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姑 —— 夏奇峰作

qingbo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月7号早晨,惊闻大姑于凌晨离世,无比痛心。侄儿身在他乡,无法亲身到场送别,在此写大姑于夏家,于我父亲,于我的两三事以致缅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姑是爷爷奶奶第一个孩子,自幼体弱,又生逢战乱时期。她大概四、五岁时全家逃去乡下躲避战乱时更是生了一场大病,几经医治都不见好转,命悬一线。万般无奈之下爷爷奶奶请了巫医来家里除邪。据说让大姑平躺于地上,将一张大网网于全身,并将一把剪刀压于其上。整整一天不能动弹。结果当然是她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大姑更是奄奄一息。据说爷爷奶奶都要放弃了时,一个算命先生路过,告诉奶奶,这个孩子扛过这一关后,后面对家里大有帮助。</p><p class="ql-block">算命先生的卦言果然成真。动乱年代后,爷爷早逝,奶奶只得靠着一台摇面机帮人加工面条带着大姑等五个未成年孩子艰难度日。奶奶熬到大姑南京师院毕业工作,大姑每月将2/3当中学老师的工资寄回家补贴家用。这一补就是十几二十年。靠着这笔费用,奶奶才能把我爸,小姑抚养长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果说爷爷是靠一把好手艺,开茶馆,开小吃店建立了老夏家。爷爷过早的离世后,动了家里生存的根基。那么大姑用她的学识,教育理念给家里引领了一条新的道路:那就是读书改变家运。大姑南师大毕业后大半辈子都在教书育人。在教师岗位上,转战长江南北,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学生并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家里的后辈们也都依靠读书,扭转逆境,改变命运。这一点在我父亲身上做了最好的诠释。大姑在这其中更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77年冬,国家恢复高考。我的父亲在下放地金坛参加了高考。成绩出来后,意外在数学上只考了78分—这对大部分考生来说已经是很高的考分了,但对我父亲却是个低得意外的分数。大姑知道他的弟弟数学水平很高,恢复高考前两年就破格参加过南京工学院(如今的东南大学)的研究生考试并进入面试。只是最后他的入学名额被人抢了。她知道这个高考对弟弟命运的改变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所以,大姑知道成绩后,立刻让我父亲把数学考试的所有题目的解题过程写出来,通过挚友送到南师大数学老师处复查。结果老师当天批完的结果和原成绩保持一致。但是到了第二天,这位老师一早跑来找到大姑的朋友,告诉他一道大题他批错了。并明确肯定地告诉大姑,阅卷老师也一定批错了。原来父亲用的解平方根的方法是他在竞赛书上看到的一种算术方法,是用了小学水平的方法去解高中代数问题,是非常机智的解题方法。当时的阅卷老师没见过这样的解法,导致这一题20分全部被扣掉。于是,姑姑和姑父帮父亲向招生办提起复查考卷请求,把分数改正了。父亲因此去了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大姑真的是帮父亲逆天改命,逃离了下放务农的生活,改变了人生轨迹。后来,我的哥哥姐姐们,还有我,也是在她指引下,一步步前行。</p> <p class="ql-block">大姑于我,很小的时候并没有像三姑,小姑那样熟络。一来大姑一直在外地工作,回家机会少,相聚时间短。我对大姑并没有太多特别的印象。二来我知道她是老师,小孩子心理上自然会惧怕老师。大概到了青年时期,我能和大人开始交流后,发现大姑这个老师和学校的一般老师大不一样。大姑没有老师的话术,也不严厉,亲和力比父母还要强。和大姑聊天没有拘束感。后来,得知我想在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大三暑假就帮我报了新东方,那个假期我就住在她北京的家中一边上课一边自己复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出国后,我时不时会和大姑通话,告诉她一些我的情况,听听她的建议。有一次大姑听说我在后厨找了一份兼职,帮着主厨准备食材,做白案,她非常担心我会切菜切到手指。所以特意详细地教我要如何握刀,如果按压食材。右手用刀切的时候,要用左手的中指抵住刀背,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食材的两侧,在保持食材的稳定的同时,慢慢向后退着切菜。这个方法我现在依然在使用。也确实一次也没有因为切菜伤到手。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大姑不光给了足够的关注,同时也给了很细致很有效的办法。大姑对这件小事的处理方式对我是受益一辈子的事情,也成为我人生路上,碰到事情后,如何防范问题的出现,有效的解决和处理事情一贯使用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姑和姑父退休后,于2004年前后回老家常州定居生活。我则一直在外地。聚少离多,但每次短暂的相聚,都聊得很高兴。2008年我结婚,在老家办喜事,因为我太太家在外地,就将大姑的房子作为接新娘的喜房。姑父还在门上亲笔写了对联,贴了双喜字。这个对联和喜字在大姑家门口贴了很多年。大姑一直没有舍得揭下来。我是她唯一的侄儿,她用她的方式在为我祝福。谢谢大姑,每次去你家我都把这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现在,大姑走完了她的一生。她用她的坚韧,智慧,靠自己的能力走出了一条完美的人生路。她也像帮我、帮我爸爸一样助力过无数的学生,亲朋好友。您配得上夏家门的大阿姐,配得上老夏家的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您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侄儿: 夏奇峰</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0日 于墨尔本</p> <p class="ql-block">片首的照片是八十岁时的大姑退休后在常州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