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普宁洪阳老县城

知竹一哥

<div><b><font color="#167efb">2025年2月6日</font></b></div><div> 今天睡到自然醒,中午去品尝潮州特有的牛肉小火锅。然后驾车直奔揭阳下辖的普宁市。计划简单的游览普宁后再回深圳。</div> 普宁位于揭阳榕城区的西南,与揭东区隔河相望。普宁始建城于明朝嘉靖年间,历史悠久,是传统的潮州八邑之一。普宁老县城洪阳是国家城乡住房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确认的广东东部首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这里有全国罕见的府第式巨型建筑组群<b>德安里</b>,有古镇保护核心区的普宁<b>城隍庙</b>和清代抗英禁毒、钦差大臣林则徐忠魂归宿之处——<b>文昌阁</b>。<div> 普宁之行就从德安里开始。</div> <h1><font color="#ed2308"><b>德安里</b></font></h1> 德安里在普宁市洪阳镇区东南,是清末广东水师提督、名将方耀与其兄弟共同营建的家族集居寨,是潮汕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时期较长的巨型府第式建筑组群。<div> 方耀生于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官至广东水师提督。方耀靠镇压太平军残部而发迹,因骁勇善战,被《清史稿》誉为“谋勇将军”,并被清廷赐号“展勇巴图鲁”。后来他转任潮州总兵期间,清理积案,维持治安,对潮汕的安定起了很大作用。在1883年中法战争期间,他先后领兵驻守广西钦州和虎门等军事重地,为两广防务作出巨大贡献。1885年战争结束后,他因功被授广东水师提督之职,还获慈禧太后赏赐黄马褂与花翎,是清末不可多得的名将。<br> 方耀有兄弟六人,他和四弟方勋是清廷在编的武官,而其他兄弟也都先后受到清廷的赐封。1871年,时任潮州总兵的方耀偕同其兄弟在家乡普宁洪阳开始营造德安里,以光宗耀祖。<br></div> <p class="ql-block">德安里俯视</p><p class="ql-block">  整个德安里分“老寨”、“中寨”、“新寨”三部分,老寨由方耀主持建造,中寨则由老四方勋建造。十多年后,方耀收养的20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老寨居住不下,方耀又开始兴建新寨,直至光绪十六年,即1891年,整个德安里才全部完工,时间跨度整整20年。</p> 德安里牌坊式大门,门内是一堵类似于照壁的装饰墙。 <div>  装饰墙背面是德安里的导览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德安里的老寨、中寨、新寨由北到南一字排开,每个寨里面由多座独立结构的院落组成一个完整建筑群,三个寨子又有机结合成一个富于特色的建筑群组。三寨相连,房屋773间,外置护寨河,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其中老寨和中寨坐西朝东,新寨坐北朝南。每座寨子都有大祠堂为中心,其余建筑则按层级分布,形成了老寨为“百鸟朝凰”,中寨和新寨为“驷马拖车”的建筑格局,充分体现了潮汕家族的宗法等级。</div><div> 现在老寨改建成博物馆,中寨是古玩城,新寨被洪阳粮管所借用,不对外开放。</div> 老寨的正面<div>  装饰墙后面是一片广场,正中有一条路将老寨和中寨分开。我们先从右边的老寨说起。</div> <p class="ql-block">“百鸟朝凰”的建筑结构示意图</p><p class="ql-block">  老寨的“百鸟朝凰”就是以中间部分的“驷马拖车”为主体,而“驷马拖车”是潮汕传统的民居的建筑格局,中间的大祠堂象征“车”,左右两边的次要建筑象征着拖车的“马”,这样坐在“车”上的列祖列宗就由居住在两边象征着“马”的子孙拖着,轰轰隆隆从远古走来。“百鸟朝凰”则增加了周围的建筑。其他的房子从三面护卫着主祠堂“燕詒堂”,而围绕着主祠堂的建筑刚好是100座,所以称为“百鸟朝凰”。凤凰里,雄为“凤”,雌为“凰”,这座方家老寨的主祠堂里,当年供奉的是方耀母亲一品太夫人林氏。所以才叫“百鸟朝凰”。</p> 老寨大祠堂是博物馆的主馆,大门右边墙四个红底黄色大字是“将军世胄”,左边是“元老家风”。 大门上方是“方氏家庙”四个金字,门框的对联是“沧桑岁月不减豪门气派,宦海春秋方知将帅功勋”,横批“金紫流芳”。 <p class="ql-block">  三个寨子的大祠堂都具有同样的结构,称之为“三厅亘”,意为三个大厅相互贯通。中轴线上依次是前厅、天井、中厅、天井、后厅,中厅是通透的,即只有屋顶,没有前后墙。每个厅两侧都有一间房。天井两侧是侧厅,形成三个大厅、四个侧厅、六间房、两个天井的格局。</p> 中厅正举办《岭南清官》图片展,主要是介绍方耀的生平。 后厅是祠堂,供奉方耀母亲一品太夫人林氏,称为“ 燕诒堂”。 燕诒堂门楣悬挂“金玉满堂”的大红绣花横幅。 燕诒堂的供桌 <p class="ql-block"> 祠内抬梁式木雕构件以及浮面石雕华丽精美,隔板上是“红楼梦”故事的金画。上图左起第一幅是“绛云轩里召将飞符”,第二幅是“宁国府祭宗祠”,第三幅是“游观园小酣潇湘馆”。</p> 第一幅是“王熙凤保理宁国府”,第二幅是“喜出望外平儿理妆”,第三幅是“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第一幅是“呆霸王调情遭苦打,冷郎君惧祸走他乡。”第二幅是“雨村林府做塾师”,第三幅是“宁国府宝玉会秦钟”。 第一幅是“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受苔挞。”第二幅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第三幅是“宝钗借扇机带双搞”。 <p class="ql-block">  老寨左边的院落是博物馆的副馆,包括奇石室、明清陶瓷室和铜器杂项室。其结构称为“四点金”,其实就是两进的结构,由前厅、天井、后厅,以及四角的四间房、天井旁的两间侧厅组成。</p> 前厅和后厅及后厅的侧房是奇石的展览。天井的侧厅是明清陶瓷室和铜器杂项室。 后厅的奇石展览 老寨右边的院落结构也是“四点金”,现在是文物管理所和游客中心,管理人员的办公室。 中寨的结构是“驷马拖车”。现在改建成古玩城,美术馆,不过显得有点凌乱,参观的人稀稀拉拉,估计生意也好不到哪儿。 中寨的大祠堂现在是古玩城甲座,门头上也还是“方氏家庙”。 门内的门神也还是秦叔宝和尉迟恭,只不过许多地方油漆已剥落。 三厅亘的天井摆了不少花草盆景。 侧厅已辟为古玩室。 天井石桌旁用古老的方式烹茶待客。前厅边的房子里还有售卖同款的茶壶炭炉。 大祠堂左边的院落是古玩城乙座,前厅和天井摞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墩、磨盘等,这大概也算古玩吧。 后厅前的天井左边横七竖八的堆了一些旧家具。右边的侧厅住人,门前摆满绿植。 后厅墙上挂着“石室居”的牌匾,室内有许多木雕根雕。 通往天井边的侧房以石墩磨盘铺路。 大祠堂右边是古玩城丙座和美术馆。 <p class="ql-block">  后厅是美术馆,左右的对联是:笔墨顽如铁,金石掷有声。</p> 古玩城丙座的后面是古玩城丁座,就是一个大院子,三面是房子,基本上无人光顾。 古玩城甲座和丙座之间的过道。道边的老屋还有“现代艺术馆”。 甲座和乙座之间的过道。 在老寨和中寨的后面,还有许多民居。如今的德安里早已不是显赫世家的住所,仍在内居住的只有100多人,也有不少建筑已经被荒废。 还住人的老院子,门上是“加官”、“进禄”。这个门基本关闭,住家从侧门进出。 现在还住人的院落,门楣上书“将军第”,门前摆着许多鲜花金桔,门上的大红“福”和对联,透出一派春意融融的气息。 <h1><b><font color="#ed2308">普宁城隍庙</font></b><br></h1><h3> 普宁城隍庙,位于广东省普宁故城洪阳镇东北侧,旧县衙东北约三百米处,与文昌阁毗邻。普宁城隍庙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历经明、清两代数次重建、修建,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为古建筑物。</h3> 城隍庙与文昌阁(照片来自网络) 城隍庙(照片来自网络) 城隍庙结构图(照片来自网络)<div>  城隍庙为三厅二天井宫殿式古式建筑。计东西宽27米,南北深60米,总建筑面积1620平方米。</div> 城隍庙大门 门前的两幅对联分别是;“风调雨顺家家乐,国泰民安户户欢。”“伯府大人显神通,护国太平千载颂。”和揭阳一样,这里的城隍公也是伯府大人。 庙门左右各有一幅完全一样的城隍爷伯府大人的油漆画。 山门屋顶上的火球、凤鸟、云纹色彩鲜艳,造型精美,这是潮州三大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一的“嵌瓷”工艺,是中华文化中稀有的特艺品种。所谓嵌瓷,是把彩色瓷片裁切后拼接镶嵌而成的立体造型工艺品,其起源可追溯至明代万历年间(1572年-1619年),盛于清朝,多出现在庙宇、祠堂和民宅等建筑物中。这种艺术品具有色彩浓艳,质感坚实,久经风雨,烈日曝晒而永不褪色的特点。在普宁一些工艺者的努力下,嵌瓷也流传到台湾、东南亚一带。普宁嵌瓷工艺人才辈出,自古就有“嵌瓷之乡”的美称。 屋脊上的嵌瓷工艺品,人物生动,造型流畅,色彩艳丽。这都是用一小块一小块的瓷片粘接镶拼而成的。 山门内的门神秦叔宝与尉迟恭 三山门内即为前厅,门内左右为千里眼、顺风耳。 门楼左右供奉直符使者(下)、马使爷(上)。 天井两侧建有钟楼和鼓楼 天井两侧庑廊为六司房舍,分别祀有:三官老爷、功德老爷、子孙老爷、速报老爷、福德老爷、四官老爷、无量老爷、延寿老爷、迟报老爷、花公花妈。 大殿前的拜亭 中厅即是正殿,供奉伯府大人(俗称城隍公),上挂“明镜高悬”牌匾,“伯府大人宝殿”绣金横幅。城隍公龛前供桌左右配祀有文判官、掌印官,厅中左右配彰善、瘅恶四使。左右各设大副龛祀文昌老爷、武圣老爷,并各自有护法共四位。 伯府大人神龛 彰善、瘅恶四使 武圣老爷与文昌老爷 正殿与后厅中间有放生池,放养龟鳖,植水棉树(水杉)。池中间有拱桥,两旁围白石栏干。 后厅为伯府夫人宝殿 龛中供奉伯府夫人,上面是“慈恩广布”匾额。左右偏厅祀注生娘娘,慈悲娘娘 注生娘娘与慈悲娘娘 准提菩萨、十八罗汉殿 准提菩萨 十八罗汉 地藏菩萨、十殿阎王殿 地藏菩萨 十殿阎王 城隍庙大钟<div>  上面注明:普宁市上洞仁和里蓝宗昌子孙喜敬。</div> <h3></h3><h1><font color="#ed2308"><b>文昌阁</b> </font> </h1><div> 文昌阁就在城隍庙边上,可惜没有开门。<h3> 文昌阁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同治十一年(1872)重修,现存完整,建筑为土木结构。文昌阁自建成后,一直两用:既是奉祀文昌神像之处,又兼作过往官员驻停的“分司公馆”。清代抗英禁毒、虎门销烟钦差大臣林则徐病逝于此。2006年文昌阁被修复一新,并建成普宁市林则徐纪念馆和禁毒教育基地。文昌阁二进厅设禁毒教育图片展览,后阁楼为林则徐纪念馆。一楼正面悬挂匾额“乾坤正气”,中厅中堂上,林则徐铜像神气威严,栩栩如生,令人敬仰。</h3></div> 文昌阁 在城隍庙附近,有一处“义务善社”,差点把它误认为城隍庙。门内是“ 何野灵祖师圣象大楼”,边上是“金银宝塔”。 金银宝塔,宝塔下可以烧纸。 义务善社内的佛殿 殿内供奉弥勒佛和观音圣象 财神殿 从城隍庙出来,对面是洪阳镇北村,到村里走走。 进村不远,就见到方氏房祖祠,颇有气势。祠堂门外是一片空地。遗憾的是大门紧闭,无从入内。在普宁的老村寨,这类祖祠几乎村村可见。 方氏房祖祠的三山门 祖祠两侧墙上的浮雕 不愧是底蕴深厚的古镇,街边不时可以看到有年代的古屋。这座老屋的门楣是写着“京翰第”,是不是当年出了京官。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陇西村</b></p><p class="ql-block">  从网上查到,作为古村寨的陇西村值得一游,且距离城隍庙不远,就驾车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西陇村隶属普宁市流沙北街道,地处市区北面,是一个纯属杜氏居住的村庄,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普宁市乃至潮汕地区较早置寨的村落。据杜氏族人介绍,唐大历年间,其始祖杜竹轩为避战乱携家眷从福建迁来潮阳定居。西陇出名有两样,一是杜姓,是普宁历史最悠久姓氏,传自唐至今;二是传统灯笼,普宁乃至周边县市乡间所需,皆于此批发。</p> 西陇村俯视(照片来自网络) 西陇村老寨整整齐齐,四四方方,都是老宅院。 寨中的小巷 “松士居”宅门 “轩得居”宅门 侧门小窗古香古色 <p class="ql-block">  西陇村值得一看的还有为清乾隆年间太学生杜德建的专祠“杜氏建祖祠”、奉祀西陇三世祖,杜西陇之幼子杜平原的“杜氏平祖祠”、建于1936年,西陇人俗称平一堂的“平祖祠”、唐都蔚杜竹轩到西陇(西陇原叫东栅)时就在此建的革命圣地“伯公庙”等。鉴于时间关系,只得匆匆离去,留点遗憾。</p>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龙华寺</b></h1><p class="ql-block"> 余下不多时间决定逛逛龙华寺。</p><p class="ql-block"> 龙华寺坐落于普宁市区流沙约4公里远的虎空山上,周围绿树成荫,鸟儿成群。寺的前身是“虎洞庵”,创建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1998年,池尾贵政山村及周边的广大信众要求市佛协会长光镇大和尚来修建此寺,2000年11月,光镇大和尚正式担任住持。2001年2月5日,获批准开放并把虎洞庵改名为“龙华寺”。</p> 龙华寺导游图 龙华寺前的牌坊 龙华寺山门 山门内是一个很大的放生池,池中央立一八角亭,亭中供奉观音圣象。 观音亭 放生池后是天王殿。 天王殿前四根彩色透空盘龙石柱精细生动。 彩色透空盘龙石柱 大悲殿,大悲殿前有六根素色盘龙石柱。 盘龙石柱 大悲殿内供奉千手玉观音 <div>大雄宝殿</div> 大雄宝殿高18.80米,面积1180平方米,屋顶两层结构,大殿中心有五大如来玉佛像、释迦摩尼卧佛玉像、左右是阿难迦叶尊者、观世音菩萨像,左右是善才童子和龙女像,两侧是十八罗汉像,大殿门前是九龙吐珠,所有佛像都是用缅甸玉雕刻的。 五大如来玉佛像与释迦摩尼卧佛玉像 寺庙的庑廊外、走廊遍布的罗汉像 <p class="ql-block">  匆匆忙忙小半天时间浏览了这座潮汕古镇普宁,与揭阳一样,这是一个小众景区,可以体验潮汕文化的古老深厚,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  从虎空山下来,找了一处网红小店,品尝有螃蟹大虾的海鲜粥煲,满足了口福,当晚回到深圳。</p><p class="ql-block"> 顺路游览揭阳、普宁,感觉挺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