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全面落实《榆林市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六条措施》要求,深入践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442”工程,绥德县明德小学以“每天2小时体育活动”为核心,创新设计“传统+体能+趣味”大课间模式,让校园体育“燃”起来,学生体质“强”起来。</p> <p class="ql-block"> 学校深挖“体教融合”内涵,科学构建“1+1+1+N”体育活动体系——将“1节体育活动课+20分钟早操+30分钟大课间+15分钟活力课间”精准嵌入课程表,形成全天候锻炼闭环。特别打造的《弟子规》武术操成为校园新名片,体育教师团队将国学经典诵读与武术招式创新融合,学生在“首孝悌,次谨信”的吟诵中完成抱拳礼、马步冲拳等动作,既强健体魄又传承文化。“每招每式都在讲述中华美德,孩子们练武时眼神都透着精气神!”武术操创编者王老师如是说。</p> <p class="ql-block"> 学校坚持“课内教会、课外训练”原则,在强化足球、篮球等校队建设的同时,将体育课细化为“专项技能+基本技能+游艺活动”三大模块,严格落实“三个一”教学任务,并通过定期考核验收机制巩固教学成果。同时,学校科学规划操场、走廊、空地等区域,分时段开展活动,确保“人人有空间、班班有特色”。足球队“绿茵先锋”、篮球队“灌篮之星”等校级梯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专业集训,形成“基础普及+特长培养”的双轨模式。</p> <p class="ql-block"> 每天下午的体能大课间,成为校园最“燃”时刻。伴随激昂的鼓点,两千余名学生迅速列队集结。低年级方阵中,《弟子规》武术操气势如虹,稚嫩的诵读声与整齐的拳脚相得益彰;高年级方阵口号震天,体能操动作刚劲有力,汗水挥洒间尽显少年英姿。分班活动中,跳皮筋、花样跳绳、团队拔河等传统项目与障碍接力、体能闯关等创意运动交织成趣,操场化身欢乐海洋,加油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教师们化身“运动导师”,或参与游戏比拼,或记录精彩瞬间,师生同乐的画面温暖人心。活动尾声,在悠扬的旋律中,孩子们跟随舒缓音乐进行拉伸放松,以饱满状态重返课堂。</p> <p class="ql-block"> 明德小学校长李树国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阳光体育2小时”内涵,探索“体能训练+技能培养+文化传承”三维路径,计划增设陕北腰鼓队、校园旗语操等特色项目,打造“一校多品”体育品牌。通过建立“日常打卡+赛事认证”的评价体系,确保每位学生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让体质健康提升工程真正落地生根。</p> <p class="ql-block"> 如今,在榆林市“六条措施”的强力推动下,明德小学的“满格”课间涌动蓬勃活力。少年们眼中有光、身上有汗、脚下有力,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与体育精神的淬炼中,向着“身心双健”的目标茁壮成长。</p> <p class="ql-block"> 文稿:宋亚茸</p><p class="ql-block"> 摄影:武苗苗</p><p class="ql-block"> 审核:李树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