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昵 称:东方之珠.</b></p><p class="ql-block"><b>美篇号:19827148.</b></p> <p class="ql-block"><b> 2024年10月11日,我们来到洛阳【洛邑古城】,它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被誉为“中原渡口”、“中原历史文化名城”。“洛邑”即雒邑,是洛阳的古称,洛邑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西周成王时由周公主持加以扩建,称成周城。在战国时期,成周城改称雒阳;在三国时期,复改为洛阳。</b></p> <p class="ql-block"><b> 洛邑古城,不仅是洛阳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衰变迁。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都在此建都,使得洛阳成为十三朝古都,积累了丰富的历史底蕴。经过隋唐时期的进一步发展,洛阳城池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人烟稠密,繁华昌盛的大都市。</b></p> <p class="ql-block"><b> 现今的洛邑古城,于2017年4月10日开园,以唐、宋、元、明、清、民国各时期建筑风格为基调,打造成集文化、旅游、商业、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古城。</b></p> <p class="ql-block"><b> 身着汉服走进洛邑古城,给人的感觉回到唐宋年间。</b></p> <p class="ql-block"><b> 走进景区内,首映眼帘是古老的“文峰塔”,古城重要标志,展示了古代建筑精湛工艺和历史文化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文峰塔:始建于宋代,明末毁于战火,清初重建。塔高约30米,塔身九层,由青砖砌成,1一8层北面各开一扇拱门,第九层为四面各开一扇拱门。建塔之初,塔内供奉的文曲星和奎星是读书人的守护神,人们建造此塔祭祀二神,并为其取名“文峰塔”,另外该塔还有军事功能,若遇战争,塔顶四面开的门,居高临下,四面瞭望,便于守城。</b></p> <p class="ql-block"><b> 走进洛邑古城,就像穿越时空,亲身体验古代文明的魅力。</b></p> <p class="ql-block"><b> “金元洛阳故城遗址”:该故城始建于金,历经金、元、明、清四代,是洛阳历史上规模最小、最朴实的城池。原城墙共有4个门,东为建春门、西为丽京门、南为长夏门、北为安喜门,此段为金元洛阳城东南城角遗址。</b></p> <p class="ql-block"><b> “立德苑”,名字来源于唐代孟郊的《立德新居》中的诗句“立德何亭亭,西南耸高隅”,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成就。</b></p> <p class="ql-block"><b> 立德苑旁边的桥称为“立德桥”,通过这座桥进入古城内,桥上男女老少身穿汉服打卡拍照。</b></p> <p class="ql-block"><b> 立德桥下碧绿的河水,与岸边的垂柳、庭院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b></p> <p class="ql-block"><b> 立德桥下的水域,是唐代“新潭遗址”。据载:武则天时,洛阳通济渠水路异常繁荣,是当时很重要的一个商业物流中心,为疏通河道拥堵,武则天命人在皇城东南方向,挖了一个大水坑,就是这个新潭。它南接通济渠,东接瀍河,为来洛阳船只提供了一个可以停靠、装卸、交易的大港湾。</b></p> <p class="ql-block"><b> “新潭"从五代到宋,被逐渐损毁荒废,至金后基本上不存在。</b></p> <p class="ql-block"><b> 漫步在古街青石板路上,古色古香的街道两旁,仿古建筑、店铺鳞次栉比,汉服店、玉器店、工艺品店,土特产店、当地小吃店等忍不住驻足欣赏。</b></p> <p class="ql-block"><b> 洛邑古城的历史到西周时期,周公在此营建洛邑,使其成为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西周诸王常来往于镐京和洛邑之间,号令四方诸侯。</b></p> <p class="ql-block"><b> 景区内可探寻的古迹有:文峰塔、古城墙、新潭、文庙、四眼井等,从中感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b></p> <p class="ql-block"><b> 洛邑古城,曾是唐朝和宋朝的中心地带,历经多个朝代的变迁,形成了独具风貌的中原文化。</b></p> <p class="ql-block"><b> 洛邑古城以浓厚的汉服文化而闻名,古街上汉服店较多,可以租套衣服化化妆,行走在古街上,体验一下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繁华盛景。</b></p> <p class="ql-block"><b> 古街上,三步一个“公主”、五步一个“贵妃”、七步一个“侠客”,滿眼的盛世霓裳,比《清明上河图》还要热闹。</b></p> <p class="ql-block"><b> 漂亮的“玉兔公主”,吸引游客驻足观看。</b></p> <p class="ql-block"><b> 文峰塔西侧不远处,有一座石拱桥,称为“状元桥”,说从该桥走过有“顺顺利利通过考试、学习工作步步高升的寓意。</b></p> <p class="ql-block"><b> 这枚大古钱币“</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开元通宝</b><b>”是唐代铸造的一种铜质货币,“开元”象征着新纪元的开始,“通宝”表示通用的货币。开元通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通宝”钱。其设计讲究,圆形方孔象征天圆地方,方便穿绳携带。文字由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设计,笔法遒劲有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过了状元桥有一个很少有人留意的【洛阳古钱币展览馆】,中国古钱币是古代商品交换的产物,它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秦代、辉煌于北宋,是反映五千年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重要代表部分。</b></p> <p class="ql-block"><b> 馆内很静,零星有几人,该展览馆展品品类丰盛,脉络传承明细,馆藏历代钱币一万余枚,甄选出代表性钱币两千五百余枚,按照朝代以八个展厅分别陈列展示。各朝各代的钱币应有尽有,品种齐全,都是真品珍品。在这里可以看到我国古钱币的庞大“神仙族谱”:夏商的海贝、骨贝,春秋的蚁鼻钱、刀币、布币,秦朝的半两、五铢,唐宋的通宝、元宝等等琳琅满目,让你大开眼界。</b></p> <p class="ql-block"><b> “夏商周”古钱币文化:在我国货币历史发展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环。中国最古老的货币是夏商时的天然贝壳,商朝末期,铜仿贝开始出现了,西周以后,中国北方,东方和南方,以不同的地区特点形成了特色分呈的布币、刀币和蚁鼻钱。</b></p> <p class="ql-block"><b> “秦汉"古钱币文化:秦朝是中国的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结束了战国时期的纷争局面,也废除了各个区域各具特色的货币。西汉初期,沿用了半两制钱,后改为铸造五铢,形制依然是圆形方孔。</b></p> <p class="ql-block"><b> “隋唐"古钱币文化: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一统王朝,同时,再次统一了货币,铸行统一的五铢钱。</b></p><p class="ql-block"><b> “唐朝”时期。是我国统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唐高祖武德四年,废隋钱,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b></p> <p class="ql-block"><b> “两宋”古钱币文化:到了宋代我国的铸币业极为发达时期,从北宋开始年号钱才真正盛行,几乎每改年号就铸新钱。宋钱铸工精良,书法优美,艺术价值很高,钱文真、草、隶、篆各体兼备,且多出自帝王、名家之手。</b></p> <p class="ql-block"><b> “明朝”古钱币文化:明代铸币通常是一个皇帝铸一种年号钱,共有十个皇帝铸过年号钱分别是洪武通宝、永乐通宝、宣德通宝、弘治通宝、嘉靖通宝等等。此外明代的年号钱还有朱元璋时期的大中通宝,南明时期的弘光通宝、大明通宝等。避讳皇帝朱元璋之“元”字,明代所有钱币统称通宝,忌用元宝。</b></p> <p class="ql-block"><b> “清代”古钱币文化:到了清代铜钱沿用明朝制度,主要铸行小平钱。清代铸币分两大类,一类由中央造币厂铸造,另一类由地方造币厂铸造。总之清代使用的货币并不统一,各地不同,只在本地流通。</b></p> <p class="ql-block"><b> 徽宗古钱币文化:铸造工艺精美,币面书法艺术精湛,钱币文字由宋徽宗赵佶亲笔书写,字体涉及真、篆、行、楷等。崇宁通宝的瘦金体面文和王莽钱币的悬针篆面文并称为中国古钱币的“书法二圣”。</b></p> <p class="ql-block"><b> 洛阳古钱币展览馆,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历程,还反映了古代书法艺术和造币工艺的水平。该馆展示了世界上最“长寿”的钱一一五铢钱,其使用时间从汉武帝持续到隋文帝,共计730多年。参观该馆不虚此行,受益匪浅。</b></p> <p class="ql-block"><b> 洛邑古城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宝库,更是现代人放松身心,探寻古老文明的理想之地。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到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体验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