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怀念父亲</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磊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父亲金野,1925年10月16日生于吉林省海龙县海龙镇。毕业于东丰师道。1945年参加革命,先后在四野“松江支队”(当时,东北民主联军直属文工团、东北通讯社、东北日报社、东北鲁迅艺术学校等单位统编为松江支队)、东北民主联军直属文艺二团、四野三纵队九师、独立四师从事战地宣传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枪林弹雨中,他舍生忘死,驰骋在长白山与黑龙江之间这片热土上。他参加了新开岭战斗、四平保卫战、临江保卫战、三下江南、解放长春,以及辽沈战役等许多战斗,立大功一次,小功两次,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北在全境解放后,1949年1月他服从组织决定,为兴教强国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先后任梅河口中心小学校长、海龙县第一中学、第四中学两校首任教导主任等领导职务。从此把一生献给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心胸坦荡,为人磊落,处事刚正,虽多次蒙冤受难,仍坚守初心,秉性不改,赢得了人们的敬重。他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关爱学子,用心血培育了无数栋梁,用真诚结交了众多挚友。他言传身教,慈祥宽厚,用美德教化了我们、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1982年离休,1992年6月22日去世。特作此长联,敬献给亲爱的父亲一一金野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少年大志,投笔从戎,献身革命南征北战。保临江、夺四平下江南,大智大勇奇功屡建;松江支队,文艺轻骑,露宿风餐,编演“白毛女”、“抓壮丁”,深入阵前敌后,唤起民众同心干:战顽敌、剿恶匪、搞土改,足迹踏遍黑水白山;笑洒热血,甘舍性命,披肝沥胆从不悔,英雄豪杰,打下锦绣江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科教兴国,终生宏愿,耕耘讲坛老兵新传。扶贫困、济学子传美德,乐业敬群堪称典范;真话实说,不媚权势,曲直明辩,冤为“大右派”、“走资派”,身陷风口浪尖,铮铮硬骨挽狂澜;扬正气、重情谊、弃前嫌,美德传遍塞北江南;秉性刚直,丹心可鉴,鞠躬尽瘁育桃李,千秋师表,赢得天地颂赞。</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又记:最近,由吉林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军旗的荣光》一书,里面比较详细地记述了父亲和无数革命前辈、先烈,为东北的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纵横驰骋,浴血奋战的史实和光辉业绩。正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换来如今的太平盛世和军旗上的无尚荣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在一个民族的精神谱系中,英雄是最醒目的标识;在一个国家的道德天空上,英雄是最璀璨的星辰。继承先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复兴能量,是我们的责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愿荣光不灭,精神长存!</p><p class="ql-block"><br></p> 文字原创:金磊夫 创意策划:金磊夫 浊 浪 青蛇献瑞设计:高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