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洞》

天晴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体物理学很迷人。这是我读这本《白洞》最大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卡洛-罗伟利把抽象又艰深(这是我以前对物理学的看法)的物理概念与现象描述得如诗歌一般优美,又如哲学一般深邃,令人神往。“我们所能拥有的最美好的体验就是神秘体验。它是真正的艺术与科学的源头。”即便只能够稍稍体会到和爱因斯坦一样的感受,忽然间就特别感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间是不可逆的,正如人不可能返老怀童。我们接受的教育,根植于我们头脑里的常识告诉我们: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这些常识就一定是正确的吗?改变一些看似显而易见的基本观念,正是我们真正学习的方式。困难不在于学习,而在于抛弃,在于摆脱那些看似显而易见的观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时间没有方向,过去、现在、未来只是排布过程中的一种偶然状态。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全部差异,仅仅是过去的事物排布方式所带来的结果,一种动态的平衡。我们会接受这样的观念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先有黑洞。假设我们置身于黑洞之内。黑洞内部是球状的,强大的引力拉着我们向下坠,作者说,就好细但丁和维吉尔在地狱之环下坠一样,直到漏斗状的底部,恒星坍缩的奇点。在这本书里,作者提供了一个横放的尖塔。我的理解是超级滑梯,总会有终点。这就是我理解的名词奇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这是以往的常识。卡洛和哈尔认为:这个漏斗状的管道会无限变窄,几乎成为一条线,然后,到了最低最黑暗的地方,会发生反弹。是的,就好像皮球触地反弹一样,反弹的发生让一切看起来就像时光倒流。现在,坠落的轨迹看起来就是一次回放,这就是白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洞和黑洞一样,也是爱因斯坦方程的一个解。同样的解,只是看起来像反演了一遍。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白洞把黑洞坍缩的过程倒着放映一遍。不知道那位历史留名的德国陆军中尉卡尔-史瓦西计算出爱因斯坦方程精确解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这样的可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量子隧穿效应是推论白洞存在最有力的理论依据。隧穿效应是指物体能够穿过它原本无法穿越的障碍。比如朝一堵墙扔一颗弹珠,按照经典物理学原理,弹珠是无法穿越这堵墙的。但弹珠有概率找到一条“隧道”穿过墙壁到达另一边,这就是量子物理中的隧穿效应。在黑洞坍缩过程中,发生隧穿的是时空本身,而在这短暂的一瞬间,时间和空间将不复存在。量子引力现象产生的压力,将坍缩变成了反弹。黑洞,变成了白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白洞内,所有坠落的物质都会向上飞,尽管这个过程和黑洞的坍缩一样漫长,但终归是有限的。作者说,就像我们每个人、每个生命体、每颗恒星、每个星系、每个故事的生命一样,都是有限的。但生命的周期或许并不是我们曾经以为的常识,引力的弯曲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或许,即便是漫长无边的黑洞和白洞,也有可能在一瞬间走完。说不得定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宇宙的奥秘无穷无尽,未知处,引人入胜。上帝给那些聪明的脑袋开了一扇多神秘的窗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霍金曾说:“不要害怕生命中的黑洞,你迟早会走出来。”用卡洛的话说就是,穿过一次白洞,你就看见了新的太阳和月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