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继续<br> 现在开始继续白话解放碑。 ▲解放碑的大钟<br> 重庆史料透露,解放碑的前身,也就是那座抗战胜利纪功碑修建之时,<div> 其顶部设有警钟、探照灯、风向器和方位仪等,唯独缺少计时功能的大钟。</div> ▲1844年修建的天主教“真原堂”<br> 当得知天主教真元堂尚存有一座四面钟,<div> 时任重庆市长张笃伦于1947年10月14日亲拟求购函一封,派专人登门协商。</div> ▲照片白色钟楼是天主教真元堂<br> 10月18日,真元堂尚惟主教回函, <div> 内云:“今记功碑落成,我天主教教胞亦市民之一员,理应捐赠此项时钟,以表纪念之微意”。<br></div> ▲机械四面钟内部<br> 真元堂捐赠的四面钟是机械钟,每天都要上发条, <div> 所以每天早上都得有专人进碑,手动用麻绳给四面钟上动力。<br></div> ▲抗战记功碑<br> 那钟先前已在天主教堂使用数十年,又在记功碑顶服务重庆市民60余年, <div> 早已垂垂老矣,机械钟磨损太大,导致后来常常停摆。才有了那句重庆歇后语:“解放碑的钟,不摆了!”</div> ▲百年老钟<br> 上世纪80年代,解放碑换上了石英钟,不用发条,准确多了。<div> 将换下的百年老钟归回天主教若瑟堂保存。</div> ▲2000年的解放碑<br> 2000年,用电脑控制,以电源作为动力的钟成为解放碑的第三代。<div> 它由烟台塔钟厂生产,嘉陵集团出资,因此钟面还有“嘉陵集团”的字样。</div> ▲2007年,解放碑是人们茶余饭后最爱逛的商圈<br> 2007年,瑞士劳力士捐赠给解放碑一套钟,这是重庆市市公共场合首次使用进口钟表。<div> 这套钟使曾在夜间照耀钟面、藏在玻璃钟框内的日光灯退出历史舞台,改由电子管发光投射钟面</div><div> (有文章称,瑞士劳力士石英钟是重庆市政府耗资20万购得,此言不实)。</div> ▲现在的解放碑<br> 2018年,劳力士的合同到期。当年2月5日,换成了由烟台持久钟表公司生产的瑞士天珺钟表。<div> 这套钟使用至今。</div><div> 解放碑五代大钟的故事体现的不仅是自身的变化,更是时代前进、技术进步的标志。</div> ▲宝元通曾经的广告<br> 1950年5月1日,在宝元通百货公司重庆分支机构解放碑“宝元渝”的基础上,成立了西南区百货公司门市部,<div> 这就是重庆百货大楼(简称“重百”)建店的开始,也是重庆第一家国营百货商店,后更名为三八商店。</div> ▲上世纪70年代的重百<br> 解放碑非常神圣。<div> 当时,重庆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解放碑周边的建筑物高度,都不能超过它。</div> ▲上世纪70年代的解放碑<br> 因为“规则”在,<div> 此前解放碑附近的群林市场、市美术公司、市工艺美术公司、长江文具店等进行改造,都不敢超过“碑高”。</div> ▲三八商店时期,商店内景一角<br> 1972年,重庆市商业局向上级请示,<div> 强调三八商店是1940年大轰炸后建成的临时用房,经营三十多年后已成危楼,必须拆除重建。</div> ▲拆除前的二代重百<br> 三八商店的地基红线约2000平方米,<div> 扩建唯一的办法只能向上要空间,改造方案超过了解放碑碑高。</div> ▲钱敏<br> 相应批复迟迟没下来,三八商店负责人傅成均在1973年8月,找到了时任重庆市委副书记钱敏。 ▲签字<br> 钱敏审看完改建图纸后,笑问:“是不是超高了呀?”<div> 傅成均硬着头皮回答说:“也就超了那么一点点,商店毕竟要发展呀。”</div><div> 沉静了一会儿,钱敏掏出笔,签了字。</div>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改造后的重百<br> 拿到批复后,三八商店随即开始改造工作。当年8月,商店整体拆除;<div> 1974年12月新大楼主体完工,高5层,超过解放碑10余米,</div><div> 建筑面积达7800平方米,总投资144万元,是当时西南地区最大的百货商场;</div> ▲重百大楼改扩建<br> 1975年,三八商店更名为“重庆百货商店”,1984年更名为“重庆百货大楼”,<div> 1985年重百大楼改扩建,成为重庆市最大的集经营和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零售兼批发的大型商贸企业。</div> ▲重百大楼又一次改扩建<br> 2000年重百大楼又一次改扩建,一座通透感强、充满现代气息的大型商场与解放碑有机融为一体。 ▲如今的重百<br> 重百总部还是在解放碑旁边。 ▲抗战纪功碑<br> 1949年10月1日,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立的时候,重庆还是国统区,市中心广场竖立的还是抗战纪功碑。 ▲1949年的小什字<br> 小什字的街头还是那个年代的模样:照片上可以看见从右到左的招牌,街上的人们还是穿的长衫。 ▲油画 欢迎解放军<br> 1949年11月30日下午,向重庆挺进的人民解放军<div> 在占领长江南岸之江津、顺江场、鱼洞镇、南温泉、木洞镇后,</div><div> 乘胜由上列各地强渡长江,并在下午解放重庆。</div> ▲国旗升起来<br> 重庆市委八号楼飘扬起五星红旗, ▲人民大礼堂开始修建<br> 人民大礼堂开始修建, ▲解放碑<br> 由刘伯承改题的人民解放纪念碑取代了纪功碑; ▲50年代的渝中半岛<br> 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社会环境,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人民的生活,<div> 上世纪50年代正在出现或准备出现新的面貌。</div> ▲重庆出现的气包车<br>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生活状况呈现出一种特定的面貌。<div> 这个时期,虽然物质生活相对贫困,但人们的精神状态却是积极向上的,所以被说成是“激情燃烧的岁月”。</div> ▲幸福时刻<br> 在那个时代,人们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勤勤恳恳地工作,展现出了团结、勤奋和奉献的精神。 ▲三线建设<br> 在重庆,因为有了三线建设,有了从沿海搬迁而来的工厂企业,重庆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会。 ▲路边小馆子<br>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有了成果, <div> 国外的先进技术、港澳台的生活方式,还有解放思想的“向前看”,社会就变得多姿多彩。</div> ▲第三代重百正在修建<br> 有人说那是最幸福的年代。<div> 比如那些大学生成了天子之骄,毕业后包分配捧上铁饭碗;</div><div> 还有从80年代的万元户到90年代的暴发户,第一桶金成就了有钱、任性的一代。</div> ▲90年代的解放碑<br> 也有人说那是最“差”的年代。<div> 有些年轻人思想有点飘,不知道该怎么发展自己,就导致社会有些乱,就有了“严打”和立法。</div> ▲重庆棒棒<br> 不过那个时候是国家的一个转点:<div>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人民并没有均等的享有发展成果,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引起各方注意。</div> ▲朝天门时装秀<br> 2000年的重庆,直辖3年。含13区4市18县。但重庆的城市建成区面积远不及今天。<br> ▲2001年的解放碑<br> 那时的渝北区还叫江北县;<div> 如今江北区最繁华的观音桥区域,除了临街的几座小楼,主体部分是嘉陵公园;</div><div> 而久负盛名的解放碑,那个时候就像个县城中心。</div> ▲一连串的码头<br> 长江上就一座石板坡长江大桥沟通渝中与南岸,<div> 嘉陵江上是老嘉陵江大桥连接渝中与江北,人们过江的主要方式还是轮渡和过江索道。</div> ▲轮渡码头和缆车<br> 在朝天门,缆车上上下下,是解决人们爬坡上坎辛苦的标志性工具;<div> 菜园坝火车站的乘客,多半是劳务输出的民工集体北上南下,出门打工挣钱。</div> ▲夜幕下的重庆<br> 20年后的重庆,已经变得强大无比。<div> 不仅是炙手可热的旅游之城,美食之城,也是除北上广深以外经济总量排所有城市第一的城市。</div> ▲轨道交通<br> 轨道交通从无到有,主城任何区县都能轨道直达;<div> 两江之上,拔地而起一座座大桥,让各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人们出行更加方便。</div> ▲解放碑商圈<br> 如今的解放碑CBD东起小什字,北至沧白路、临江路、民生路,<div> 西至金汤街,南至和平路、新华路,占地仅0.92平方公里。</div> ▲解放碑街拍<br> 在这不到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日均人口流量超过30万,<div><div> 拥有4400多家商业网点,20多家大型商场,近百个金融网点和证券交易所,</div><div> 同时还汇聚了超过500家餐饮宾馆、休闲娱乐、信息中介等社会服务场所<br></div></div> ▲今日解放碑<br> 解放碑的社会零售总额,创造了全市总额的十分之一,渝中半岛总额的百分之六十。<div> 弹丸之地寸土寸金,真实呈现出超强吸金实力。</div> ▲北京王府井<br> 从全国来看,除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地位暂时无法撼动外,关于中国第三大商业街争论已久,<div> 单就销售总额而论,早在2002年,解放碑就已成为西部第一街,直到现在,这一地位仍稳如泰山。</div> ▲解放碑步行街<br> 这次重庆之行,笔者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解放碑。<div> 有乘公交车去的,乘地铁去的,也有徒步抄近路去的;</div><div> 有专门去的,也有转车路过的;有游览去的,买东西去的,也有好吃去的;</div> ▲清早的解放碑<br> 有清早从重庆北站南广场乘地铁去的,那时各大商厦还未开门; ▲解放碑的白天<br> 也有白天步行而去的,所到之处到处都是摇着小黄旗的旅游团; ▲夜幕下的解放碑<br> 也有晚上从磁器口乘公交车去的,灯火辉煌,游人如织,仙乐飘飘。 ▲解放碑<br> 2013年3月5日,国务院第二次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div> 将解放碑的名称定为“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div><div> 至此,围绕着此碑名称的各方争论尘埃落定,原貌问题就回避不论。</div> ▲很满意的一张照片<br> 不过,实话实说,<div> 如果不是解放碑“黄袍加身”,带有给蒋先生祝寿意义的“纪功碑”恐怕早就灰飞烟灭,不复存在。</div><div> 而解放碑不仅是一个纪念碑,一个革命的地名,</div><div> 也是人民的新中国,人民的新重庆的具体体现,更是对全中国人民解放这段历史最好的纪念。</div> ▲航拍解放碑商圈<br> 如果读过上述有关从“精神堡垒”到“抗战胜利纪功碑”再到“人民解放纪念碑”的历史,<div> 有幸和笔者一样,一次次走过那被高楼环绕、人流如织的解放碑的时候,</div><div> 会不会多一些感触,多一些怀念,多一些珍惜?(202310-202405)</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