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如今加入拍鸟大军的人越来越多,然而从事野外拍鸟的却相对少些,因为野外拍鸟看似容易,其实还是要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除了必要的拍摄设备外,还要练就一定的功力。</b></p> <p class="ql-block"><b> 在大自然中,鸟类“漂亮的羽毛、悦耳的鸣叫、灵动的姿态、飞行的技巧”惹人喜爱,因此鸟类成为人们除野外观赏美景之外的最爱。拍鸟人就像是一位记录者,用镜头记录下鸟类的美丽瞬间,而这一切的背后,都需要拍鸟人有着一定的功力,无论是听力、眼力、以及对鸟类习性的了解,还是设备的运用,都是拍鸟人功力的体现,也是一门既考验耐心又需要技巧的艺术。</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感知鸟类的存在多数是从听见它们的鸣叫开始,那清脆悦耳的鸣叫在林间、苇中、在天空中奏响时,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美妙音符,这便是野外拍鸟的最初线索,听力在这里成为了发现鸟儿的利器。我们通过鸟鸣的方向,可锁定鸟儿大致方位,通过鸟鸣的声音,判断出是何种鸟类,为后续拍摄奠定基础。</b></p> <p class="ql-block"><b> 除了要有好的听力外,眼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当鸟儿灵动的身影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或是停歇在枝头,能否准确地通过观察鸟类的飞行姿态,准确判断出鸟种,就看眼力如何了。没有多年的野外拍鸟实践经验积累,很难达到观鸟飞辨鸟种的境界。</b></p> <p class="ql-block"><b> 除了听力和眼力外,了解鸟类的习性是野外拍摄鸟类必须掌握的技能。野外生存的鸟类就像一群谨慎的隐者,它们的警觉性非常高,通常有着自己的安全距离,很难让人近距离接近。不过,在育雏的时候,它们可能会稍微放松警惕,这也是拍摄到温馨画面的最佳时机。</b></p> <p class="ql-block"><b> 为了解鸟类习性、栖息环境和迁徙时间等,掌握它们的活动规律,各种鸟类工具书籍、懂鸟APP软件等,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便利,通过学习和实践观察,逐渐掌握各种鸟类习性特点,为拍摄奠定了好的基础。</b></p> <p class="ql-block"><b> 野外拍鸟,设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台能够快速对焦的相机和长焦镜头就是拍鸟人的得力武器,它能迅速定格鸟儿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根据拍摄对象和距离的远近,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的使用也十分关键。如果想要拍摄远处飞翔的鸟儿,变焦镜头可以拉近与鸟儿的距离,而拍摄停留的鸟儿,定焦镜头能捕捉到更清晰的细节。总之,造野外拍摄鸟类使用定焦还是变焦镜头,完全取决于拍摄者个人偏好。</b></p> <p class="ql-block"><b> 除了相机,望远镜是很好的辅助观察装备。它能让我们在不惊扰鸟儿的情况下,远距离分辨是何种鸟类,特别是在迁徙季节,多种鸟类混群出现时,通过望远镜可仔细观察鸟种和数量,为后续拍摄创造条件。拍摄时,三角架、隐蔽防护服、防护网和帐篷也是必不可少的装备,在最小打扰鸟类的前提下,穿上隐蔽防护服,就像融入了大自然的背景之中,鸟儿不会轻易察觉到人的存在;防护网和帐篷则能为我们提供一个隐蔽的拍摄空间,让我们安心地等待鸟儿的出现。</b></p> <p class="ql-block"><b>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目前现存鸟类1500多种,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的分布区域,只有在其栖息区域内才能有幸遇到这些精灵。然而,随着气候及食物等因素的影响,"北鸟南迁、南鸟北渐"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还有那些飘鸟和迷鸟,偶尔会在自己的分布区域外出现,一旦发现它们的踪迹,就要赶紧拍摄,因为这样的机会转瞬即逝,很难再次出现。</b></p> <p class="ql-block"><b> 此外,野外偶尔也会发现逃笼鸟的身影,笔者在数年的野外拍摄过程中,就曾拍摄到本区域分布外的鸟种,例如杂色山雀、西红额金翅雀、画眉鸟、鹦鹉等。</b></p> <p class="ql-block"><b> 总之,野外拍鸟需要提前做好功课,其实每一次看似的偶遇中,都有拍摄者多年修炼的功力相助,剩下的就是耐心和鸟运加持了。在这片自然的天地间,每一刻都是学习的机会,每一次快门的按下,都是对鸟类世界更深入的探索与认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