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昵 称:KLRS</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号:10404717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2:自拍</span></p> <p class="ql-block">每个人身上都会留有岁月的印记。而有的人已把它刻在骨子里,溶化在血液中,成了一生中难以逾越的高山。</p><p class="ql-block">老爸从小是在苦水中泡大的,苦难的岁月是他一生中最深刻的印记,为此他养成了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甚至有失常理的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老爸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每月工资近200元,老妈每月还有60多元的工资,按说我家以前的生活水准是相当不低的。可实际生活中,老爸的节省和抠门的水准也是创出了“新高度”。</p><p class="ql-block">一九五七年老爸从部队转业,领着奶奶和我先行从沈阳到本溪报到时(当时老妈不愿意到本溪落户,带着妹妹住在部队院里,赌气不走),按他的职务和待遇是应该分到一套两居室房子的,但老爸却只要了两居室中的一间。听起来像天方夜潭吧?一般人根本理解不了吧?可那个年代的老爸就是这么决定的,此后我家便在那一间房里住了十几年。</p><p class="ql-block">多年来,无论老妈怎样瞒怨和数落他,老爸也没透露当时的想法。后来我分析:老爸当兵多年,对地方住房的情况知之甚少,可能以为五口人住一间十六平米的房间足以够用,没必要多花房费(租金)住两间房,归根结底老爸是心疼人民币(那时两室的房费每月还不到5块钱)。</p><p class="ql-block">老爸的这个选择让老妈特别熬糟窝火,尤其是看到另一位职务还没有老爸高的转业干部都住上了两居室房子,老妈更是怒火中烧,抱怨不断。老爸的这个选择,不仅让我家后来生活陷入极度不便,还让年幼的我到鬼门关上走了一遭儿。</p><p class="ql-block">当时我家和邻居俩家有十几口人,每天清晨上卫生间就是个大“工程”。经常因为排不上号,得跑到楼外上公厕。</p><p class="ql-block">厨房能有十多平米,看着不小,可两家合用就显得很局促。厨房里除了有个近两米长、一米多宽两家共用的大炉台外,还有两个各一米见方的煤池子,加上两家的碗柜、橱具等,厨房已经满满登登了。</p><p class="ql-block">做饭时,这家正在做饭、炒菜,那家却在捅炉子,炉灰满屋飘散弥漫,落在饭里、菜里已司空见惯。由于地方小,做完的饭或菜必须先端进卧室一样,才有地方去做另一样。</p><p class="ql-block">我三岁那年,好像是正月十五前的一个晚上。老爸烧了一锅开水准备洗衣服,厨房放不下,便端到卧室靠墙放在地上。</p><p class="ql-block">当时老妈在床上忙着什么,奶奶抱着妹妹坐在椅子上,我当时也缠着奶奶求抱抱。为了哄我,奶奶塞给我个娃娃。</p><p class="ql-block">不知怎么摆弄的,我让那个娃娃坐在了桌子上。这可把我乐坏了。我边笑边拍手:“我的娃娃会坐了〞。边住后退,结果一下子退进了开水锅里,突降的横祸把三个大人都吓傻了。</p><p class="ql-block">到医院我被确诊为重二度烫伤。经历了多次高烧;多次抽搐;医生护士多次全力的抢救,在死亡线上徘徊了多日的我才被拉回来。结果后背留下四分之一面积的疤痕,这也成了老爸一生的痛。</p><p class="ql-block">直到弟弟出生,三代七口人蜗居一室实在窄小逼仄,老爸才跑去房管所找回属于自己的待遇。</p> <p class="ql-block">我上小学时,一天放学正赶上一场倾盆大雨,马路上积水能没腰深。雨稍小些时,我便挽起裤腿,慢慢试探着、趟水回到家。满以为会得到大人们的安抚和怜惜,没想到老爸看了看全身湿透了的我,又瞅了瞅我脱下的八成新的湿鞋,却说了一句:“你不会把鞋脱下来拎着走啊?”这情景直到现在我都记得非常清晰,当时我心里非常难过,在老爸心里,我还不如一双鞋金贵。</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后期,老爸回河南老家去探望多年未见的奶奶。单位为了照顾已经七十多岁的他,派已经工作在下属单位的弟弟以公干的名义一同前往。</p><p class="ql-block">那时交通相当不便,坐完火车倒汽车,下汽车后,还有几十里地的路程就不通车了。当时弟弟提议打出租车,却遭到老爸的拒绝,他说那是在乡亲们面前显摆。弟弟心里明镜似的,这不过是个借口,老爸实际上是舍不得一下子花掉好几十块“大洋”,于是爷俩儿便用双脚“丈量”起了那几十里的土路。</p><p class="ql-block">七十多岁高龄的老爸走不远就明显体力不支了,弟弟几次要背他走,可他心疼儿子,坚持自己走,最后竟累的流下了眼泪。“廉颇”老矣,已不再具备驰骋千里的能力了。</p><p class="ql-block">听了弟弟的叙述,我心里一阵阵的酸楚,既心疼老爸,也为老爸那顽强的抠门习惯而不值。</p><p class="ql-block">有一年,老爸局里组织老干部出去旅游。去了十多天,回来时本来就瘦弱的老爸显得更瘦了。我们都关心地寻问他出去吃、住、玩儿的情况,老爸含糊其辞地说一切都挺好。</p><p class="ql-block">可当我遇到和老爸同去旅游的大娘婆婆时,她的嘴里却是另一番情形。她说,这回大伙儿可在你爸身上长见识了。当他们到一个海拔较高的风景区游览时,领队为了照顾这些老干部,便组织大家坐缆车上山,既能观景还节省体力,当然这笔费用得个人出。结果只有老爸自己拄着拐棍爬上去了。这还不算,午饭大家都到景区饭店自费吃饭时,又只有老爸坐在山上啃起自带的面包,大家都笑老爸太会过了。大娘婆婆这番话儿让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如果老爸不这么做,才让我觉得奇怪呢。</p><p class="ql-block">对老爸这有些“自虐”的生活习惯,我们虽然不敢当面说什么,但背后议论多次:老爸这辈子活得太对不起自己,太屈得慌了。他工资不低,待遇不错,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地上掉个芝麻都必须捡起来。我印象中他从来没进过中、高档饭店吃过一次“大盘子”,没穿戴过一件像样得体的服装、服饰。</p><p class="ql-block">平时在家,老爸从不轻易扔掉任何食物。馒头放的时间长了,长斑点了,他剝掉表皮吃。米饭酸了,他用凉水冲洗后,再用开水烫了吃,他最大的满足就是一个星期吃一顿肉馅饺子。</p><p class="ql-block">他身上总是穿件蓝色的人民服,冬天就披着早年部队发的黄色军大衣。老妈为他准备的上档点儿的衣服一直压着箱底儿,很少上身。</p><p class="ql-block">老爸虽然对自己吝啬抠门,但对奶奶却出奇大方、孝敬。奶奶在我家时,他就经常给注重仪表的奶奶添置新衣服,隔三差五给奶奶买点心、零食吃,并严厉阻止我们一同享用。奶奶回老家后,他每月都给奶奶寄去二十元钱,如遇生病等特殊情况还额外多寄,始终保证着奶奶在老家的衣食无忧。</p> <p class="ql-block">当遇到同事和邻居生活有困难向我家借钱、借粮票时,老爸一改往日特有的仔细劲儿,变得来者不拒、散才童子般地慷慨大方,好多邻居都接长不短地得到过老爸馈赠过的粮票等物品。</p><p class="ql-block">邻居胡叔和老爸是一个单位的同事,家里清一色五个男孩儿。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粮食自然是月月不够吃。于是接济他家粮食和粮票便成为老爸多年来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胡叔全家对老爸一直感激不尽。</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因为年轻时经历过漫长的苦难岁月;因为亲历了为新中国的建立而出生入死的浴血奋战,所以老爸格外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格外爱惜眼前得到的一切,所以他才如此节俭,如此抠门地度过了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