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夏师傅一一看得见的通山民俗:百姓生活•居住(五)

夏勋南

<p class="ql-block">踏入老宅,转过屏风,便是堂屋。它通常以中轴对称布置,形成多进的厅堂和院落,既稳定庄重,又可见旧时宗法、伦理和礼制的森严。堂屋是老宅布局的中心,讲究装饰,梁柱门窗巧构细缕,堪称建筑艺术精华。梁柱间鱼化龙图案的木雕,既具支撑功能,又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缕空透雕的窗棂、隔扇,半隐半露,光影相映,既空灵又深沉,既相隔又相通,加上古色古香的家具、陈设和布景,洋溢着传统文化气息。堂屋是村人心中的圣地,祭祀、聚议、迎宾及诸般重大庆典皆在这里举行。它见证了村人出生、嫁娶、祝寿等一生大事,即使死后,也要在厅堂上方立一牌位,与堂屋共存。</p><p class="ql-block">身处堂屋,细细品味,如读一部中国文化大书。堂屋间雕刻题材广泛,寓意丰富,有岁寒三友、丹凤朝阳,也有源自古典文学名著的人物故事,福禄寿禧之类文字图案,含有祈福、瑞吉和道德教化之意,反映出当时时尚与宅主人的兴味与追求,这恐怕就是孟老夫子二千多年前所说的“居移气”吧。</p><p class="ql-block">堂屋庄重、雅致、中和,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其功用不仅在住,更是一部历史,一部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浸润着人文精神的历史,它见证、展现和寄托着村人的悲欢和梦想。与堂屋相邻的天井,是幽暗空间的一小片光明,阳光自其中穿过,能给阴冷、沉寂的宅院带来勃勃生机和融融暖意,凝滞的物品仿佛一下子生动起来。夏日,躺在凉爽的竹床上,仰望白云悠然飘过;隆冬,与亲人围炉把盏,看瑞雪缓缓落下。国人追求“天人合一”、“天地人和”以及“天地万物淘泳乎我也”的境界,天井的营建,恐怕是这种人生理想最完美的体现。天井还兼有上观天象、下接雨水的实用功能。宅主人通常在天井置一大缸,使“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既能聚财,又能浇灌花木和用作防火水源,可谓一举多用。</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天井终将远离我们而去,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心底保留这方天地,以及那份闲适、宁静的心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