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工作经历

荐辕

<p class="ql-block">  一晃退休十年过去了。地下室一只纸箱里,存放着上班时我用过的一大摞笔记本。那是我参加各种会议记下的工作要点。翻着04、05年两本笔记本,那一段段文字,似乎又把我带回到了那段难忘的、战斗岁月。</p><p class="ql-block"> 04年以后,随着长庆油田原油产量突飞猛进的增长。总部考虑将我厂原油加工量从150万吨/年,扩大到500万吨/年。从委托可研、可研审查会、到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催图、长周期设备订货;从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调试到装置开工。我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有幸参与组织了项目建设的全过程。</p><p class="ql-block"> 一、去大连搬迁气压机</p><p class="ql-block"> 05年上半年140万吨/年二次加工装置——催化裂化已开始土建施工。原设计气压机利用老装置80万吨/年催化裂化旧气压机。设计院通过核算认为能用,我总感觉排气量不够。加上总部要求老装置停工两个月,必须要将新装置开起来。如果加上停工吹扫,留给气压机拆迁安装的时间只有五十天。施工单位认为五十天就是加班加点也干不了。时近05年底,气压机基础已打好了。这时我通过总部装备处李处长了解到,大连石化有一台给160万吨装置配的1998年出厂的闲置气压机。</p><p class="ql-block"> 我立即带了两名助手黄高工和张工飞往大连,找到大连石化主管付总经理焦总。老焦叽叽歪歪不肯给,我又让总部领导出面打电话协调,老焦同意后,我们三个人前往库区,找来撬杠,开箱检查,清点部件,寻找出厂资料。三九天的大连,海风料峭,在室外干活,手都冻僵了。</p><p class="ql-block"> 晚上我趴在大连石化招待所房间的地板上看着图纸,将机器的主要技术参数电话告诉设计院项目负责人,对方说这台机器好像就是给你们装置配的。我们三个人高兴的喜形于色。第二天我让财务给大连石化付了机器款,办理资产调拨手续,并请老焦帮忙租了运输车辆。留下黄建立、张鹏程装车并在大连石化要了件棉大衣,让张鹏程负责押车。我自己则飞往洛阳将资料交给设计院,让对方尽快修改机器基础图纸。并电告施工单位立即拆除已施工好的基础,气压机一到厂就安排解体,将转子送西航重新做动平衡。</p><p class="ql-block"> 押车的张鹏承跟车从大连港上船至天津上岸历经四天才到咸阳。应该说张鹏承这一路上吃不好睡不好,受老罪了。多少年后,他还在我面前提起押车经历,司机让他坐火车回来,鹏程坚决不同意,并说刘总让我押车,我必须一步不离,跟车走。可见我们的鹏程同志责任心之强,值得褒奖。去大连石化搬迁气压机的经历虽然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但给我留下的记忆确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 二、总变扩容改造</p><p class="ql-block"> 工厂加工量扩大以后,全厂用电负荷翻了好几倍,必须对总变进行大规模增容改造。对一个技改项目来说,要保证装置按期投产,电力必须先行。因此,总变改造是我关注的重点单位工程。工程进度必须严格按照网络计划排的时间节点推进。</p><p class="ql-block"> 总变11万伏高压部分由咸阳供电局三产公司负责施工。我三隔两天要去总变施工工地转一转。06年四月下旬,我按照网络计划时间节点和工地负责人对照检查了一下。发现进度明显滞后,让人大为恼火。我立即找到供电局主管局长,他也感到不好意思。马上到现场了解情况,及时调整了现场施工负责人,加强了现场施工力量。</p><p class="ql-block"> 六月下旬工程接近尾声,最后一批材料母排刚到货,厂家没有按照合同规定加工,到货的纯粹是原材料。孔没打、绝缘套没有装,离月底投运还不到十天。我看到仅仅依靠供电局现场的施工力量肯定要误事。无奈之下,只能组织自己人干了。我让电修队长组织十个人,要求他们在一周之内干完母排安装的活。时值盛夏,热浪扑面。我的弟兄们没白没黑干了整整一周,终于在六月二十九日完成了母排安装任务。使总变在七月一号达到了送电条件。</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油建承建的总图部分,总变至子变的动力电缆还没有放。我一下毛了,一个电话打给油建的刘经理,要求立即赶赴现场,限他四天之内放完电缆,包括电缆头施工,柜子调试。月底达到受电要求。有困难找领导,刘经理从内蒙前线赶到现场后,摸清了工程量,从前线调来了几名技术骨干,组织在家所有后勤人员,租来了数部吊车,一时间总图管架上电缆槽盒旁边站满了人,哨声响起,电缆迅速放开了。在刘经理强有力组织之下,子变也在月底达到了受电条件。</p><p class="ql-block"> 三、三机组试车</p><p class="ql-block"> 电力问题摆平之后,我又马不停蹄组织三机组试车。三机组是催化装置的核心设备。过去素有主风机一响,黄金万两的说法。但设计院这次设计的催化装置没有备用机组。尽管可研阶段我多次提出再设一台备用机组。但设计院没有采纳我的意见。所以三机组试车只能成功,不能失败。</p><p class="ql-block"> 一万五千千瓦的三机组,由电机、增速器、主风机、烟气轮机组成,分别由不同厂家制造。电机由上海电机厂制造,增速器是台塑重工的,主风机由陕鼓动力制造,烟机由兰炼机械厂制造,陕鼓动力负责成套。七月初,润滑油系统跑油已合格,仪表及控制系统也安装调试完毕,电力系统也达到送电条件,机组单独由一台两万千伏安的变压器启动。各供应商现场服务工程师、监理、设计代表也到了现场,机组基本具备了试车条件。七月四号上午,我主持召开了机组试车协调会。要求各专业工程师启动前再作最后一次检查确认。对试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作了详细按排。要求各专业人员严格按照试车方案一步一步进行。</p> <p class="ql-block">  上午九点半,参与试车的有关人员都到了现场。最后一次检查确认后,各专业人员在检查单子上签字。启动变压器已调至一万一千伏,九点五十八分,我给电修队长马晓下达了启动命令。电机用了二十八秒钟进入正常转速。(设计计算值为三十六秒),电网电压有少许降低,对正在运行的装置没有产生影响,全厂没有出现跳闸的设备。就电机启动对电网电压的影响,微乎其微。电机经过八个小时运行,振动、温升一切正常。晚上联上连轴节继续试增速器,各项指标也很正常。第二天,联上主风机,启动后增速器高速轴轴承振动慢慢上升,升至65微米时,(62微米为报警值),台塑重工的曹工立即叫停机。连续启动了三次,高速轴振动依然超标。</p><p class="ql-block"> 我对大家说,中午吃饭都去会议室,我们边吃饭边分析。应该说我们的试车团队都是些工程技术专家,尤其是监理工程师朱学贫,还有设计代表苏总,他们和大型机组打了一辈子交道,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最后我决定下午拆检增速器。</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盯在主风机平台上,和曹工一道检查增速器,见证各部配合间隙。一把手张总,也在关心主风机试车,他在北京开会,打来电话,询问哪一天主风能够并入系统。我回答,可能得到十号左右。他要求能否提前两天,我说争取吧。主风机没有备用机组,现在试车出现异常,两器烘干又等着主风,我的压力很大。</p><p class="ql-block"> 七月六号凌晨三点我们将增速器组装完毕,毛病没有找到,我和曹工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厂外走去。在厂大门口,我点了一支烟,和曹工聊了一会天。我和他开玩笑,你属于篮营还是绿营?他说他倾向于篮营。他赞叹到,没有想到你们大陆人干工作也这么玩命。我告诉他,这十几年,大陆GDP两位数增长,就是这么干出来的。我和曹工试车期间相处很融洽。毕竟是同胞,好沟通。</p><p class="ql-block"> 六号早上我们又将机器启动起来,振动情况如故。陕鼓动力请来了西安交通大学专门搞现场动平衡的专家,带着仪器在联轴节上加平衡块,也没有解决问题。我对我们的机械高工张爱斌说,我准备将高速轴振动提到90微米,只要不超过90微米就不要停机,轴瓦间隙220微米,不超过它间隙的一半问题不大,我们是要过日子的,试车停滞在这儿不是办法。别人七嘴八舌,压力不在他们身上。中午吃饭时,我对大家说了我的决定。曹工有点担心,设计代表同意我的决定。</p><p class="ql-block"> 下午继续启动机器,一会儿高速轴轴承振动上到了60微米,继续往70,80微米跑,最终稳在88~90微米之间。我命令慢慢打开主风机入口蝶阀,当操作工把入口蝶阀开至30%时,高速轴振动值慢慢下来了,当开至50%时.振动竟回到了20微米上下。(API国际标准为25.4微米),现场一片欢呼,我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七月七号联上烟气轮机,继续启动机器,考核各部振动和温升及热膨胀。经过二十四小时运行,机器运行平稳,主风已并入两器。我对负责两器烘干的杨总说,你们可以点火烘两器了。至此我们完成了三机组试车任务,按张总要求按时将主风并入了系统。</p><p class="ql-block"> 我后来分析,问题就出在约翰克兰的联轴节上,增速器高速轴只有250公斤,主风机转子重达13吨,当主风机不带负荷时,联轴节的不平衡离心力,必然会对高速轴产生影响,它抬不动13吨重的主风机转子。所以主风机轴承振动很平稳。当增速器带上负荷后,高速轴就不会飘了,振动自然就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  四、紧急处理烧红的辅助燃烧室</p><p class="ql-block"> 七月八号,炉101点火,两器进入衬里烘干阶段。两器烘干需要经过150℃、350℃、550℃衡温,三个阶段。大约得一周时间。当两器系统温度从350℃向550℃升温时,需要从气火切换到油火。当温度升到550℃时,突然发现炉101顶部钢板烧红了一大片。说明辅助燃烧室顶部隔热衬里脱落了。550℃是脱结晶水阶段,非常关键,如果现在熄火,系统温度迅速下降。两器烘干等于煮了一锅夹生饭。将会严重影响衬里使用寿命。</p><p class="ql-block"> 我让施工单位做了一个鱼刺状盘管搁在烧红的壳体上,叫操作工接上低压蒸汽,喷上蒸汽降温保护。但效果不明显,钢板依然是红的。咋办?我的大脑在飞速思考,喷上消防水!张总对我说,不行就熄火吧,安全第一。我说问题不大,炉101壳体钢板是16MnR的,属于低碳低合金钢,没有淬硬倾向。况且系统没压力,不会爆炸。</p><p class="ql-block"> 水喷上以后,钢板颜色立即变过来了,我们终于把这锅饭煮熟了。我又让厂家再做一个炉101,限他们月底前送到现场。</p><p class="ql-block"> 事后有人对我说,你真是艺高人胆大。我说不是,我是基于科学分析得出的结论。关键时刻,要沉着冷静,敢于负责,敢于担当。</p><p class="ql-block"> 一晃二十年过来了,建厂期间发生的好多惊心动魄的事情,依然常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每当我驱车路过咸阳河堤路时,目睹我亲手参与建设的装置还在为祖国贡献着能源,为社会贡献着财富。我还是蛮自豪的。</p><p class="ql-block"> 2025.3.1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