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俗语忆故乡(二十四)

九月菊9672895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俗语是大量存活于老百姓中间的固定句子,选取大家最熟悉的物件,将物件的属性比喻义浓缩成简单的句子,用最简洁的句子表达最丰富的内涵。</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俗语是故乡的非物质文化传承,有着深刻的教育内涵,是这块热土上老百姓朴素的精神、审美、价值观传承,从小我就是听着长辈们用俗语教育着我们,我是在俗语的约束精神控制下长大的。我越来越爱俗语,说起它,故乡人的面部情态和生活场景立马就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爱故乡,就是爱俗语。</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俗语是一方老百姓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语言声律智慧,是老百姓集体智慧的结晶。</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今农村人越来越少,现在小孩子都进入了城市,说起了普通话,这些流传几千年的俗语瑰宝即将会消失,特收录记载,表达我对滋养我成长的故乡精神食粮俗语文化的爱……</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题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会sen(寻)的sen(寻)女婿,不会sen(寻)的sen(寻)摊账(家业)”这是故乡的句俗语,在女儿找婆家出嫁时,旁人通常会说这句话来提醒。寻婆家应该是着眼于女婿本人,而不是着重点放在挑家产上。这话完全正确。女婿精干虽然暂时困难但有前途,有家业女婿无能不长久。</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胶多不yai(粘),蜜多不甜"这是故乡的俗语。字面意思很简单,胶就是为了粘住东西,但太多了反而不粘了;蜜是甜的,但蜜吃得多了反而不甜了。这句俗语告诉我们任何东西在过量使用的时候反而作用降低,使用东西应该是适可而止,过犹不及。这是奶奶在世时,经常告诫我们的一句话!</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喂马知草料,养孩知屎尿"这是故乡的一句俗语,字面意思就是一个好的饲养员一定会掌握所喂马的食量是多少,同样一个细心的母亲必然能估摸到小孩子什么时间该大小便!这是奶奶在世时经常说得一句话,这句话告诫人们对于自己喂养的动物和照管的孩子必须上心做到了如指掌这才是称职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宁交哭瞎眼,不让绝破肚"这是故乡的一句俗语。意思就是哭瞎眼也是有个哭的对象了,说明她曾经有过,而绝破肚就是从没得到过导致无处排泄痛苦,无法表达,肚子里满满的都是气,把肚子也撑破了!这句话通常用来安慰一个正遇到不幸的人,用更不幸的对比来衬托,不幸的人就缓和情绪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了得休撵,死了得休哭"这是故乡的句俗语,字面意思很简单,离你而去的就不要去追了,人家已经走了,追也没有一点意义了:一个人已经死了,你也就不要去哭了,哭也没用了!这是故乡人劝说别人时常讲得一句话,看似简单,非常有哲理,让我们接受断舍离,不要纠结于没结果的人、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牛大还能吃了个赶车的"这是故乡流传很久的俗语,意思就是牛再大也不会吃了它这个每天辛勤喂养它的主人!生活中用的是比喻义,通常用来指管教者与被管教者之间的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有些子女长大了有思想了父母教训时明显地表现出反抗意识,每逢这时父母就会生气地讲起这句话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斧楔得牢,永远不用摇”这是故乡的一句俗语,意思是把斧头和斧把往住结合时,一次性就把楔子楔好,免得以后斧把松动不利于干活。在生活中我们用的是比喻义。意思是不论干什么,尽量一步到位,考虑周全,该准备得全部到位,尤其是托人办事,不要吝啬礼物必须到位,省的以后麻烦!</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婆姨是人家,孩是魂家,没婆姨没孩不是人家"这是故乡的句俗语,这个俗语充分说明了在一个家庭中,婆姨和孩子的重要性缺一不可。没婆姨就不是人家,有婆姨没孩子也不行,孩子是一个家庭中的魂家,没孩子就没生机,没未来。所以人们把有老婆有孩子当做人生的奋斗目标,有他们就幸福!</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寸铁不上身"这是故乡的一句俗语,字面意思就是说铁尽管小到一寸也是不能上身的,说明了铁等金属对人的伤害程度大!在我们小时候,家家孩子好几个,父母每天去劳动生存的压力大,那时的孩子没挨打的几乎没有,我们都是父母打大的,但父母打我们还是有轻重的,无非就是笤帚把和手脚!</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铃铃锁锁都是铁”这是故乡的一句俗语。意思是孩子们玩耍的小铃铛和锁门的锁子,这些物件虽然看起来小,但也都是需要铁才能加工啊!我们平常生活中用的是比喻义,说明了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小看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这些东西也是花钱才能买回啊!小东西的花费积攒起来就是一个大数字啊!</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平素,我脑海里无意间总会忽然间就冒出了故乡的一句句俗语,每当这时候,曾经故乡的一幅幅生活画面也会随之涌出来,母亲说教我们的生活场景犹如昨日一般真切。那神态,那腔调都是我回不去的乡愁。</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忆故乡不仅仅是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老屋,还有那难忘的乡音和俗语。走出故乡,我们无法把故乡的山、水、老屋等一切有形的物质带在身边,那无形的俗语却是一代代口口相传了下来,如此而言,文化才是最有内涵的,生命力最顽强的乡愁寄托!</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于是,我用俗语深情忆故乡……</span></p> <p class="ql-block">(清心老师的留言对故乡俗语文化的传承内涵,比我的理解更深刻,层次更高,特辑录表达我对她由衷的感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