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多彩之旅:美食、艺术与惊喜邂逅》

董其庆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岁月的痕迹悄然爬上了身,上了年纪后,这耳朵就渐渐不那么灵光了,日常交流常常因为听不清别人说话而有些费劲。好在前几年配上了瑞声达助听器,这才让沟通重新顺畅起来,没被听力问题给过多困扰。可谁能想到,最近它居然闹起了“小脾气”,出了点故障,巧的是保修点在北京,我和爱人一商量,决定奔赴北京女儿家,然后找专业机构解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 月 9 号,我俩心急火燎地赶到了北京。说来也巧,外孙子乐乐的生日就在 3 月 11 日,一家人平日里各忙各的,难得有机会聚在一块儿,便打算提前给他庆祝庆祝。正琢磨着吃点啥好呢,乐乐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兴致勃勃地指名要吃日式料理自助餐。说实话,我以前可从未体验过这种日式料理自助的形式,心里瞬间涌起一股新奇与期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照着乐乐的推荐,我们找到了一家环境清幽雅致、满是和风韵味的日料自助餐厅。一看人均 568 元的价格,着实让人咋舌,不便宜啊!不过,瞅瞅店里那精致讲究的陈设,还有服务员热情又专业的服务态度,心里就有了底,料想这食材品质和厨艺水准肯定差不了。这儿的自助餐模式跟国内传统的大不一样,刚一入座,服务员就笑容满面地递上菜单,耐心地解释道:这是个人点餐式自助,菜单上的海鲜等各类美味佳肴,只要不浪费,随便点就行,点完单厨房立马精心烹制,做好了服务人员会直接送菜上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满怀期待地翻开菜单,嚯,那各类生鲜简直让人看得目不暇接!生虾一只只晶莹剔透,仿若刚从深海新鲜捕捞上岸;三文鱼切得纹理清晰、厚薄均匀,橙白相间的色泽极为诱人;生蚝饱满肥硕,还带着大海那股子鲜活的气息;海胆更是金黄璀璨,光瞧着就让人垂涎三尺。除此之外,还有喷香四溢的熟羊排、咸香诱人的盐焗大虾、鲜嫩的蒸生蚝、细腻的蒸鱼段,以及酥脆的炸大虾、奶香浓郁的芝士焗龙虾等等,菜品丰富得应有尽有。虽说我对日式料理里生吃虾、生吃三文鱼这些吃法,心里多多少少有点犯嘀咕,没敢多尝,可那些熟制的海鲜大餐,我可是敞开了肚皮尽情享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看着满桌的佳肴,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往昔岁月。想当年,外孙子过生日,能去吃一次好伦哥,人均 56 元,大家就觉得那是特别奢侈、特别满足的事儿,在记忆里那妥妥的是豪华大餐。再瞧瞧现在,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发展得可真快,生日聚餐的档次也跟着不断攀升,动辄人均 500 - 1000 元。然而,不管岁月如何流转、餐食怎样变化,不变的始终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食、共度美好时光的那份温馨与幸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5 月 10 日晚,姑爷格外贴心,给我们买了山西左权县演出的小花戏《家书》的门票,一张 120 元,演出地点就在声名远扬的国家大剧院。这对我来说可真是稀罕事儿,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观看演出,也是头一回踏入这艺术殿堂般的国家大剧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西城区西长安街 2 号,2001 年破土动工,2007 年正式建成。整座建筑一共分为五层,从高空俯瞰,主体建筑与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人工湖等相互映衬,构成了一道独具魅力、如梦如幻的景观 ,它整体外形呈半椭球形,外部是钢结构,将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完美融合在一起。与周边环境辉映:国家大剧院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与东侧灯火通明的人民大会堂交相辉映,金色的灯光与大剧院多彩的灯光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长安街上璀璨的夜景。大剧院周围的树木、草坪在灯光的映照下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与建筑灯光相得益彰。水中倒影美轮美奂:椭球壳体外环绕着3.55万平方米的人工湖,灯光亮起时,其色彩和建筑轮廓清晰地倒映在水面上,随着水面的涟漪轻轻晃动,形成了一幅虚实相生、美轮美奂的画面,仿佛一颗“湖中明珠”,如梦似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人工湖波光粼粼。几只鸭子在湖面悠然漫游,它们身形圆润,鸭羽色泽丰富,褐与白相间。时而扎入水中觅食,时而浮出甩甩水珠,淡定自若,为这艺术殿堂周边添一抹灵动生机,宛如一幅趣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里设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和小剧场四个演出场馆,另外还有艺术馆、艺境等展览场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歌剧院那可真是宏伟壮丽,主打金色调,是专门用于表演大型歌舞剧的绝佳场地,一共有 2207 个席位。山西左权县的小花戏《家书》就在这儿精彩上演,演出的时候,台下座无虚席,观众大多是 40 岁以上的,看来这种富有深厚历史韵味的剧目对他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左权小花戏源自左权县,是极具地域特色的山西汉族歌舞小戏。它歌舞并重,音乐源于当地民歌,采用曲牌体,传统剧目有《铲菜》等,2014 年还入选了国家级非遗名录,散发着浓郁的地方魅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左权小花戏《家书》以左权将军转战太行山途中以及驻扎八路军麻田总部期间写给妻子和母亲的 13 封亲笔家书为故事脉络,凭借那一页页微微泛黄的信纸和那些略显斑驳的字迹来精心架构故事、稳步推进剧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全剧由《序》《送别》《烈火》《深情》《同在》《尾声》共六个部分组成。在每一幕之间,巧妙运用多媒体、画外音等戏剧手段呈现左权家书的真实手迹,让身处太行山的左权将军与远在延安的妻子刘志兰(由朱德、康克清做媒)、以及湖南醴陵的左权母亲跨越时空展开对话,将抗日战争这一宏大壮阔的历史背景,透过一个个细腻、抒情、生动鲜活的人物故事生动展现出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艺术特色上,处处彰显着浓郁的左权民歌风韵,保留了左权小花戏中的彩服、彩扇道具等非遗传统特色,沿袭“唿嗦步”“蝴蝶扇”等基本舞蹈动作,在放大山西左权特有的地方文化符号的同时,巧妙调动了先进时尚的现代戏剧手法,让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绚丽的火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全剧的音乐和唱段唱腔设计上,既充分吸收、精心保护了左权民歌的精髓,又大胆融入了西方歌剧、古典音乐等多种表现手法,依据剧情和剧中不同人物角色的特点进行匠心独运的音乐设计,形成了“民族音乐交响化”的全新模式,给观众带来一场听觉的盛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整个剧目在不失质朴和真诚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创新,让英雄左权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把左权老百姓对中国革命的特殊贡献表现得淋漓尽致,将“中华儿女不可辱,中国有我不会亡”的太行军民英雄主义精神展现得酣畅淋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同在》这场戏里,向观众讲述了左权将军 1942 年 5 月 25 日,在太行山反“扫荡”战斗中,为掩护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和北方局党校安全突围,不幸于麻田附近的十字岭壮烈殉国,年仅 37 岁的悲壮故事。左权将军的牺牲让辽县人民悲痛欲绝,全县人民发起了万人请愿,恳请边区政府将辽县易名为左权县。经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批准,1942 年 9 月 18 日,辽县正式更名为左权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场精湛的演出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尤其是谢幕的时候,左权将军的外孙子沙峰出场,观众们更是掌声雷动,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向英雄及其后人致以崇高的敬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演出结束后,我们缓缓走出剧场,来到国家大剧院外面的走廊上。突然,我爱人曹淑敏眼睛特别尖,发现跟我们同行的有一位男性老人,仔细一瞧,这不是 86 版《西游记》里猪八戒的扮演者马德华吗!我爱人赶紧跟我姑爷说,我姑爷一听,立刻上前搭话:“马老,您好!”马德华老师笑着摆摆手说:“不是马老,叫我老马就行。”我姑爷反应敏捷,马上提出想和马老合影的要求,马老一点架子都没有,爽快地答应了,姑爷赶忙拿起手机,拍下了这珍贵的瞬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马德华老师,1945 年 5 月 10 日出生于北京,14 岁就考入了中国京剧院,后来在中国京剧院与北方昆曲剧院合并后,开始学习昆曲。1982 年加入《西游记》剧组,1986 年凭借在电视剧《西游记》中成功塑造猪八戒一角而被广大观众熟知。此后,他还参演了《老人的故事》《吴承恩与西游记》《80 后的独立宣言》等影视作品。2019 年出版自传《悟能》,同年还首次尝试话剧《面子问题》。1972 年 9 月 26 日,他与侯玉梅结婚,两人育有一子马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次北京之行满载而归,修好了助听器,尝了日式料理美味,感慨生活的变化,看了精彩演出,还偶遇马德华老师,实在难忘,我回味着历史与相遇瞬间。亲友相聚时,我翻出手机里与马德华的合影,谈起西游记中猪八戒,三言两语间,美食、小花戏、邂逅名人的精彩便如在眼前,引得众人称羡,成了常谈的佳话。</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