成一联:“芝兰气味春当满,冰雪襟怀夏亦清”。是主人曾艺澄留下唯一可见的书法刻石。加上主楼门口的楹联:“已用浮云看富春,更于此处觅清闲”。更显示主人品德清雅,气度和蔼,宁静淡泊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 曾家园后院厢房內的陈列馆共有14个展室,内容大致包括:风雨故园——曾家园;烟雨柳江、山水盆景;灵山秀水、雅自天成。展示了柳江古镇四大家族的发展历史和经济实力,“曾、张、杨、何”四大家族互相联姻,从晚清到民国时期,四大家族不仅控制了柳江,还对洪雅的事务有很高的话语权。柳江古镇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曾家的房子、杨家的顶子(官帽)、张家的丫头子、何家的谷子(田产)”,在这个陈列馆里找到了答案。曾家园设计者曾艺澄以其父名字中的“寿”字构筑的“一进四院三戏楼”,中西合璧、错落有致的巨大园林,廊要缦回,歌台名木,前临杨村河古木参天,后靠玉屏山水秀山青;“杨家的顶子”的杨家是柳江古镇上最受人仰慕的家族,杨雨楼官职是四川省保安处少将处长,是柳江地区最大的官,其胞弟杨茂修留学法国期间与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交好,娶妻瑞典女郎玛丽•安妮,回国后曾担任上海市政府科长、川军田颂尧(川军第29军)军部顾问、国立北平大学教授,玛丽•安妮任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英语教授;“张家的丫头子”的张家广有人才、诗礼传家,一门三进士首推明朝时期的张鹏23岁高中,官职监察御史,张亮泉效法古代宦官人家,不但购进大量青山田产,还将丫头婢女送进学堂学习诗书礼仪,棋琴书画样样精通,雕琢出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的风韵;“何家的谷子”以何肇南为首的发家史并非其他家族那样光明磊落,多以蚕食鲸吞、强取豪夺、贩卖鸦片、开矿私铸铜钱等手段,占有田产上万亩,山林超过10万亩,成为洪雅的首富。</p> <p class="ql-block"> 前院北边由一条甬道连接罯(an)畴(chou)院,此四合院是曾艺澄读书赏诗、结交乡贤之所。因为柳江区修建医院,罯畴院大部分被拆,只留下这个小四合院和一个门。从罯畴院门口窄小木楼梯登上二层。这是一个由廊桥式平台和多间客厅、以及过道相连的全木结构建筑,廊桥式平台的外侧都安装有“美人靠”,是曾家人待客赏景的场所,也可以品茗用餐。</p><p class="ql-block"> 曾家园“四院三戏台”,院中有观景台、八字龙门、小姐楼、书房、石牌坊,还有牡丹园、荔枝园和休闲亭,足见院主人昔日的豪华气派。门外桢楠繁茂,流水淙淙,门内庭院重重,真如欧阳修笔下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木质的建筑总是让人觉得很有亲切感,走累了,坐在美人靠上是一种惬意,往南面眺望,只见群峰绵延起伏,河水欢歌南流,轻柔的河风吹走你烦闷的心绪,桢楠树上清脆的鸟鸣让你神思飞扬。昔日柳江的四大家族,“杨家的顶子(官帽)、张家的丫头子、何家的谷子(田产)”已随岁月的风蚀烟消云散了,只留下眼前这座历经沧桑的曾家园让后人在游览柳江古镇时得以窥探士绅家族曾经的繁盛,坐在青砖灰瓦、静谧幽深的亭廊戏楼里抒发思古之幽情,独自面对着雕梁画栋的老宅遗存了。</p><p class="ql-block">(HUAWEI meta 40拍 原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