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自己哪里来?——访根问祖梳理家族史所感悟的

王维成

<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就是你要了解你的根脉,你的祖先,你的家族史……</p><p class="ql-block">对于个人的家族史和家史基本存在着三种状况:一是由于祖辈父辈离世的较早,忽略了和不甚关心自己的根脉,甚至达到对自己祖辈父辈的经历一无所知;二是看重自己的家史,对于自己的根脉和家族史了解的比较齐全;三是专注于自己的家族史,尽最大努力和功夫,把自己的家族史上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弄清自己的根脉。</p><p class="ql-block">我们兄弟是属于第一种状况的,年轻的时候不太关心自己的家史,步入晚年想搞清自己的根脉,祖辈父辈都已经离开了我们。好在晚年热衷于寻根访祖的维昇老弟,百寻不辍,终于在网上寻觅到同宗的族谱,从我们的侄辈当年新金县大刘家的王本友那里得知,先祖王日登生有七个儿子,鹏、凤、春、馨、开、国、治。明末清初的战乱年间,开染坊的王家兄弟除了老大“鹏”留在山东外,其余兄弟六人,从山东漂洋过海闯关东来到了辽东半岛,他们兄弟不是坐在一条船上,而是走散了各奔东西。排行老二的“凤”和另一个兄弟在一起来到了现代称作新金县的大刘家;有一份子在海上遇到了一个岛屿就下船,以岛而居了。其他几份子就在皮口沿岸停靠,到了新金、庄河以至安东一带,后来王家一部分后人北上到了“边外”,也就是今天的黑龙江。</p><p class="ql-block">中途下船到岛上的,是排行老五“开”的这份子,也就是外长山群岛的广鹿岛的我们老王家。到了岛上,先祖的始居地是共和国成立以后称作的辽宁省长海县广鹿岛吴家村的盐场屯。</p> <p class="ql-block"><b> 广鹿岛的海上牧场</b></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奶奶在我们兄妹还没有出生的1944年就病故了,因此对奶奶的经历一无所知。这次在奶奶的亲侄女姑娘汪淑敏老姑的帮助下,才了解了奶奶的简历。</p><p class="ql-block">我们奶奶的准确名字叫汪丰兰。奶奶的母亲叫张云香,父亲叫汪顺运。张云香16岁那年从金县大黑山一带来到了广鹿岛,大约为十九世纪的一八八几年吧。分析这不可能是她个人的行为,而是跟家里人来到岛上的。那么很可能就是广鹿岛沙尖姓张的这支人家。而汪顺运先期也是从金县来到广鹿岛的。他们是汪姓兄弟们几人来到岛上的,沙尖汪家屯是由于他们从外地迁居到这里而得名的。</p><p class="ql-block">汪家和张家都是从金县迁居到广鹿岛的,是汪家引荐张家的这一点应该是肯定的。汪家和张家是邻居关系还是亲戚关系?无从考究。但是两家来往密切,这是确定的,正由于此张云香长大了也就嫁给了汪家。</p><p class="ql-block">奶奶汪丰兰共有四个姐妹,一个兄弟;那就是汪丰财。奶奶排行老二,她的大姐嫁给了沙尖老姜家;嫁给潘家沟潘玉忠的姨奶是老三;老四嫁给了金县老徐家。</p><p class="ql-block">父亲的舅舅汪丰财早年就跟着姐夫潘玉忠做了地下党的工作。1947年6月至1949年11月,成为广鹿岛本地人的第一任党的书记。他的前两任广鹿岛党的书记李斌和赵启岱都是山东人。汪丰财的继任人是吴永升和唐傅生;吴永升是金县人,唐傅生是大长山岛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县里参加工作就知道唐傅生、王维香是长海县委最老资格的领导干部,当年没设老干部局,他俩的组织关系是在我任党支部书记的县委办公室党支部。50多年过去,才了解到这位县委最老资格的老领导唐傅生是自己舅爷汪丰财的老相识老同事再加上第二任的继任者。</p> <p class="ql-block"><b>本地人广鹿岛第一任党的书记汪丰财</b></p> <p class="ql-block"><b>男中音歌唱家傅海静演唱《</b><b style="font-size:18px;">思乡曲</b><b>》</b></p><p class="ql-block">舅爷汪丰财育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两个女儿是我们的两位姑姑,两位姑姑汪淑慧和汪淑敏长得都很漂亮,特别是大姑汪淑慧美丽得如花似月,成为岛上驻军官兵和周围青年的追求者。我不能忘记大姑穿着一件绛紫色的毛衣,胸前摇曳着绿绒绒的两个球球。后来才知道大姑嫁给了侦察兵一个队长陈坦兴。这位队长转业后,大姑就跟着陈坦兴来到了他的家乡黑龙江的嫩江县。谁知自己的男人性格暴烈,酗酒闹事,大姑一辈子遭遇了家暴苦难,最终折磨成精神病而身亡。最近才了解到这桩婚姻的媒人竟是我们自己的老姑王守云。据说姑父张成论在世的时候,对此还埋怨了老姑。但是亲戚们都理解谅解老姑,谁还知道这位解放军的军官竟是一个不达正点的劣男。</p><p class="ql-block">这些家史的资料是汪淑敏老姑提供的。我很早关注的享誉海内外的男中音歌唱家傅海静,只知道他出生在广鹿岛,从岛上走出来的。这一次还了解到他一到四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就是我的姑姑汪淑敏。对于在国内外很有影响的男中音歌唱家傅海静是从岛上走出来的,大连艺术界不少的专家对此提出质疑。这回本人可以很有底气地为他们解除疑惑。</p> <p class="ql-block"><b>与萝卜墩孙广海大哥大嫂(中)的合影</b></p><p class="ql-block">我们兄弟只知道爷爷王立福,一辈子与海,船,风浪打交道,是一位出名的船老大。至于爷爷的至亲和他幼时的状况,就知之甚少了。</p><p class="ql-block">姑奶告诉我们,爷爷两三岁就没有父亲了,生活所迫八岁就到同村萝卜墩姥姥家放牛,爷爷的童年尝尽了苦和累的滋味。听老亲古邻说,爷爷的父亲王世家是一位能工巧匠,天上飞的鸟,他能画在一块小木板上,然后雕刻成鸟状线板,供家人使用。</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曾祖母,也就是爷爷的母亲是来自于同村一山之隔萝卜墩老孙家的闺女。记得在我们童年的时候,爷爷同萝卜墩孙文耀大爷来往密切。老哥俩,你到我家,我到你家,相坐对饮,谈天说地。但饮酒从未有过量的时候。孙文耀大爷,在我的印象里和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老演员浦克一模一样的,用岛里的话说是一个模子扒下来的。萝卜墩,也算作我们的祖地。</p><p class="ql-block">去年10月27日的下午,我们驱车到了萝卜墩,来到了老孙家的一户叫孙广海的家里,弟弟向他介绍我们是王立福的孙子,广海告诉我们,他是孙文耀的孙子,相互平辈,兄弟之间的亲热不言而喻。毕竟相隔半个多世纪没有相见,广海大哥的陌生目光转向了我,这时弟弟向他介绍,那是俺家老大,广海大哥当即喊出了我的乳名:啊,这是宝田子!我们俩久久地握住双手,我禁不住双眼饱含热泪。相对无言,顿时所有的亲情尽在不言中。早年两家的来往竟成为讲不完的故事。终于弄清楚了两家的亲戚关系。原来,我们爷爷王立福的母亲是广海爷爷孙文耀的亲姑姑;孙文耀的父亲是我爷爷王立福的亲舅舅。</p><p class="ql-block">广海大哥告诉我们,他爷爷孙文耀兄妹四人:孙文耀排行老大,老二孙文章,老三孙文国,妹妹孙文珍。其实老二老三还有这个妹妹同我们的亲戚关系和孙文耀大爷是等同的。后来才知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孙文珍还是我舅舅王金俭的岳母;弟弟维斌的同学王连和的母亲。</span>孙文章爷爷五个孙子,我们都了解都相识。老大广德,参军当了军官,他的妻子、我们的大嫂还住在我们这个屯子盐场;老二广贤,后来由于与同学重名而改名长德,还是我们长海三中的校长;老三广斌,部队转业后,在长海县委组织部工作过;老四广仁,可以说是同事加朋友,广仁和我在当年的大队共过事,后来他调到县农林局,又在县里共过事;老五广义,是我的同学。广德、长德、广斌三位老哥已经离开了我们。今年与广仁老哥通了电话加了微信,老哥俩感慨万千,原来的同事加朋友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亲戚,感叹七老八十了才有认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上面的图片依次是,辽宁长海县广鹿岛东北庙海滨;山东烟台海阳县国际沙滩艺术公园;龙口诸由观镇古韵悠远的传统村落同德店老宅;诸由观镇小王家庄新建的观瀾花园社区。</b></p><p class="ql-block">从我们的祖辈到我们这一代人,都认为老王家的始迁地是金县杏树屯。与老侄本有宗谱的对接得知,始迁祖“开”来到广鹿岛,始迁祖“凤”到了新金县(普兰店)大刘家。如果这一史实确定的话,那么就颠覆了我们王家始迁地是金县(金州)杏树屯的认知。金县杏树屯的王家有可能是由广鹿岛盐场“开”和新金县大刘家“凤”的后人组成。广鹿岛盐场与杏树屯隔海相望;大刘家与杏树屯相距几十里地。</p><p class="ql-block">我凝视始迁祖“开”字,脑海里很自然地出现几个问号:王家是住在山顶上,山岭下面是广阔的平地,始迁祖为什么不住在平地而居于当年生活不太方便的山顶呢?是顺应俗语“占山为王”吗?后来想起,我们王家的驻地,从祖辈至我们这一代人,都称为“广鹿岛盐场西山顶卡啦房子老王家”。“卡啦房子”我研究了多遍,后来知晓日语的意思“卡啦房子”就是空置的房子。始迁祖在广鹿岛盐场靠岸,发现前方西山有几间空房子,收拾收拾就住进去了。从此王家在这里垦荒渔猎,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闯关东是黎民百姓大迁徙的大举动,没有朝廷的恩准是根本办不到的。‌清廷在顺治八年(1651年)开始实施了允许民众出关垦地的政策‌,当时战乱泛起,民不聊生,加上“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东北有三怪: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吸引力,山东的大批庶民都迁徙到辽东以至北面黑龙江了。从这个大背景下看来,王家始迁祖来到辽东,是在17世纪的末期至18世纪的初期,也就是1680年至1730年之间。</p><p class="ql-block">那么始迁祖的老家在山东什么地方?老辈人肯定简单的回答:在登州府。登州府的区域也太宽泛了,等于没有回答。但在烟台地区这一点是肯定的。由于祖辈使船闯海,与山东烟台的龙口来往密切,弟弟维昇和侄子本有查找核验龙口诸由观镇的小王家庄。借得五弟维鹏工作到烟台的机会,我与诸由观镇小王家庄的程书记通了电话。他告诉我,小王家庄有三份姓王的:“王维”,“王金”,“王培”什么的。这三份姓王的,广鹿岛都有。程书记还介绍说,小王家庄现已被修建高铁征用了,诸由观镇专批一块地,新建了小王家庄观澜花园社区。</p><p class="ql-block">广鹿岛的方言,与金县杏树屯,登沙河以东的新金、庄河以至丹东一带,算作是同一语系,在大连地区被称为正宗的“海蛎子味”方言。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国家语言研究所的所长向我介绍:“海蛎子味”方言最有研究价值。然而在山东烟台地区“海蛎子味”方言,不是随意就能听得到的。经过多年考证,只有在烟台地区的海阳县才能够听到辽东“海蛎子味”的方言。据此和大刘家王家传下来的先祖户籍是山东海阳县的分析,始迁祖的老家为山东烟台海阳县,是有可能性的。</p><p class="ql-block">访祖寻亲不忘根,敬修族谱万古琴。经过老弟王维昇和老侄子王本有相互宗谱的对接,基本厘清王家古居地和王家大迁徙的脉络。当然,受不可逆转条件的局限,不少史实是推断研判的,必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是基本梳理出王家族谱与王家家史的头绪和眉目,往昔那颗被家史的问号充塞的心,现今敞亮舒展了许多。</p><p class="ql-block"><b>撰写于2025年3月12日大连绿山</b></p> <p class="ql-block"><b>  月 是 故 乡 的 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