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伦敦读历史

绵绵细雨(拒私聊)

<p class="ql-block">作者 绵绵细雨 美篇号 5835553</p><p class="ql-block">‍伦敦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都。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平原,有泰晤士河贯穿其中,人口800多万,是英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世界上最大金融中心之一。伦敦作为世界上多元化大都会,是一个多种族、宗教与文化大熔炉,是全球化典范,它既保持着皇家的高贵气质,又赋予现代化超越感。漫步伦敦,仿佛在古今之间穿越时空,在现代时尚中感受浪漫,触摸时代的脉搏。</p> <p class="ql-block">“伦敦”作为地名,源自凯尔特语,意思是“荒野之地” 或“河流经过的地方”。伦敦的建城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罗马帝国时期。罗马人征服了这个地区,在泰晤士河畔建起了居民点,修筑了城墙,城墙内逐渐形成了市镇。公元二世纪伦敦成了英国最大的城镇。公元十一世纪,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威廉征服了英国,在诺曼人统治下,伦敦成为英格兰首都,英国步入中世纪时代。</p> <p class="ql-block">还是在罗马帝国时期,王权壮大之后,东部地区罗马人在古伦敦的基础上,建起来伦敦城,后来发展成伦敦金融城,现今的伦敦金融中心,之后又发展成工业区和工人居住区。</p> <p class="ql-block">西部的“威斯敏斯特”字面意思是“西部的大教堂”。在撒克逊时代,由国王忏悔者爱德华大规模修建了“威斯敏斯特”宫,成为英格兰王室重要住所和政治中心之一。同时围绕宫殿兴建大教堂,长期以来“教堂本区”作为英王室专用婚丧仪式和加冕典礼之地,成为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前身。后来的威斯敏斯特地区发展成为王室所在地和行政中心。</p> <p class="ql-block">十一世纪诺曼人征服后,威斯敏斯特地位提升,威廉在这里举行加冕典礼,十三世纪威斯敏斯特教堂大规模重建,采用哥特式风格,宏伟壮观。威斯敏斯特成为王室和贵族活动中心,政治与宗教影响力壮大。十三世纪末,英国议会制度形成,威斯敏斯特宫成为议会重要场所,这里又成为英国政治决策核心地之一。1834年一场大火将威斯敏斯特宫焚毁。重建的威斯敏斯特宫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完工。新的威斯敏斯特宫采用哥特复兴式风格。它是哥特复兴式杰出代表,极具庄严、富丽堂皇气质,神秘感十足。宫殿有众多高耸尖塔,尤其是钟楼上的大本钟,作为宫殿标志,也称为伦敦的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泰晤士河是英国的母亲河,流经多个城市,全长346公里,它贯穿整个伦敦城,河道蜿蜒曲折,将伦敦分成东、西、南、北四个部分。泰晤士河架桥众多,伦敦市中心的河段上就有16座,其中最著名是位于伦敦塔附近、连接南北伦敦的“塔桥”。人流最多的市中心的威斯敏斯特桥。英国议会大厦、大本钟和伦敦眼,矗立拱桥两端,它连接西岸威斯敏斯特和东岸兰贝斯。</p> <p class="ql-block">伦敦在18-19世纪经历了工业革命,商业爆发,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二十世纪,伦敦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后,再次重建获得新生。伦敦建起卫星城,吸引劳动力,增加就业,经济再度爆发式增长。都市本身已不局限于东伦敦、西伦敦,北伦敦、还有南伦敦—工商业区和居民住宅区。大伦敦都市圈包括32个自治市。作为游客,我们脚下接触的只不过是城市中心地带的政治文化和商业最亮眼的那部分。</p> <p class="ql-block">不巧的是,2018年访伦敦时,正值威斯敏斯特全面维修,没有开放。那几天的游览主要集中在西伦敦的行政区域的建筑、中央广场、文化设施、花园、商贸中心等。</p> <p class="ql-block">我们集中游览那天,起步于白金汉宫。白金汉宫的大门上镶嵌着英国王室的徽章。徽章左边是一头狮子,代表英格兰,头上戴着王冠,右边是一头独角兽,脖子上挂着王冠,身上有金链子,代表苏格兰。盾牌上左上角和右上角各有一只卧狮,分别代表英格兰、苏格兰。左下角竖琴,象征北爱尔兰。盾牌中央是圣乔治屠龙图案,代表着骑士精神。王室的徽章集中展现英王室的文化历史传统,象征着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身份。</p> <p class="ql-block">白金汉宫位于西伦敦中心,西侧是海德公园,东侧与圣詹姆斯公园相接。白金汉宫是英国君主在伦敦的主要寝宫和办公场所。白金汉宫建筑最早追溯到十八世纪初。开建时是国王私人寝宫,后来宫殿不断扩建达七十五年之久,至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正式成立英王寝宫。眼前的立面是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修建,形成保留至今的白金汉宫整体形象。</p> <p class="ql-block">白金汉宫是英国举行重要国事活动的地方,也是来访英国的外国元首下榻之地,皇宫由皇家卫队守护。</p> <p class="ql-block">白金汉宫前面矗立着维多利亚女王纪念塔,塔顶上是青铜镀金胜利女神雕像,阳光下熠熠生辉,塔身大理石材质浮雕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形象。纪念塔于1901年设计,1905年开工建设,1924年最终完成。维多利亚纪念塔是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1901年辞世而设,以此表达对维多利亚女王的敬仰纪念。女王在位63年,英国进入黄金发展的“日不落帝国”时期,创造了史上辉煌的维多利亚时代。同时,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加拿大赠送了皇家花园“加拿大门”。</p> <p class="ql-block">离开白金汉宫,我们进入圣詹姆斯公园,这是一处狭长的、一直通往威斯敏斯特宫方向的街心花园。时间正值春光明媚鲜花初绽的时节。公园步道两侧五彩缤纷,花草芬芳,沁人心脾,环境幽雅宁静,不知不觉间来到泰晤士河边,这里景致引人入胜:高耸云端的伦敦眼召唤游客登场观光。</p> <p class="ql-block">沿着圣詹姆斯花园向泰晤士河边方向漫步,在泰晤士河畔,在维护中的大本钟周边、威斯敏斯特宫周边、旅游大巴穿梭其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摩肩接踵。河边这座秀气的现代化建筑大厦叫“保利大厦”,是英国国会议员的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威斯敏斯特宫和威斯敏斯特教堂地段是人流最集中的地方。这个地区处于伦敦西区,泰晤士河北岸,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今都在政治文化上举足轻重。今逢维修,我们未能目睹到两大建筑最美的面貌。</p> <p class="ql-block">离开威尼斯敏斯特向白厅街方向游览,首先来到唐宁街10号。唐宁街10号也处维修中。这是一座乔治亚风格的建筑。这里是英国的权力中心,代表政府的决策,牵动着世界的神经,因而是国际新闻关注的焦点之一。唐宁10号建于十七世纪后期,十八世纪逐渐成为政府官员住所,后变成英国首相官邸和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白厅在威斯敏斯特到特拉法加广场之间。这是白厅79号。“白厅”命名来自这条街上的白厅宫。白厅宫“Palace of Whitehall” ,原建筑已不复存在。1530年至1698年曾是英王在伦敦的王宫,曾是当时欧洲最大宫殿,十七世纪末被烧毁。鉴于英国国防部、外交部、海军部、皇家骑兵卫队阅兵场等位于此地,“白厅”因而可称英国中央政府代名词。</p> <p class="ql-block">矗立在白厅的和平纪念碑和战争纪念碑。纪念碑三面旗帜分别是英国国旗、皇家空军军旗和和英国商船旗帜。</p> <p class="ql-block">特拉法加广场处于伦敦正中心,是伦敦又一著名的地标之一,在英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地位不凡。历史上的1805年,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附近海域,英国海军击败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巩固了英国海上霸主地位。广场是为纪念这一胜利而建并命名。</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是纳尔逊纪念柱,柱顶为特拉法加战役中立下卓著战功的海军上将霍雷肖·纳尔逊雕像。广场四周各有一尊巨大狮子雕像守护纳尔逊纪念柱。</p> <p class="ql-block">特拉法加广场不远处是莱斯特广场。广场的来由是一位叫莱斯特的伯爵1640年购买了土地、建了大宅,叫莱斯特大宅。他的行为引起公众不满,经法院仲裁,伯爵让出一部分土地开放公众,成为莱斯特广场。此街区起初是上层社会街区,后来莱斯特家族陨落,街区演变成娱乐场所,设有伦敦最大的剧院,成为伦敦西区娱乐心脏地带。莱斯特广场中央小花园1874年建造了威廉·莎士比亚雕像。</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有一处路牌标注“剧院之地”。广场上有一家号称拥有最大银幕和最多座位的剧场。有时英国及好莱坞电影首映式在此举行。</p> <p class="ql-block">温斯顿·丘吉尔雕像。作为二战期间的战时首相,他为英国乃至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雕像展现人物的坚韧不拔、勇敢挑起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担当,得到后人的永远敬仰与纪念。</p> <p class="ql-block">牛津街是伦敦首要购物街,全长1·25公里,云集300多家世界大型商场,每年吸引全球三千万游客购物观光。这里还是伦敦交通干线,4条地铁站,每小时通过50辆公交车,而不拥堵。</p> <p class="ql-block">牛津街形成于罗马时代,十七世纪成为主要道路。十八世纪末,维多利亚时代,经济大发展,开始兴建大片建筑,牛津街初现规模,20世纪初,一批高端购物中心起步,小店铺大批呈现,各种娱乐休闲竞技场所陆续出现。。</p> <p class="ql-block">牛津街比邻的摄政街更是伦敦购物的天堂。它以高档服饰著称,堪称百年伦敦城市文化的象征。二百多年前的1811年,摄政王乔治四世酷爱时尚,欣赏拿破仑的巴黎城市规划。于是他请著名建筑师约翰·纳什为他在摄政王宫到摄政公园设计一条全新道路。设计师用了十年时间,这条宽阔、漂亮、流畅大弧度的皇家大道最终完成。这就是摄政街,伦敦时尚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皮卡迪利广场由设计师纳什设计,实现摄政王连接卡尔顿宫和摄政公园的愿望。广场的十字路口以“爱神”像为中心,在伦敦最醒目的地点,爱神像周围总是聚满人群。这里也是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伦敦第一个设立发光广告的地方,伦敦的大型娱乐活动场所,像大型足球赛庆典、新年庆祝活动。</p> <p class="ql-block">在伦敦漫步时,有幸遇见肯辛顿花园大街,又被称为“亿万富翁大街”。这里的住户非贵即富。这里还是外国使领馆所在地和外国官住所。中国也有某富豪在此有产。幽静豪华典雅可概括全部观感。</p> <p class="ql-block">本篇游记根据作者2018年的伦敦探亲期间游历记实撰写,个别图片因拍摄条件所限,选取于百科图示,在此致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