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旅行中意外邂逅了种类繁多,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茶壶。</p> <p class="ql-block">茶壶(英文:teapot),是一种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它是茶具的一种,主要用来泡茶。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盖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由于壶的把、盖、底、形的细微差别,茶壶的基本形态就有200种。泡茶时,茶壶大小依饮茶人数多少而定。茶壶的质地很多,使用较多的是以紫砂陶壶或瓷器茶壶。相关经典名句:“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p> <p class="ql-block">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日:“小、浅、齐、老。”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尊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六角形、栗子形等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壶的色泽也有很多种,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等,还有一种壶身银砂闪烁,朱粒累累,俗谓之抽皮砂者,最为珍贵。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所以用大茶壶,中茶壶,茶鼓,茶筛,茶档…等等冲的茶,那怕是用一百元一两的茶叶,也不能算是工夫茶。至于深浅则关系气味,浅能酿味,能留香,不蓄水,这样茶叶才不易变涩。除大、小、深、浅外,茶壶最讲究的是:“三山齐”,这是品评壶的好坏最重要标准。办法是:把茶壶去盖后覆置在桌子上(最好是很平的玻璃上),如果壶滴嘴、壶口、壶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三山齐”了。这是关系到壶的水平和质量问题,所以最为讲究。“老”主要是看壶里所积成的“茶渣”多寡,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当然,“老”字的讲究还有很多,例如什么朝代出品,古老历史如何,什么名匠所制成,经过什么名家所品评过等等。但那已经不是用一般茶壶的问题,而是属于玩古董的问题了。</p> <p class="ql-block">根据茶壶的把、盖、底、外形等部位的不同特征划分,壶的基本种类有200多种,以下是最常见的:</p><p class="ql-block">壶把造型:</p><p class="ql-block">侧提壶:壶把成耳状,在壶嘴对面。</p><p class="ql-block">提梁壶:壶把在壶盖上方成虹状者。</p><p class="ql-block">飞天壶:壶把在壶身一侧上方、呈彩带飞舞。</p><p class="ql-block">握把壶:壶把如握柄,与壶身成直角。</p><p class="ql-block">无把壶:无握把,手持壶身头部倒茶。</p> <p class="ql-block">据壶盖造型:</p><p class="ql-block">压盖壶:壶盖平压在壶口之上,壶口不外露。</p><p class="ql-block">嵌盖壶:壶盖嵌入壶内,盖沿与壶口平。</p><p class="ql-block">截盖壶:壶盖与壶身浑然一体,只显截缝。</p><p class="ql-block">根据壶底的不同造型:</p><p class="ql-block">捺底壶:茶壶底心捺成内凹状,不另加足。</p><p class="ql-block">钉足壶:茶壶底上有3颗外突的足。</p><p class="ql-block">加底壶:茶壶底加一个圈足。</p> <p class="ql-block">据外形:</p><p class="ql-block">圆器:主要由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构成的茶壶。骨肉匀称、转折圆润、隽永耐看。</p><p class="ql-block">方器:主要由长短不等的直线构成的茶壶。线面挺刮平整、轮廓分明,显示出干净利落、明快挺秀的阳刚之美。</p><p class="ql-block">塑器:仿照各类自然动、植物造型并带有浮雕半圆装饰的茶壶。特点是巧形巧色巧工,构思奇巧、肖形而不俗套;理趣兼顾,巧用紫砂泥的天然色彩,取得神形兼备的效果。如树瘦壶、南瓜壶、梅桩壶、松干壶、桃子壶等等。</p><p class="ql-block">筋纹壶:茶壶壶体作云水纹理,口盖部份仍保持圆形。如鱼化龙壶、莲蕊壶等。</p><p class="ql-block">还可以根据有无内胆,茶壶分为普通壶(无内胆)与滤壶。</p><p class="ql-block">潮州土语叫做“冲中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p> <p class="ql-block">长嘴壶:</p><p class="ql-block">还值得一提的是长嘴茶壶,是茶道表演常用的一种茶壶。</p><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的表演用的长嘴茶壶多为铜器,也有有铁质和锡制,也称作长流壶。有无流的泡茶水器,称为无流壶,一样平常也许可稍有壶流凸起;短流壶---每每指壶嘴出水口脱离壶腔三寸以内的泡茶壶;中流壶---出水口离壶腔距离约在三寸到两尺之间;壶嘴出水口离壶腔两尺以上的泡茶壶就称为长流壶。古代长流壶壶嘴长度多在三尺摆布,时下俗称的“一米长壶”便是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茶壶在古代有多种雅称,包括“注春”、“鸣泉”和“苦节君”等。这些雅称不仅体现了茶壶在品茗过程中的重要性,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注春:随着明朝散茶的盛行,煮茶与点茶的传统方式逐渐式微,冲泡法成为主流。茶壶作为冲泡茶的重要工具,逐渐崭露头角。因此,茶壶被亲切地称为“注春”,这一雅称增添了品茗的乐趣,使每一杯茶都仿佛拥有了春色的韵味。</p><p class="ql-block">鸣泉:煮茶罐的雅称。鸣泉这个名字有“淙淙鸣响的泉水”之意,专门指代煮茶罐。在宋代以后,随着点茶法的盛行,铜瓶逐渐取代了煮茶罐。</p><p class="ql-block">苦节君:这是对香竹风炉的雅称。香竹风炉是一种用精细毛竹制成的方形煎茶风炉,内壁用耐高温的泥土涂抹以防炙燃。尽管每天都要经受火焰的考验,但它依然坚守自己的贞心雅操,因此得名“苦节君”。</p><p class="ql-block">这些雅称不仅反映了茶壶在品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通过其名称传达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情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茶壶可谓是千姿百态,神韵盎然。一把茶壶,一份心灵,一缕清香,品出人生百味,感悟人生精彩。</p> <p class="ql-block">一把茶壶煮人生,众人皆酒醉,只不过,唯我独在其中—-</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