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老教授协会第六届三次理事大会顺利召开!

锦绣河山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2日,农历乙巳蛇年二月十三,春雨连绵,满目生机。湖北省老教授协会第六届三次理事大会在武汉大学医学部行政楼三楼国际报告厅隆重召开,总结经验,共同探讨协会未来发展。</p> <p class="ql-block">湖北省老教授协会第六届全体理事、各会员单位老教授协会领导、会员单位离退休工作处(部)负责人及相关企业代表共计80余人齐聚一堂,共襄盛会,共谋发展。</p> <p class="ql-block">应邀出席大会的嘉宾有:武汉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副处长张辉、武汉大学医学部李天亮副书记、省人民医院老年科徐林主任和李俊经理、华中科技大学离退休工作处黄翠芳副处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离退休工作处张宽裕处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离退休工作部刘永新副部长、武汉理工大学离退休工作部唐昌飞部长、湖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陈慧玲副处长、湖北经济学院离退休工作处来靖德处长、湖北工业大学离退休工作处黄为民主任和季永芹主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老干处夏贤君副处长、湖北省老科协执行秘书长候明生教授、省老科协办公室张玉群主任、新北辰(湖北)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任芙蓉副总经理。</p> <p class="ql-block">湖北省老教授协会领导</p> <p class="ql-block">常务副会长刘松年教授主持了此次会议,以其丰富的经验和严谨的态度确保了会议的高效进行。</p> <p class="ql-block">执行秘书长王新山教授对2024年协会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从多个角度回顾了过去一年的辛勤付出与丰硕成果。</p> <p class="ql-block">总结涵盖了五个方面的内容,肯定了所取得的成绩, 并为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一、坚持政治建设,引领老教授协会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二、坚持老有所为,发挥老教授的智慧和优势</p><p class="ql-block">三、坚持老有所学,提升老教授思想理论修养 </p><p class="ql-block">四、坚持老有所乐,活跃老教授们的精神家园</p><p class="ql-block">五、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完善协会的运行机制 </p> <p class="ql-block">武汉大学老教授协会王传中会长作为会员单位代表首先发言,分享了武汉大学老教授协会的工作经验和未来规划,为其他会员单位提供了宝贵借鉴。</p> <p class="ql-block">湖北大学老教授协会方光荣会长接着发言,介绍了湖北大学老教授协会2024年的工作亮点,展现了协会的活力与担当。一、以庆祝湖大老教协成立20周年为主题,总结老教协工作及其十一个方面的成果,着力开展“三个一”纪念活动。20年自信自强,风雨兼程;20年挥洒汗水,不辞劳苦;20年不懈努力,勇于开创。</p> 二、关注热点,发挥优势,组织了四次参观考察活动,并分别进行了座谈交流 。一是走进生命科学学院,参观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新产品展示。二是走进阳逻新校区,参观考察校区建设和新生通识教育改革。三是走进学校图书馆,参观考察新建的精品文库。四是两次走进英山县大屋冲村,参观考察学校帮扶点乡村振兴和文化建设。 <p class="ql-block">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离退休人员工作部刘永新副部长分享了《高度重视银龄支教,助力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具体实施、创新举措及丰硕成果,为与会者带来了新的思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银龄教师们坚持投身于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新时代办好教育强国事业续写动人“青春故事”。</p> 央视焦点访谈对银龄教师孙贤林教授支教滇西大学事迹的报道 <p class="ql-block">华中农业大学张新军教授以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为笔,以对蜜蜂的热爱为墨,在山区的广袤大地上书写着甜蜜的篇章。分享了《不忘初心,与蜂共舞酿造甜蜜》,凸显了老教授在科研领域的贡献,展示了老教授在学术上的不凡风采。围绕“蜜源植物的开发,优质蜂产品的生产,林、药、蜂生态产业链的推广与应用”,推广“林药蜂”生态产业链初见成效,努力实现“林下有药、林中有花,空中有蜂、林缘有景”的理想,推进林、药、蜂三产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先后 40 余次深入五峰山区,为蜂农排忧解难, 通过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全县新增蜜源植物 10 余万亩,带动 2000 余户村民发展林下中蜂养殖,帮助其中的贫困户实现脱贫。全县林、药、蜂产业综合产值达 9.5 亿元。</p><p class="ql-block"><br></p> 此外,积极推广科普惠民进校园和社区,随中国科学院科普报告团赴广东省茂名、阳江、湛江等地,连续作多场科普报告。被省科协评为湖北科技助力扶贫先进个人、并连续几次被评为中国科学院武汉科学家报告团优秀团员、武汉教育电视台循环播出武汉最佳科普志愿者、校离退休工作部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分享近十年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振兴的感言:<br>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br>振兴需担当,银龄正当时!<br> <p class="ql-block">会场盛况</p> <p class="ql-block">副会长肖波教授在会上通报了有关情况:一是财务情况报告,透明公开;二是关于增补理事及常务理事的建议,为协会注入新鲜血液;三是关于增补书画诗词楹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的决定,进一步丰富了协会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大会增补邓斌为理事,王小林为常务理事,为协会注入了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健康服务专委会主任余立平带来了《老年整合照护模式》的健康讲座,为与会者带来了前沿的健康理念和实用的照护方法。</p> <p class="ql-block">新北辰(湖北)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吴凡副总介绍了公司情况,展示了企业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为老教授们带来了新的合作机遇。</p> <p class="ql-block">聚焦细胞全生命健康管理,打造全国慢病调理数智平台</p> <p class="ql-block">优益佳口腔熊琼经理也进行了品牌介绍,展示了其在口腔健康领域的专业服务,为老教授们的健康生活提供了更多选择。</p> <p class="ql-block">邓兰英会长最后作了大会总结,对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协会今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对协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p> <p class="ql-block">出席理事大会的代表们各具风采,他们的智慧与经验为大会增添了丰富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在热烈的掌声中,会议圆满结束。</p> <p class="ql-block">全体与会代表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九九的最后一天,“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愿湖北省老教授协会如谚语所描绘的春天一样,充满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湖北省老教授协会秘书处供稿</p> 延伸阅读一:<b>湖北大学老教协方光荣会长发言</b><div>尊敬的邓会长,各位领导、常务理事及理事,大家上午好!<br>很荣幸向各位领导和同仁汇报我校老教协2024年年度工作。因时间有限,以下仅简要介绍老教协20周年纪念活动和四次参观考察活动。<br>一、以庆祝湖大老教协成立20周年为主题,总结过去,启迪未来,着力开展“三个一”纪念活动(重点工作)。<br>湖北大学老教授协会自2004年12月成立以来,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亲切关怀下、在省老教协的悉心指导下,五届老教协班子认真履行《湖北大学老教授协会章程》所赋予的各项职责,不忘初心、承前启后,始终坚持政治站位,明确办会方向,较好地发挥了老教授的政治优势、知识优势和经验优势,开展了一系列老有所为活动,取得了一批老有所为成果。其中:<br>2016 年,湖北大学老教授协会被中国老教授协会授予“老教授事业贡献奖先进集体”。2019 年、2021 年、田子渝教授分别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湖北省最美社科人”等称号;2018~2020 年,王耀楠、田子渝、何新文、王志茹等多名教授先后被评为湖北大学十大新闻人物。2024年,湖大关工委 “老教授红旗说唱团”被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等。 <br>近年来,新华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科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等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我校部分老教授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先进事迹。其相关报道达50 多篇。<br>二十年自信自强,风雨兼程;二十年挥洒汗水,不辞劳苦;二十年不懈努力,勇于开创。总结过去,我校老教协工作及其相关成果主要体现在十一个方面(后十年为主)<br>一是营造氛围、抬建平台。以“三为服务”和“五个老有”为宗旨,积极推动学校制定了《湖北大学贯彻落实中央八部委〈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的实施办法》等多个相关文件,为老同志在教学、科研、办学等方面发挥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br>二是培训助学 授之以渔。从2005 年至2018年,不懈坚守十余载,先后开办了自学考试全日制助学班、武汉市中小学教师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国家公务员考试课程辅导班、养老服务业人员资格证考试培训班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br>三是著书通识、助推教改。自 2008 年开始,由老教授协会领衙,启动了通识课程建设与教材编著。先后出版有《人文科学导论》《自然科学导论》《中国古典小说名著导读》《现代科学技术进展》《百部经典名著导读》《通识教育导论》等一批“大学通识教育系列读本”。<br>四是承担义务,当好轮值。作为省老教协常务理事单位,2016年以来,先后承办了多次省老教协会议。如:“湖北省老教授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暨2016年年会”;“湖北地区高校老年人养老研究论坛”; “湖北省老教授协会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报告会”等。<br>五是笔耕不辍 成果丰硕。为激发老同志的科研积极性,先后三次(2007、2017、2022)开展了离退休教职工科研成果征集与评选活动,并分别整理编制了《湖北大学离退休教职工研究成果汇编》3部。<br>六是浓墨重彩 经典传承。以重要节日纪念或庆典为主题,坚持开展老年艺术作品文化展活动,浓墨重彩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包括诗词、楹联、书画、摄影、收藏、工艺等,并将其遴选的优秀作品载入协会会刊《琴园枫韵》(1~5期)。<br>七是问津传道 授业解惑。自2018 年 3 月创办“老教授讲坛”以来,先后有二十多位老教授莅临讲坛,报告100 余场次,近两万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会,并编有《老教授活动集锦》(1~6集)。<br>八是九秩华诞,敬献厚礼。以《湖大印象》为主题,认真组织90 周年校庆征文活动。经专家审稿的基础上,最终录用68篇,约 30余万字。依据征文内容,《湖大印象》设置为【峥嵘岁月】【追念先贤】【人文风采】【春踪秋迹】【爱校情怀】【今昔变迁】【校园忆旧】【老骥伏枥】等八个主要板块。2021 年 10 月由长江出版社出版,印数1000册,<br>九是建言献策,助力发展。内容涉及:学校改革、人才培养、专业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文化建设、校园建设、后勤管理等八个方面,并编有《建言献策文集》(2部)。<br>十是情系后学 薪火传承。自 2016 年以来,积极配合通识教育学院,组织老教授参与"学子访学人"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有386 名、撰写 62 篇采访文章,或记录了 62 位老教授的学术人生。活动受到《中国青年报》《楚天都市报》、新华网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原发性报道,《学子访学人》专辑(2部)由长江出版社出版。<br>十一是发挥优势,以笔战“疫”。在疫情期间,组织部分老教授撰写文章、创作诗词,开展了以笔战“疫”活动、其中,中国教育在线、楚天都市报以《湖北大学七旬教师手绘三十六幅漫画,用画笔战“疫”》为题,大篇幅刊载了邹敬泉教授创作的漫画作品,如:" 宝塔镇妖 " 变成 " 火神山 "" 雷神山 ",镇冠状病毒;“武汉必胜 中国必胜"等一组构思巧妙、生动形象的抗疫漫画在网上流传,圈粉无数。<br>一首壮歌,一腔情怀,一次回眸,一份希冀。为了传承我校“琴园”文化,弘扬“琴园学人精神”,从2024年3月份以来,校老教授协会、老年协会、离退休工作部共同部署和积极推进“三个一”纪念活动,具体是:<br>一是以《躬耕琴园谱华章》为书名,编辑一部纪念册。旨在反映我校老教协二十年辛勤工作的业绩,以期发扬老骥伏枥之志,激励壮心不已之情。纪念册共分六大部分。<br>二是举办一个成果展。展板内容主要以纪念册中的《老有所为特色活动巡礼》《媒体中的湖大老教授》《学术研究及部分学术成果简介》三个部分为基础,并作了取舍和设计,共设102个展板。<br>三是召开一个庆祝大会。由于学校和省老教协领导的高度重视,纪念活动特别是庆祝大会总体比较成功,基本达到了邓会长提出的隆重和简洁的要求。为此,要再次衷心感谢省老教协的大力支持,以及李霞、王新山、张锦秀秘书长和王芬老师的具体组织,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和常务理事的莅临指导。<br><br>二、关注热点,发挥优势,组织了四次参观考察活动,并分别进行了座谈交流(协会活动拓展)。<br> <br>一是走进生命科学学院,参观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新产品展示。随后听取了院领导和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的汇报。在调研座谈会上,不少老同志怀着激动的心情畅谈了参观后的感想,并提出一些参考建议。<br>二是走进阳逻新校区,参观考察校区建设和新生通识教育改革。先后参观了新建的体育场、学生公寓,以及在建的产教融合中心大楼、规划中的实验动物中心和智能制造中心项目等。并就新校区建设和新生通识教育改革进行了座谈交流。通过参观考察,老同志们切身感受到了学校的新变化、新成就、新气象,并倍感欣慰,大家对学校的未来充满信心,满怀期待,纷纷表示今后将继续关注学校事业的发展,加油鼓劲。<br>三是走进学校图书馆,参观考察新建的精品文库。通过参观,老同志们对现代化的图书馆,以及专门收集、保存本校教职工专著和科研成果的特藏书刊陈列馆,纷纷竖起大拇指深表赞赏。特别是在书橱中看到特藏书刊的作者都是曾经的同事和友人时,大家倍感亲切和熟悉。也有同行的老教授在精品文库中看到自己的著作、作品等,他们为曾经所做出的贡献感到欣慰和自豪。座谈中,多位老教授也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br>四是两次走进英山县大屋冲村,参观考察学校帮扶点乡村振兴和文化建设。既2022年5月后,2024 年 6 月,离退休党委再次组织了部分老教授、党员骨干培训班学员赴大屋冲村参观考察。其中,老教授协会考察组为帮扶大屋冲村文化建设,重点对大屋冲村的村史、文化设施、农耕经济等进行了专项调研,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同石头咀镇主要领导、驻村工作队成员、村党支部成员及部分村民进行了交流,表达了考察感想与建议。调研考察后,老教授们创作的《大屋冲村诗词联集》及部分书画作品发表在荆楚作家·石头咀镇文化名片(四十)刊物上。<br>各位领导、各位同仁<br>我校老教协虽然在“三为服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批成果,但离省老教协和学校领导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离各高校老教协的先进工作经验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虚心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深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有全体会员的热情参与,湖北大学老教授协会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br>谢谢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恭祝大家身体安康、晚年幸福!</div> <p class="ql-block">延伸阅读二:华中农业大学张新军教授</p><p class="ql-block"> 《<b>不忘初心,与蜂共舞酿造甜蜜》</b></p><p class="ql-block">在岁月长河中,我始终坚守对中华蜜蜂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初心。2016 年 3 月,我告别了工作岗位,却未曾停下为山区蜂农服务的脚步。我以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为笔,以对蜜蜂的热爱为墨,继续在山区的广袤大地上书写着甜蜜的篇章。</p><p class="ql-block">多年来,我围绕“蜜源植物的开发,优质蜂产品的生产,林、药、蜂生态产业链的推广与应用”,在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六盘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山区的 30 余个县市,开展了 100 多场次技术培训、指导和咨询,受众超过 2 万人。在湖北鹤峰县,一场培训吸引了 420 余人,还通过电视直播将知识传递到全县的每一个角落;在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520 余人的培训现场更是热闹非凡。这几年,我笔耕不辍,先后编著出版了一本 30 万字的《武陵山区中蜂饲养》,该书被列为中国蜂业精品丛书;如今,我正着手编写一本 16 万字的《林下经济产业——中蜂产业融合技术》的书籍。</p><p class="ql-block">同时,作为中国科学院武汉科学家报告团的一员,我怀揣着对科普事业的热情,在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等省市的学校、社区及机关,作了 近200 场次关于《蜜蜂王国探秘》《地球、人类与蜜蜂》《古今蜜蜂文化传承》等的科普报告,受众超过 3 万人。</p><p class="ql-block">一、推广“林药蜂”生态产业链初见成效</p><p class="ql-block">2015 年 5 月,我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在各个山区开展林下产业经济和中蜂生态资源调查。经过深入研究,我掌握了 170 余种蜜源植物的生长与开花泌蜜规律。凭借着对植物共生互利、同境互补原理的深刻理解,我总结出了一套林下种药材养蜂的立体、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例如,“中蜂养殖+药用植物+香科植物+观赏植物+N 模式”“中蜂养殖+生态农业+观赏农业+循环农业+N 模式”,我致力于推广“林+药+蜂融合产业”,并积极协助湖北竹溪蜂蜜和湖南玉池山野桂花蜂蜜等地方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指导地标产品的产业化,为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p><p class="ql-block">我努力实现“林下有药、林中有花,空中有蜂、林缘有景”的理想,推进林、药、蜂三产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p><p class="ql-block">在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扶贫攻坚期间,我先后 40 余次深入五峰山区,为蜂农排忧解难。有一次,我连续 11 天翻山越岭,到各乡镇开展调研、指导和培训,推广林、药、蜂产业融合技术和五峰县中蜂产业扶贫 1211 模式。通过中蜂产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全县新增蜜源植物 10 余万亩,培养了一批养蜂能人,带动全县 2000 多户村民发展林下中蜂养殖,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全县林、药、蜂产业综合产值达 9.5 亿元。</p><p class="ql-block">五峰县长乐坪镇的周家红,是重点贫困户之一。2017 年,他参加了中蜂饲养技术培训后,返乡创业,成立养蜂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发展林下种药材养蜂的模式。如今,合作社每年收入达 500 万元,周家红也成为五峰县产业致富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技术人才。五峰县中蜂产业扶贫模式入选中国生物多样性白皮书,我本人也获得了五峰县人民政府“中蜂产业突出贡献”专家奖。</p><p class="ql-block">2018 年 3 月,我在湖南怀化开展中蜂产业扶贫与技术推广。怀化市鹤城区板栗坪村村民尹文山返乡创业。经过多次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他在林下种药材养中蜂方面取得了成功,现已成为怀化市中蜂产业技术人才。</p><p class="ql-block">二、科普惠民进校园和社区</p><p class="ql-block">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是我们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除了在学校、社区及机关作科普报告外,我还在湖北卫视、武汉教育台、武汉图书馆等地,作了《蜂产品使用与产品质量鉴别》《蜜蜂授粉——农业之冀》《蜂产业来源与产品质量安全》等讲座,受到广泛欢迎。2022 年 5 月,我随中国科学院科普报告团赴广东省茂名、阳江、湛江等地,12 天的时间连续作了 13 场科普报告。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5 月,武汉教育电视台循环播出武汉最佳科普志愿者,我荣幸名列其中,播出次数达 10 余次,每次 8 分钟,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奖励!</p><p class="ql-block">退休后,我虽未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但组织上却给予了我一些荣誉。2019 年,我被学校离退休工作部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1 年,我被省科协评为湖北科技助力扶贫先进个人;并连续几次被评为中国科学院武汉科学家报告团优秀团员。</p><p class="ql-block">最后,我想分享近十年服务社会、助力振兴的感言:</p><p class="ql-block">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p><p class="ql-block">振兴需担当,银龄正当时!</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