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的著名人文景区(二)

山水先生

<p class="ql-block">214,长江流域的著名人文景区(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历史遗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 明孝陵:位于江苏南京,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其神道蜿蜒曲折,石像生栩栩如生,建筑规制对后世帝王陵寝产生重要影响,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建筑的杰出代表。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1,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明朝时期: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开始筹建陵墓,洪武十三年(1380年)确定孝陵位置,十四年(1381年)动工兴建,历时25年基本建成。</p><p class="ql-block">- 清朝时期:康熙皇帝在6次南巡中5次拜谒明孝陵,还题写“治隆唐宋”碑。咸丰三年(1853年),清军与太平军之战使明孝陵地面木结构建筑损毁严重,后虽有修缮,但规模不如明代。</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1928年,明孝陵隶属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得到统筹管理和修缮。</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时期:1961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景区正式开发建设,2003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被评为AAAA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2,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整体布局:明孝陵建筑格局为“前方后圆”,开创明清两代帝陵建筑格局规范,按皇宫布局建立“前朝后寝”三进院落制。</p><p class="ql-block">- 神道设计:包括石像路神道和翁仲路神道,两旁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等石像生,以及望柱、武将、文臣石像,雕刻线条流畅圆润,气势宏大。 </p><p class="ql-block"> 砖石建筑:下马坊、禁约碑、内红门、碑亭中壁、石像生、方城明楼下部等砖石建筑保存至今,下马坊是入口标志性建筑,方城明楼高大壮观,是朱元璋的首创。 </p><p class="ql-block">3,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 明孝陵博物馆:位于大金门侧,是明太祖朱元璋、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和南京明文化的专题展馆,通过文物陈列、模拟场景、数字多媒体展示等手段展示相关主题。</p><p class="ql-block">- 四方城:也称神功圣德碑楼,内置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的“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碑文详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功德。 </p><p class="ql-block">- 棂星门:在神道转弯折向正北方向,2007年复建完成,仿木结构形式,三门六柱,面阔20.61米,高7.60米。</p><p class="ql-block">4,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历史意义:明孝陵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建筑的杰出代表,它见证了明朝的兴衰荣辱,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 - 建筑艺术价值:明孝陵的建筑和雕刻艺术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对明清两代帝陵的建设规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至高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 赤壁古战场:位于湖北咸宁,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发生地。这里有赤壁摩崖石刻、周瑜塑像等景观,见证了那场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承载着丰富的三国文化。</p><p class="ql-block"> 湖北省三国赤壁古战场位于咸宁市赤壁市南岸,是赤壁之战的发生地,也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1,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六万大军南下,连克新野、襄阳数城,从江陵顺长江东下,在赤壁与孙权、刘备五万联军发生战斗。曹军战败后退回江北,屯兵乌林,与孙、刘联军隔江相持。后来,周瑜采用黄盖的火攻之计,大败曹军,曹操领余部经华容道向江陵败走,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p><p class="ql-block">2,主要景观</p><p class="ql-block">- 赤壁摩崖石刻:在赤壁山临江悬崖上,刻有“赤壁”二字,字体各长150厘米、宽104厘米,据说为周瑜所书,是赤壁现存最早的文化遗迹。</p><p class="ql-block"> 周瑜石雕像:矗立在赤壁矶头的开阔平地上,是为纪念周瑜在赤壁大战时的英姿而建。雕像底座宽高各2米,长3米,人像高6.85米,由26块花岗石雕砌而成,全高8.58米。</p><p class="ql-block"> 拜风台:又名武侯宫,坐落在赤壁山东南处的南屏山顶,是为纪念诸葛武侯在此“设坛台、借东风、相助周郎”而建造。整个建筑面积有310平方米,分前后两殿庙堂,内殿供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全身塑像。 </p><p class="ql-block">- 凤雏庵:为纪念凤雏先生庞统在此隐居巧献连环计而建,庵内有千年紫藤、参天银杏,依旧苍翠。 </p><p class="ql-block">- 翼江亭:位于赤壁山临江矶头,六柱六角,仿明清建筑风格,重建于1936年。相传赤壁大战时此处为周瑜的指挥哨所。 </p><p class="ql-block">- 赤壁大战陈列馆:是我国第一个以战事为主题的陈列馆,馆内展示了三国人物展示厅、三国廉政展示厅等,通过文物、图片、模型等多种形式,生动再现了赤壁之战的历史场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河姆渡遗址:在浙江余姚,是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骨器、陶器、玉器等文物,还有干栏式建筑遗迹,证明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1,基本概况</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地处宁绍平原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1°22′、北纬29°58′。</p><p class="ql-block">- 发现时间:1973年被发现,面积约4万平方米,碳14测定年代为6960-5300年前。遗址文化堆积分四层,第四层是主要文化层。</p><p class="ql-block">- 重要地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入选浙江省“第二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2020年入选首批“浙江文化印记”;2021年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p><p class="ql-block">2,遗址特色</p><p class="ql-block">- 建筑遗迹:房址主要为干栏式建筑,是长江流域极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梁柱间用榫卯接合,地板用企口板密拼,木构技术相当成熟。村落布局依山势而建,干栏式长房由西南向东北扩展。</p><p class="ql-block">- 文物遗存:出土遗物6197件,以骨、角、牙器数量最多,镞、哨、匕、鸟形匕等器物最具特征。遗物中还有大量的稻谷和其他禾本科农作物,以及葫芦、橡子、菱角、枣子等植物遗存,证明了河姆渡人已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p><p class="ql-block">- 墓葬形式:共发现29座墓葬,2座瓮棺葬,其余为侧身屈肢葬和仰身葬,随葬品少或无,第四期出现独木棺葬具。</p><p class="ql-block">3,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学术价值: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扩大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领域,为研究中国远古时代的农业、建筑、制陶、纺织、艺术和东方文明的起源以及古地理、古气候、古水文的演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 艺术价值:出土的一些文物如第二期文化出土的线刻“双鸟舁日”纹样的象牙蝶形器,是河姆渡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体现了当时较高的艺术水准。</p><p class="ql-block">- 农业起源价值: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大量人工栽培水稻遗迹,将中国稻作文化历史推进到7000年前,有力证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民俗文化景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 赛龙舟:流行于长江流域多地,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相传起源于纪念屈原,比赛时,众人齐心协力划桨,龙舟如箭飞驰,岸上观众呐喊助威,热闹非凡,展现了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精神。长江上的赛龙舟是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民俗活动,以下是相关介绍:</p><p class="ql-block">1,起源与发展</p><p class="ql-block"> 起源:龙舟文化萌芽于春秋时期,赛龙舟在战国时期为举行图腾祭祀和纪念屈原等而出现。也有说法认为是越王勾践为报灭国之仇借嬉水竞舟操演水师,或为纪念伍子胥等。</p><p class="ql-block"> 发展:唐代时,赛龙舟活动发展迅速,成为江南水乡较具吸引力的民俗节庆运动;宋代中期进入宫廷,推动了民间普及;元代宫廷赛龙舟空前繁盛;清代成为民间运动与娱乐一体的项目。</p><p class="ql-block">2,主要地区及特色</p><p class="ql-block">重庆:重庆国际龙舟节是中国较大的龙舟赛事之一,每年端午节期间,各地龙舟队伍会在长江上竞技,展示划船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p><p class="ql-block"> 湖北:秭归是屈原的故乡,每年端午节会在长江江面举办龙舟竞渡,人们以此纪念屈原。在2023年4月7日至9日,“长江一号”杯湖北省第十四届龙舟大赛在宜昌秭归水田坝乡举办。</p><p class="ql-block">- 安徽:铜陵大通古镇的龙舟竞渡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余年。1984年曾举办安徽省首届龙舟比赛,安庆、马鞍山和铜陵等多地代表队参赛。</p><p class="ql-block">3,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纪念意义:最初与祭祀水神、龙神以及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有关,后来成为对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一种传承与纪念。</p><p class="ql-block"> 团结精神:赛龙舟需要众多队员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增强了社群、团队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p><p class="ql-block">- 拼搏精神:比赛中各支队伍奋勇争先,展现出积极进取、力争上游的拼搏精神,激励着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位于江苏南京,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于一体。有夫子庙、秦淮河、乌衣巷等景点,夜晚灯火辉煌,游船穿梭,可感受传统的秦淮文化,如秦淮八艳的故事、南京剪纸等民间艺术。</p><p class="ql-block">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区,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1,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秦淮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孕育了古城南京,夫子庙地区在六朝时就已十分繁华,明代夫子庙作为国子监科举考场,考生云集,周边服务行业兴起,青楼妓院也应运而生。后经历史变迁,1984年起政府对秦淮风光带进行修缮、整修和复建,使其恢复了明末清初江南街市商肆风貌。</p><p class="ql-block">2,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为中国四大文庙之一,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庙前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石砖墙照壁全长110米,高10米,为全国照壁之最。 </p><p class="ql-block"> 江南贡院:始建于1168年,清同治年间达到鼎盛,仅考试号舍就有20644间,占地超30余万平方米,规模居全国各省贡院之冠。现为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科举考试制度的专业性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 乌衣巷:位于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是中国最古老而著名的巷名,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部队营房所在地,晋代是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住宅区。 </p><p class="ql-block">- 瞻园: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园林之一,是江南四大名园,以假山著称,曾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府邸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 中华门:明代称聚宝门,是南京城正南门,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城堡,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堡垒瓮城。 </p><p class="ql-block">3,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 民俗文化:这里有金陵灯会、秦淮灯会等传统活动,每年春节期间举办的灯会,热闹非凡,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p><p class="ql-block"> 美食文化:汇聚了众多南京特色美食,如鸭血粉丝汤、盐水鸭、桂花糖芋苗、秦淮八绝小吃等,让游客品尝到地道的南京风味。</p><p class="ql-block"> 文学底蕴: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如杜牧的《泊秦淮》、李煜的《浪淘沙》等,为景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