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老街珠海路掠影

永不上当(拒绝送花)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北海诸多老街中,珠海路老街令人印象深刻。这里曾是北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店铺鳞次栉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立在北海老城西入口的升平街碑格外引人注目,游人无不在此驻足打卡留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该碑碑文记载,旧时升平街“宽约4米,长约200米”,“清•道光元年(1821年),升平街始有外来移民自西往东建造商铺;清•咸丰五年(1855年),珠场司移驻升平街,负责行使治安、税收等职权。清•光绪年间(1875—1908)的廉州水师行台、龙门协台、常关以及清末至民国初年的厘金厂亦设于升平街。1927年道路扩建,自西往东的大西街、升平街、东泰街、东华街、接龙桥的街道统一改为珠海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改造后的珠海路长1.44公里,宽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骑楼上楼下廊。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即人行道,当地人称“五骹基”。这种廊式骑楼建筑特别适合当地的气候特点。长廊既可为行人遮风挡雨,又可让行人免遭日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街的骑楼大多二至三层,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珠海路老街因其历史悠久且骑楼建筑群独具特色而备受历青睐。历史学家和建筑学家们称珠海路老街建筑群为“近代建筑年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位于珠海东路99号的历史文化建筑现为品牌珠宝折扣店,其商铺后院建筑古香古色,别有一番风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说珠海路接龙桥老街曾有个小沟从东二巷冲刷而下出海,路面被分成东、西两侧。为方便出行,居民自发建了一座木桥,取名“接龙桥”,老街接龙桥由此而得名。木桥后因贸易所需改为石砖桥。修珠海路时因接龙桥附近地势较低,为增高路面连同接龙桥一起填埋掩盖。从此接龙桥不复存在,只空留了一个地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6年珠海路修复工程中接连挖出两块石碑,阴刻“接龙桥”三个字,落款“戊子年春造”。目前,该碑刻安放在接龙桥双水井旁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龙桥双水井是北海的老井之一,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清末民初,从此井打上来的水通过井边一水槽流往海边一方形大水池,供停泊在北海港的货轮购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该双水井位于老地名接龙桥,因曾用两个形似“吊秤”的杠杆装置打水,故又称“接龙桥双吊秤井”。此井水除供应外来移民的日常用水外,还给外轮供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珠海路老街上的土货行,门类齐全种类繁多的各式门店,街上形形色色的雕塑,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诉说着开埠老街的陈年旧事。“丸一药房”旧址中发生的秘密刺杀日本间蝶中野顺三的事件更是震惊世界。</p> <p class="ql-block">注:有关老街接龙桥部分文字资料来自廖陆发表于《北海日报》的文章《老街接龙桥》。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