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首先想说,你可以不看《百年孤独》但不可以不看《额尔古纳河右岸》。<b>作家迟子建以其跨越百年历史文脉的大手笔,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b>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p> <p class="ql-block">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b>他们信奉萨满,他们饲养驯鹿、过着在森林里游猎生活。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备尝艰辛,在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文革”的阴云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生存。</b>他们有大爱,有大痛,有在命运面前的殊死抗争,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民族日渐衰落的万般无奈。</p> <p class="ql-block">这部作品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民族,看到了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命运。书中的人物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的喜怒哀乐触动着我们的心弦。读这本书,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神秘与魅力,让我们对人类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它让我们思考着生命的意义,思考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思考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p> <p class="ql-block"><b>额尔古纳春不语,却春满芳华,芬芳人间;额尔古纳夏不言,却花色葳蕤,草木葱茏;额尔古纳秋不语,却五彩绚烂,丰富世界;额尔古纳冬不言,却百色归一,冰封千里;额尔古纳四季物语,草木万物有人情。</b>让我们《探秘额尔古纳河右岸》,去感受那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去聆听那河流的低语,去寻找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宁静。</p> <p class="ql-block">合上《额尔古纳河右岸》最后一页,脑海里始终贯穿着一股任生命消逝,却无力挽回的悲凉。<b>人这一生,就是在不停地经历生和死,不断地迎接到来和失去。生命的意义,是死亡赋予的。</b>读完这本书,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鄂温克人中的一员,与他们一起经历了这个民族的兴衰荣辱,也与他们一起思考着生命的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