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月8日在“美篇”发《南行杂记》,记述前段时间十省区自驾游概况,有关鸟类内容少有涉及,这篇就聊聊鸟类。年岁渐长,加新鸟种的激情随之消退,这次以休闲为主、拍鸟为辅,虽然行前也对个别鸟种有期待,但并不刻意追求,一切随缘。一个多月时间,大概仅拍摄百十来种鸟,选部分鸟种照片缀成此篇,只为消磨时间。<br> 在厦门期间没有专门去找鸟,陪外孙女游玩时拍些公园常见鸟。那些鸟,没有华丽的羽饰,没有孤傲的习性,朴实,憨厚,在林间草地、湖畔水面或觅食、或饮水、或嬉戏,与人和谐相处。有次看见一群小鸟从眼前鸣叫着掠过,以为捡了宝,就循声追去,在大黑桫椤树上聚集十来只,推测是人工驯养逃逸的费氏牡丹鹦鹉,空喜欢一场。<br>▼【1/黑领椋鸟】 ▼【2/八哥】 ▼【3/乌鸫】 ▼【4/鹊鸲】 ▼【5/白鶺鸰】 ▼【6/褐翅鸦鹃】 ▼【7/北红尾鸲】 ▼【8/叉尾太阳鸟】 ▼【9/苍鹭】 <p class="ql-block">▼【10/凤头潜鸭】</p> ▼【11/费氏牡丹鹦鹉】 离开厦门去武夷山,途中在明溪县中溪村落脚,想找9年前没有看到的斑头大翠鸟和白眉山鹧鸪,鸟缘仍浅,依然无缘一见。鸟导说可夜拍海南鹣,就随之而去,车行山村乡道,意外发现山坡树杈上的黄嘴角鸮,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到水库,十来个人蜷缩在橡皮舟内,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借助热成像仪、望远镜、强光手电,费了不少周折,在水库岸边记录到原本甚为神秘的海南鹣。后来,在海南儋州还参加夜拍,我有选择地拍了蓝胸鹑、栗鸮。目前,对鸟导、鸟塘有争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佩服鸟导术有专攻的同时,对野鸟心存怜悯。<br>▼【12/黄嘴角鸮】 ▼【13/海南鹣】 ▼【14/蓝胸鹑】 ▼【15/栗鸮】 在沙县品尝小吃耽误了行程,夜宿建瓯。建瓯的梨山有黄腹角雉鸟点,虽拍过,再看看。次日晨,当地司机把我俩送至半山腰,说:“顺右侧山坡小路上去,见到小楼左转,边上就是鸟点”。气喘吁吁爬到山顶,果有小楼,左侧有路,便左拐前行,走啊走,不见鸟点,再走,竟发现回到刚才爬山的原点。恰巧遇当地游客指点,再上山至小楼,登门前台阶后左转即为鸟点。老侦察兵迷路,留下笑柄被奚落。因失误酿成错,拍鸟事小,人生则大,谨记。走冤枉路错失了清晨的拍摄,在鸟点蹲守一天,仅有白眉鹀出场陪伴,下午四点许黄腹角雉路经鸟点,没有求偶动作,都是呆版。由建瓯去武夷山,到海拔1200多米的挂墩找“挂墩鸦雀”(短尾鸦雀)。武夷山深处的挂墩,是世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大不列颠自然博物馆有许多采自这里的生物标本,1872年法国神甫在此建起教堂,早已名闻中外。在挂墩那天,山上飘雪,寒风凛冽,虽有护林员陪同寻找,久寻未见。记录一张挂墩茶树上的黄颊山雀,自我安慰吧。<br>▼【16/黄腹角雉(雄)】 ▼【17/黄腹角雉(雌)】 ▼【18/白眉鹀】 ▼【19/黄颊山雀】 这次去广西主要考虑延后些时间,避开春节后进海南岛的拥堵,选择去百色那坡和崇左弄岗。在那坡县,先去距县城不远的德孚保护区,再去中越边境山上的弄外小屯。都是塘拍,鸟种也与滇西的鸟塘大同小异,又值阴雨,没啥兴趣,到了、见了、拍了而已。部分那坡的野鸟:<br>▼【20/褐胸山鹧鸪】 ▼【21/白眶斑翅鹛】 ▼【22/橙腹叶鹎】 ▼【23/大仙鹟】 ▼【24/赤尾噪鹛】 ▼【25/栗头地莺】 ▼【26/金冠地莺】 ▼【27/栗背奇鹛】 ▼【28/黑颏凤鹛】 我以前在弄岗呆过一段时间,主要是野拍,山里、村边、溪畔留下寻鸟的足迹。这次再来弄岗,感觉变化很大,不仅是环境,连野鸟似乎也训成能听命于鸟塘塘主:棕三趾鹑旁若无人般在眼前埋头觅食、蓝背八色鸫听到塘主敲响钢板声旋即露脸、金眼鹛雀随着塘主的口哨从芦苇丛飞来鸟点……当然,个别野鸟例外,比如长嘴钩嘴鹛,我在那坡没守到,来弄岗没守到,去海南依然没守到,本是下塘鸟,居然一而再、再而三避而不见,鸟缘难以启齿。部分弄岗的野鸟:<br>▼【29/棕三趾鹑】 ▼【30/蓝背八色鸫】 ▼【31/红喉歌鸲】 ▼【32/白喉冠鹎】 ▼【33/黄腹山鹪莺】 ▼【34/黄腹树莺】 ▼【35/长尾缝叶莺】 ▼【36/黑头穗鹛】 ▼【37/红顶鹛】 ▼【38/金眼鹛雀】 ▼【39/银耳相思鸟】 ▼【40/灰头鹀】 由广西经广东进海南。屈指一算,在全国所有省市区中,我唯独没在海南省自驾过,这次自驾海南拍鸟填补最后一个空白。没想到,在海南第一个鸟点儋州番加保护区就出师不利。番加的目标鸟种是紫林鸽,网上说早晨一个小时就能搞定,满怀信心去,到了番加浓雾紧锁,虽隐约看见紫林鸽,但无法拍摄;第二天再去,仍有雾,好歹记录下模糊的身影。离开番加去尖峰岭,先后在昌江海尾湿地公园找栗树鸭、在东方丰收路湿地找白眉秧鸡。在海南常见、当地鸟友无人问津的栗树鸭竟然没有找到;丰收路湿地的白眉秧鸡也没显身,只看到紫水鸡。据说,海南的紫水鸡已自立门户为黑背紫水鸡,算是加新?<br>▼【41/紫林鸽】 ▼【42/白腰鹊鸲】 ▼【43/褐顶雀鹛】 ▼【44/紫水鸡】 2011年2月,我在三亚休养时曾打车去尖峰岭拍过鸟,那时山上还没鸟塘,三天时间靠双脚行走野拍,虽然艰辛,但在海南几乎拍到就加新,有点小兴奋。相隔14年后再上尖峰岭,已有多个鸟塘,以前只闻其声、难见芳容的海南孔雀雉、海南山鹧鸪,已被诱进鸟塘,守塘待鸟省劲是省劲,但野拍遇鸟的惊喜荡然无存。避暑山庄的老板,在三楼平台挂上白布、晚上开灯引诱趋光性昆虫,早晨足不出户就能近距离拍摄前来抢虫吃的鸟,成为拍鸟奇特一景。依然没有拍到塔尾树鹊,听说某个鸟塘能拍到,我放弃了,留点想头。由尖峰岭去三亚,在水稻国家公园收了白眉秧鸡,再去市区小东海找并不难见的岩鹭,因潮位不对空手而归,结束这次南行拍鸟。<br>▼【45/海南孔雀雉】 ▼【46/海南山鹧鸪】 ▼【47/海南噪鹛】 ▼【48/海南柳莺】 ▼【49/白鹇(雄)】 ▼【50/白鹇(雌)】 ▼【51/栗颊噪鹛】 ▼【52/虎斑地鸫】 ▼【53/印支绿鹊】 ▼【54/古铜色卷尾】 ▼【55/大盘尾】 ▼【56/灰喉山椒鸟】 ▼【57/赤红山椒鸟】 ▼【58/淡紫䴓】 ▼【59/冕雀】 ▼【60/黑眉拟啄木鸟】 ▼【61/红头咬鹃】 ▼【62/白眉秧鸡】 最后凑上三只野生哺乳动物:海南番加保护区的北树鼩;武夷山桐木村的藏酋猴;崇左扶绥境内岜盆片区的白头叶猴。<br>▼【63/北树鼩】 ▼【64/藏酋猴】 ▼【65/白头叶猴】 (一僧/2025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