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藏于闹市中的历史文化遗迹</p><p class="ql-block">靖江王府又称靖江王城,靖江王城是明太祖朱元璋其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时修造的王城坐落于桂林市城市中心地带,北靠独秀峰,毗邻伏波山、叠彩山,东侧几百米外,漓江自北向南流过。靖江王府贯穿了上千年的历史,可追溯到1600年前,南朝著名文学家颜延之在桂林出任始安郡太守之时。当时,颜延之常在靖江王府中的独秀峰下岩洞内读书习文,曾写下“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这一著名诗句,来赞颂独秀峰。在他的感召和带动下,开启了广西兴学读书的文风。之后,独秀峰下的岩洞被称为读书岩。读书岩也成就了岭南地区文脉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靖江王府</p><p class="ql-block">靖江王城坐落于桂林市漓江西岸,是明朝藩王朱守谦的王府,始建于1372年。洪武五年靖江府改名桂林府,1392年建成,是明代建成时间最早、现存格局保存最完整的藩王府。</p><p class="ql-block">靖江王府在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被焚毁。清朝时期,王府改为贡院。1939年,广西省政府迁入王府内办公。1944年日军攻占桂林后迁出。1947年在原址重建广西省政府。1949年后几经演变,王府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校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承运门</p><p class="ql-block">靖江王府正大门,取“奉天承运 ”之意。</p> <p class="ql-block">靖王府大门前,石板路面、石碑矗立,上百年大榕树交融汇集成郁郁葱葱的树荫大道。</p> <p class="ql-block">靖江王府遗址简介</p> <p class="ql-block">1996年,靖江王府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p> <p class="ql-block">靖江王城外围有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城墙。</p> <p class="ql-block">承运殿前的明代雕栏、石阶、云阶玉陛</p><p class="ql-block">王府600多年前铺设的青石板路,旧时为身份、权力、地位的象征,只有王爷、王妃可走,王道是整个王城的中轴线,亦为桂林市的中轴线,桂林城市以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开来。</p> <p class="ql-block">承运殿</p><p class="ql-block">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修建,为靖江王府主殿。明朝时期为靖江王处理军政要务的地方,后为广西省政府办公楼。高大的台基雕栏、云阶玉陛均为明代原物。靖江王府主殿现设有《王城春秋》陈列厅,完美演绎桂林历史文化变迁。</p> <p class="ql-block">王府大院,傍依独秀峰,漓水环流,风光秀美。殿堂巍峨亭阁轩昂,气势恢宏。</p><p class="ql-block">殿前擎天柱上的楹联:三百载明代江山自度岭南底定边境咸宁遂昭彰盛世河清海晏,十四传靖王藩府全凭桂郡安居城池永固乃坐享荣华艺舞莺歌。</p> <p class="ql-block">承运殿介绍</p> <p class="ql-block">靖江王出行仪仗</p> <p class="ql-block">靖江王世系表</p><p class="ql-block">明朝共有12代14位靖江王居住于此,历时280年。</p> <p class="ql-block">历代王爷画像</p> <p class="ql-block">第五代庄简王朱佐敬</p><p class="ql-block">这位朱佐敬王爷最喜欢把石刻中的“福”“寿”“太岁”拓在宣纸、绸缎等材质上,赠予他人,希望以这种方式将福气、运气传递下去。</p> <p class="ql-block">王府秘拓之“福 寿”文本</p><p class="ql-block">靖江王府中独秀峰摩崖石刻有“五福”,分别为:</p><p class="ql-block">刘伯温书“风水福”</p><p class="ql-block">朱佐敬书“万全福”</p><p class="ql-block">郭司经书“醉有福”</p><p class="ql-block">吕洞宾书“全家福”</p><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书“天子福”</p> <p class="ql-block">“全家福”—吕洞宾书</p><p class="ql-block">“全家福”的左边是一对拥抱在一起的夫妻,代表夫妻恩爱,同心协力,右边的上面是一个小孩,也是他们爱情的结晶。中间是一个元宝,代表钱财,下面是一个田字,代表土地。</p><p class="ql-block">整个福字的寓意代表夫妻恩爱,子女孝顺,有钱财,还有不动产,这也是中国人对好福气最好的定义,所以后人将它称为“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风水福”—刘伯温书,字形如符如画 ,能镇邪避灾,保佑人逢凶化吉,也能镇宅挡煞,改善风水。</p> <p class="ql-block">在太平岩洞内石壁上有五种颜色的“风水福”。</p> <p class="ql-block">王府拓坊</p> <p class="ql-block">你可以亲手拓印一个“福”字,<span style="font-size:18px;">体验非遗“福”字拓印的乐趣,</span>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宣纸轻铺,墨香四溢,带回家的是一份寓意深厚的福寿文化。</p> <p class="ql-block">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府秘拓”亮相央视春晚桂林分会场。</p> <p class="ql-block">广西的傩戏,一种头戴各种面具唱歌跳舞的地方戏。</p> <p class="ql-block">傩面,桂林地区演傩戏,头戴的面具。</p> <p class="ql-block">清朝唯一的汉人格格孔四贞(即“还珠格格”)的家,就在昔日王府的深宫禁地之内。</p> <p class="ql-block">官帽</p><p class="ql-block">乌纱官帽、清代官帽</p> <p class="ql-block">文官服补子</p><p class="ql-block">补子是补缀于明清品官补服前胸后背之上的一块织物,是识别官员文武职别和等级高低的一种标识。</p> <p class="ql-block">国学堂</p> <p class="ql-block">靖江王城现在是广西师范大学校区之一,这个校区设有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右边是广西师范大学的学生宿舍。</p> <p class="ql-block">出承运殿右侧门,经过王府寝宫、御苑(后花园),直奔独秀峰。</p> <p class="ql-block">独秀峰</p><p class="ql-block">漓江西岸的独秀峰,史载起于南朝,历唐、宋、元,明封藩王朱守谦靖江王建靖江王城,传12代14位靖江王,经明末、清、民国。</p> <p class="ql-block">独秀峰又被称为读书岩。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颜延之任始安郡(今桂林)太守时,常在独秀峰下岩洞内读书写诗。岩洞依山傍水,摩崖石刻甚多。这里是岭南文教与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发祥地。“桂林山水甲天下”千古名句就出自这里。</p> <p class="ql-block">独秀峰上保存有大量的摩崖石刻,包括历代帝王文人留下的诗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p> <p class="ql-block">这是800年前南宋人王正功留下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摩崖石刻真迹,“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千古名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p><p class="ql-block">独秀峰山体壁刻墨宝,刻文右数第3行有“王正功”,右数第7行有“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p> <p class="ql-block">独秀峰现已发现的摩崖石刻多达136件,作者多为达官显贵、社会名流。石刻内容包括记事、题诗、题榜、题字、书法、绘画等,这些摩崖石刻堪称桂林历史的缩影,文化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崖壁上刻的孔子像</p> <p class="ql-block">靖江王府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有着密切的关系。</p><p class="ql-block">中山纪念塔始建于1925年,碑身为三面形,代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十八根石柱以铁链牢系,象征辛亥革命胜利后独立的十八个省紧密团结,手拉手、心连心拥护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p><p class="ql-block"> 1921年孙中山到桂林, 驻辞于桂林市中心的原明靖江王府内。孙中山在王府设立北伐军大本营,并在桂林会见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国共合作从这里开始。</p> <p class="ql-block">塔三面有谢顺慈所书的"中山不死"、"主义常新"及"总理遗嘱"。仰止亭由谭延阁撰联。</p> <p class="ql-block">仰止亭</p><p class="ql-block">同年在独秀峰山下修建了仰止亭,亭内立有廖承志题写的"中山长在"的石碑。它代表广大革命志士对孙中山先生永远瞻仰和怀念。</p> <p class="ql-block">中山长在</p> <p class="ql-block">仰止亭左侧崖壁上刻有“南天一柱”,海州黄国材题。</p> <p class="ql-block">仰止亭右边崖壁上刻有“紫袍金带”,道光二十五年春二月,華亭张祥河書。</p> <p class="ql-block">这些都是桂林市保护文物。</p> <p class="ql-block">崖壁上刻的郭司经书“醉有福”的“福”字。</p> <p class="ql-block">亭子旁的石刻“福”字。</p> <p class="ql-block">红门开,洞内另有一番景象。</p> <p class="ql-block">太平岩内的六十甲子太岁保护神像摩崖石刻像</p> <p class="ql-block">画师在正在给刻好的太岁涂上颜色。</p> <p class="ql-block">天地君亲师牌位</p> <p class="ql-block">在清顺治十四年(1657),清朝政府改建定南王府为广西乡试贡院。广西贡院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乡试考场,出进士585位,其中状元4位。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历史上最后一位“三元及第” 者陈继昌,就是出自广西桂林贡院。</p> <p class="ql-block">王府内的广西贡院,让你有机会体验一把古代考生考试的紧张感。毛笔答题,官兵把守,仿佛穿越时空到了那个读书盛行的时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体验一下参加会考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主考官宣布考试成绩。</p> <p class="ql-block">靖江王府承运门外的百年大榕树枝繁叶茂。</p> <p class="ql-block">靖江王城开东南西北四门,其中正阳门更是有着其独特的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王城正阳门 </p><p class="ql-block">这里有清代两广总督,为表彰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的临桂人陈继昌而建造的“三元及第”坊。“三元及第”也就是乡试,会试和殿试都是第一名,这是相当厉害的。</p> <p class="ql-block">正阳门与600年的古城墙历经沧桑。</p> <p class="ql-block">靖江王府和古城墙,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手工艺术的最高成就,闪耀着古代中国历史文化的灿烂光辉。参观靖王府不仅可领略到昔日王城的威严肃穆,还可亲手抚摸600年城墙的沧桑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