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一些重组的家庭,“继父”不是一个亲切的称谓,常有虐待继子女或偏袒自己子女的事情发生。在我读五年级的时候,妈妈再婚,继父高爸爸的到来,对我却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在温暖的日子里,感受着慈爱与善良的滋润与熏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继父是一位厨师,比妈妈年长六岁,他的老伴早几年在一次医疗事故中丧生,一双儿女已成家立业。他面容和善,眉眼间透着一股敦厚之气,让我感觉他就是那个理想中的爸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72年我与继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是一个话不多埋头做事的人,一下班就忙着做饭。他在四方区公安分局工作,离家近,有时间照顾我和妈妈,家里的日子从此有了饭菜香和汤汤水水的热乎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视我这个小女儿为己出,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记忆中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快趁热吃”。有次买回几只小甲鱼,炖得白白的汤,嫩嫩的肉,撒上绿绿的葱花,叫我快趁热吃。那个好吃,到现在还想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67年我和姐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哥哥姐姐都大我十多岁,都喜欢我这个小妹妹。逢年过节,姐姐给我做件新上衣,嫂子给我做条新裤子,穿上好看又合身,可见她们的用心。每逢星期天和寒暑假,我都会去哥哥姐姐家住上些日子。姐姐和嫂子都有了小孩,她们照看着小孩,还忙碌着给我做好吃的,把我当作小贵宾。这没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却是亲情融融,和和美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忘不了那个早晨,从姐姐家回四方区上学,姐姐摸黑送我去公交站的情形。在粥店美美地吃上一顿油条豆浆,姐姐又塞给我一张两元整币,这对小学生可是一笔巨款。我在车上向姐姐挥手,路灯下的姐姐是那样可亲。哥哥则常常带我去海泳逛公园。那年他在工厂获得“技术红旗手”的称号,得到的奖励是一本《红岩》小说,书没有拿回家,是在第一时间送给了我。《红岩》成为我第一本可以在上面划杠杠写标注的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72年我和继父、侄儿、外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高爸爸给我的爱最多。我读六年级时,爸爸被调往青岛市公安总局担任厨师长。上班远了,他就每天给我带好吃的回来。我家不远有个公交站,我经常去等他下班。暮色中,小女孩认真地分辨着一个个下车的乘客,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就迎上去喊爸爸,享受被爸爸牵着手往家走的快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些仅仅是“开始”。年复一年,当我入伍离家,当妈妈中风瘫痪,是继父和哥哥姐姐在漫长的岁月中撑起了家中的一片天。如果没有他们的爱和付出,我的公务员和记者生涯乃至写作学习,可能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77年我和侄女、外甥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妈妈是我27岁生孩子那年中风瘫痪的,一直是爸爸照顾。我每次从部队回青岛探亲,邻居们都向我描述爸爸待妈妈的好,怎样汤汤水水地伺候,怎样请医生来家里针灸。医生需要小蛇配药,爸爸就托人去弄小蛇,50元一条。一条一条地往家里弄。那是七十年代末,这笔巨额开支令邻居们咋舌,在大院里传为美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就这样过了好多年,爸爸已是古稀老人了,照顾妈妈已力不从心。请了保姆,妈妈的暴脾气又和保姆和不来,几个保姆都被她赶跑了。后来我部队转业在南京定居,就和老公决定把妈妈接到南京。去和老爸商量,老爸断然拒绝: “你妈这种情况你把她接到南京,你们的日子就不用过了。你们还年轻,应该好好地奔事业,你妈妈的事有我顶着。” 这番对老伴不离不弃又心系女儿幸福的铿锵之言,就像一团火,烤着我的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年回青岛,爸爸已罹患肺癌,我搀着他去逛菜场,他看见豆腐眼睛一亮说: “你妈最爱豆腐。”回家点着火就烧豆腐。望着他那骨瘦如柴的背影,我的泪水哗哗地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18年我回青岛探望老哥老姐和老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爸过世后,我想我必须把老妈接到南京了。南京这边安排好了去青岛接老妈,没想到老妈嫌南京太热不来,并坚决地表示: “要把老骨头留在青岛!” 老哥老姐就担负起照顾的重任,侄儿和外甥们也都孝顺,照顾老人的事抢着办。我每年回青岛探亲,都是深深地感动和内疚。就这样,妈妈59岁瘫痪,一直活到78岁,也算是高寿有福的老太太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说原生家庭给孩子造成的伤害需要用一生来修复。我庆幸在12岁时遇到了继父一家人,他们的善良和亲情疗了我的伤,暖了我的心,已融入到我的血液之中,培育了我往后一生的善良和爱心。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继父和他的儿女——既是我的亲人,又是我的贵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路》连载之三: 继父和他的儿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文/丽华50</span></p> 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