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出身和户口性质上 我和她亲历过尴尬的趣事

三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想想也真的有趣啊,我和她亲历过家庭出身和户口性质的双重尴尬。在最早的记忆里,1960年那年,老家生产队办食堂,生产队干部决定让我们家三代七个人搬出去寄居到邻居家,用我们家的五间房子做食堂。若干年后我才晓得,我们家出身不好,说是有人下落不明,在那个年代,生产队老老少少都能喝叫呵斥我们家大小人,我们家搬来搬去,直到1962年食堂解散才让我们搬回去。那张合影照中的两位长者,似乎也在默默诉说着那个年代的故事,男士身着白色上衣,女士佩戴红色心型发卡,他们或许也曾经历过那些无奈的岁月。</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老大1956年在盐城中学考大学,因政审问题不能上重点大学而上了师范类的院校。我二姐上初中时,应大队不出证明而没能念到初中。到我上高中时,也是凭推荐,我因家庭出身问题而推荐不到,那三个好成分的同学成绩不好却榜上有名。老大两口子好不容易找人为我弄了一个高一备取生名额才混个高中毕业。毕业后,当不了兵,招不了工,连女人也没人敢跟我,打光棍打到26岁,才碰到一个没人肯要的女孩纸。那女孩纸梳着辫子,穿着带有白色波点装饰的衣服,或许她也像我一样,有着自己的无奈与坚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赶上恢复了高考,我连考上三次,又因政审不过关直到第三次考上才被录取。上了大学,我首先把户口性质改变了!我成了定量户口(那时也叫国家户口)。老太婆的户口,在和我结婚时,是地地道道的农村户口。后来她非要跟着我缠着我,赖着要随大流转为“非农业户口”。可是,当年没有任何安排工作这个说法。从此,她也变成了“城镇居民”了。她躺在病床上,戴着口罩,旁边还有一名同样戴口罩的人照顾着。这让我想起我们曾经一起经历的那些波折。从家庭出身带来的不便,到户口性质转变后又出现的新问题,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无奈与尴尬。但如今,我只能守望着她,希望她能早日好起来,哪怕这些补贴待遇难以享受,哪怕生活充满尴尬,我们依然要坚强地走下去。</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去年,她重度失能失语住养老院了,养老院的领导为我们着想,准备为她申请一个什么“长护险”的,忙乎了一阵子,再一了解,我们家老太婆不是职工医保的,又享受不到这项补贴待遇。唉,真的好尴尬啊,农村户口,六十岁以上还有几样补贴呢,转为城镇居民后没有安排工作,那什么也没有啊。正在为她申请评残中,可是她已重度失能失语住养老院快好多个月了,材料已报了,说“等通知”。望着躺在养老院病床上的她,养老院人家说,养老院只是护理,不算住院治疗,统筹支付报销这一块又不可以享受,有医保卡也不能报销,这个不算住院治疗的呦。嗨,想想也是尴尬的趣事,我和她在出身和户口性质问题上亲历的尴尬的趣事真的太有意思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