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现代艺术150年》中,大卫·霍克尼说了这样一段话:“假设十个人站在一座小山上,使用同一部相机,拍摄同一景象,其结果会非常接近。</p> <p class="ql-block">但同样还是这十个人,如果几天坐在那里,还是描绘这一处景象,结果就会明显不同。</p> <p class="ql-block">这并非因为某个艺术家比另一个高明多少,而是由于人类的本性:我们可以观看同样的景象,但看到的并不一定是同样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当面对某种情况时,我们都带入自己特有的成见、经历、爱好和知识,透露出我们都将如何理解眼前的事物。</p> <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忽视那些我们觉得无趣的。”</p> <p class="ql-block">和一些朋友交流,大家给到的反馈基本都是:确实,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p> <p class="ql-block">然而,事实上,很多人在拍、在生产一样的、同质化的照片,就算在艺术摄影中也是一样。我自己也没自信说我看到的和别人看到的一定不一样,我拍下的和别人拍下的一定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由于摄影器材技术的进步和低门槛(人人都可以按快门但不是人人都可以画画),又因为摄影确实是直接摄取客观世界,再加上在现在这个时代每天有不知道多少张照片被拍下来,</p> <p class="ql-block">所以如果想要“与众不同”,在拍之前和拍以外的时间,或许确实需要像画家一样多去观察、思考和感受,按快门反而是最不重要的事了。</p> <p class="ql-block">也许这也是胶片仍然如此迷人的原因,因为它还带着那么点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和每一步繁杂的过程都让照片多了一些独特的可能性。</p> <p class="ql-block">此刻或许我才真正理解了“摄影师之眼”</p> <p class="ql-block">“照片和绘画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绘画是从无到有的构成过程,它的一切内容和形式都取决于作者的意志;而照片是来源于现实世界,它受限于现实世界既有的样貌。</p> <p class="ql-block">摄影无法随意“构”图,只能从既有的现实世界中发现秩序,并借以建立自己的秩序。</p> <p class="ql-block">因此,想要正确理解摄影,就必须厘清照片和现实世界的关系,这是摄影师创作的基本方法,就是摄影师之眼。</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看到这段话,她引用自约翰·萨考斯基。那时我一知半解,但现在我大概终于慢慢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秩序。</p> <p class="ql-block">文章整理于网络</p><p class="ql-block">摄影编辑:青涩的橄榄(阿凡)</p><p class="ql-block">场景:徐州市蟠桃胜境宝莲寺景区</p><p class="ql-block">贾汪区督工湖景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