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长征路(三十九):昆明(二)

苍山一飞鹰

文字:苍山一飞鹰<div>图片:苍山一飞鹰</div><div>视频:苍山一飞鹰</div><div>美篇号:1751699</div><div><br></div> <h5>云南陆军讲武学校</h5> 云南·昆明 第二天早上,我们赶在8点前来到翠湖边的云南陆军讲武堂。<div><br>  这所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院校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和东北陆军讲武堂并称为“民国四大军校”,也是在原址原样完整保存下来的中国近代军事院校遗址之一。现存有主体建筑、内操场和附属建筑,主体建筑为土木石结构中西合璧的走马转角楼,楼内通廊将东、西、南、北四楼连为一体,楼长120米,整体围合而成方形。</div><div><br></div> <h5>民国时期校区全貌</h5> 建筑样式和醒目的桔黄色外观极具清末民初风格,大楼门前的换岗操演仪式更具代入感,瞬间就让游客仿佛穿越历史回到了民国风云年代。<div><br>  面对列强入侵,积贫积弱的中国急需寻求出路,强兵即是举措之一。云南陆军讲武堂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运而生,走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这里记录着它的艰难足迹和辉煌历程。</div><div><br></div> <h5>换岗操演仪式</h5> 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7年),1908年停办,1909年重新招生,并制定了办学章程,改变了最初在职培训的规定,从而使讲武堂具备了正规军校的特性。此时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中国学生陆续回国,其中云南籍就有21人,这些人直接回到讲武堂任教官,解决了师资问题,讲武堂重新焕发了生命力。<div><br>  讲武堂设有工、步、骑、炮四种科目,作为军事院校,重武修文,不仅进行军事教学,还开设有国文、伦理、几何、代数、历史、英文法文、器械画等课程。同时进行爱国教育,有一门课叫“精神讲话”课,结合时事进行。1910年4月1日滇越铁路通车当天,学校总办李根源集会学生讲话:“法国今天将滇越铁路修到昆明了,我们国家不惟修不起铁路,甚至将国家主权拱手送给外国人,我辈军人有守土卫国之责,大家应努力学习,将来誓必雪此耻辱。”同时学生放假一天到车站观看,回校后国文课以《看滇越铁路通车后感想》为题,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div><div><br> 讲武堂实行军事化管理,纪律严格,如紊乱军纪,品行不正,屡悖堂规者,除了开除外,还要追缴入堂以来的学费。</div><div><br></div> <h5>讲武堂历史博物馆内</h5> 从1909年至1911年两年时间内,培训甲乙丙班三期共582人(其中有80多人成为将军),丙班招收社会和军队中的知识青年367人,又在丙班学生中选择普通学科优异者100人成立特别班,专授军事学一年,朱德即毕业于此班。<div><br>  朱德(1886-1976),出生于四川仪陇县马鞍场镇一个佃农家庭,家境贫寒,朱家祖祖辈辈没有出过读书人,朱德6岁进入私塾,19岁时参加科举考试成为秀才,不久科举制取消,朱德无法再通过这一途径获取功名报效国家。1909年初,春寒料峭,23岁的朱德挑着货郎担,摇着拨浪鼓,从成都出发,徒步70多天到达昆明,随即报名参军进入军营,开始了军旅生涯。朱德说:我的志愿老想做个军人,而这个讲武堂恐怕是当时中国最进步、最新式的了,他收学生很严格,我竟被录取,非常高兴。朱德主修步兵科,1911年毕业,随后参加了云南辛亥重九起义和护国运动,逐步走上革命道路。</div><div><br></div> 民国时期,云南陆军讲武堂改名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云南历任当政者蔡锷、唐继尧、顾品珍、龙云均很重视讲武学校的办学,直至1935年停办共22期,为战乱迭起的近代中国输送了近万名军事人才,叶剑英就是其第十二期学员。<div><br></div><div> 1916年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到南洋招生,当时叶剑英正在马来西亚一所小学任国文老师,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前去报考,如果没有这次招生,不知历史会不会埋没一位帅才?</div><div><br></div> <h5>第十五期炮兵科学员合影</h5> 旧址内西楼还专设中国远征军展览,以翔实的图片和实物,全面反映了中缅印战区中国军队和云南人民与美英盟军共同携手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历史。远征军中就活跃着多位云南讲武堂师生,如总司令何应钦、参谋长萧毅肃等,时任云南省主席的龙云也曾是讲武堂第四期学员。<div><br>  讲武堂为后来的黄埔军校也提供了大量的师资来源,我们在门楼和空地间徜徉,不由心潮起伏。一所军校与一个时代紧密相连,在这块偏于一隅的土地上,志士云集,在这方双层小楼围合的操场上,将星闪耀,半个世纪的风云变换,轰轰烈烈,激昂九州。</div><div><br></div> <h5>中国远征军展馆内</h5> 今天第二站是大观楼公园,在云南陆军讲武堂边乘坐100路公交直达。<div><br>  车上与坐在身旁的两位大妈聊天,她们都是本地人,每周来公园3-4回,自己带上饭,中午不回去。我大感惊讶,都说身边无景,没想到昆明人如此喜欢他们的大观楼。</div><div><br> 大观楼在大观楼公园内,公园位于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园林初辟于明洪武元年,吴三桂统治云南时,疏挖了小西门篆塘至草海的运粮河,即是今天的大观河。大观楼公园是昆明的“西湖”,正值荷花盛开,风景如画,环境幽雅,难怪成为昆明人的最爱。</div><div><br></div> <h5>大观楼公园大门</h5> <h5>园内荷花塘</h5> <p class="ql-block">  园内大观楼建于清康熙年间,建造者是当时的云南巡抚王继文,此人治滇颇有政绩,也是有闲情雅致之人,翠湖和大观楼公园内的亭榭楼阁多为其所建。大观楼有名是因为这里有一幅对联,被称为“天下第一长联”,我来此就是想一睹为快。不巧的是大观楼在维护,昆明人真的善解人意,他们把长联移至揽胜阁,以便远道而来的游客不会抱憾而归。</p><p class="ql-block"><br></p><h5> <i>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i></h5><h5><i>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i></h5><p class="ql-block"><br></p><h5><i> </i></h5><p class="ql-block"> 此联由清代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所撰,共180字,上联描绘滇池风光,下联抒发人生感慨,语境优美,内涵丰富,颇受后世推崇。</p> <h5>揽胜阁(柱上即为长联)</h5> <p class="ql-block">  孙髯翁博学多识,却极具个性,只因不满考场搜身而拒绝参加科举,一生穷困潦倒,寄居于昆明圆通寺,以算命为生。暮年仍耳聪目明,腿脚利索,须发皆白,犹似仙翁,有客相访,云山雾海,真可谓“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90岁离世,葬于弥勒,碑刻其自挽联云:</p><p class="ql-block"><br></p><h5><i> 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糊涂到底</i></h5><h5><i> 此番去甚好,诗债酒债,何曾亏负着谁</i></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世多有人撰联纪念,也有长联者,看来总不如此联。人生透彻,自是一番风流洒脱,又有几人懂他?</p> <h5>髯翁亭</h5> <h5>大观楼之莲</h5> 去西山景区看滇池,从大观楼坐51路公交车前往,没想到等了一个多小时51路车才姗姗而来。<div><br>  西山就是碧鸡山,明代称太华山,远眺形似巨佛长眠,也叫卧佛山,又有睡美人山之称,位于滇池西岸,距昆明市区15公里。名胜古迹有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聂耳墓、张天虚墓等,我们没有游览景区,只是上至山腰聂耳墓处,便乘坐缆车飞越滇池,进入海埂公园。</div><div><br></div> <h5>进入西山滇池</h5> 聂耳是昆明人,在聂耳生平陈列展室,可以了解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div><br>  聂耳(1912-1935),出生于昆明市甬道街,1928年加入共青团,开始了革命生涯,之后一直为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劳苦大众写歌,在歌曲中创造了中国无产阶级形象。1933年经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不朽作品大部分是在此期间完成的,如《大路歌》、《毕业歌》等,1935年创作了著名的《义勇军进行曲》,此曲后来成为国歌。令人惋惜的是,就在这一年,聂耳在日本海滨游泳时不幸遇难。</div><div><br></div> <h5>聂耳雕像、聂耳墓</h5> 陈列室旁边是聂耳墓,墓地呈月琴状,月琴是一种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聂耳汉白玉雕像立于琴头位置,作沉思状,人们希望他永远活着,并创作出更多伟大的作品。墓基由24圈青石叠砌成音波状,象征时代的最强音从这里发出,又隐喻了聂耳24岁的生命历程,碑名由郭沫若题写并撰写墓志铭。<div><br>  我们站在墓前鞠躬,向这位年轻的人民音乐家致敬。</div><div><br></div> <h5>滇池(草海)</h5> 从山上乘坐索道横跨滇池,旖旎的湖光山色画卷般铺展开来,令人心驰神荡。<div><br>  形如巨弓的滇池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平均宽约7公里,索道滑过的地方是滇池北部最为狭窄之处,一道天然堤坝将滇池一分为二,北面很小的一块为草海,南部广袤的水域为外海。</div><div><br></div> <h5>滇池(外海)</h5> <h5>西山—滇池</h5>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淡水湖,也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不过湖水的深度平均只有4米多,从地质学上讲这叫断陷湖,是地层陷落而形成的洼地积水,湖水西侧地层隆起形成西山,有人说如果滇池是高原上的一只慧眼,那西山就是美丽的睫毛。<div><br>  缆车落在海埂公园里,正是休闲的好去处。公园风景优美,沿着湖边漫步,看碧水蓝天,云帆点点,听波涛阵阵,鹭鸟飞鸣。走累了就坐下来,享受一会儿带着水雾的凉风,还有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花香,就再也不想离开。</div><div><br></div> <h5>海埂公园</h5> <h5>滇池边</h5> 不远处有很多游客围着一棵大树,走近一看原来在喂食松鼠,那松鼠显然是野生的,但并不怕人,熟练地嗑着大伙给它的瓜子。我和很多游客一样,站在旁边给它拍照,而它一点不紧张,优雅得像个小明星。<div><br>  温和,这是昆明给我的感觉,不仅仅是气候,还有山和水,人与动物,城市与自然,这是骨子里的谦和内敛酿出的天长日久的平顺和谐,就像这么大的滇池不叫湖也不叫海,偏就叫“池”,就像红嘴鸥第一次来就忘不了这里,年年都会回来,麻雀成了和平鸽,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div><div><br></div> <h5>小明星松鼠</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云南昆明</span></p> <h1><i><font color="#ff8a00">(未完待续......)</font></i></h1><div><i><font color="#ff8a00"><br></font></i></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25年3月</h3> <h1>附图:</h1> <h5>大观楼公园</h5> <h5>一荷一世界</h5> <h5>一荷一世界</h5> <h5>一荷一世界</h5> <h5>西山景区示意图(供参考)</h5> <h5>滇池留影(1)</h5> <h5>滇池留影(2)</h5> <h5>海梗公园</h5> <h5>滇池的传说</h5> <h5>公园里的小松鼠</h5> <h5>滇池之恋</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