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 2025年3月 <h1> 2025年3月11日~23日,我们夫妇随团赴古巴、墨西哥旅游13天,其中古巴6天。古巴是我们青少年时代就知道的国家。当时,古巴糖是生活奢侈品,歌曲“美丽的哈瓦那”是难得听到的抒情歌曲。亲眼看看古巴是我多年的期待。我们在古巴游览了哈瓦那老城区、西恩富戈斯、特立尼达等世界遗产,坐着老爷车巡游了革命广场,参观了雪茄烟工厂,品尝了大龙虾。这个充满魅力的岛国,以其复古风情、革命历史、热情文化和自然美景吸引着全球旅游者。</h1><h1> 古巴,位于北美洲加勒比海西北部,墨西哥湾入口处。面积11万平方千米,人口1108万人,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1492年,由哥伦布发现。1510年,被西班牙占领。1898年,被美国占领。1902年,正式独立。1959年,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人民推翻了独裁者巴蒂斯塔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与古巴友好关系密切。</h1><h1> 古巴,镍、铁、钴等矿产资源丰富,甘蔗、烟草、雪茄、镍出口和旅游业是外汇收入主要来源。该国是世界上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实行计划经济和基本生活免费配给制,人民温饱生活,社会安定,长期遭受美国制裁,物资匮乏,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缓慢。</h1> <h1>2025年3月11日23:55分,北京首都机场乘机,经巴黎中转,飞往古巴首都哈瓦那。</h1> <h1>巴黎夜空</h1> <h1>次日凌晨6点,抵达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h1> <h1>候机厅看日出</h1> <h1>机场休息室</h1> <h1>桥下火车往返,桥上飞机起降。</h1> <h1>机场侯机楼</h1> <h1>坐看云卷云舒、机起机落。</h1> <h1>巴黎郊区</h1> <h1>古巴哈瓦那沿海岛屿</h1> <h1>哈瓦那何塞•马蒂国际机场行李提取处。古巴对持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免签入境。</h1> <h1>哈瓦那,古巴首都,位于古巴岛西北部的海港城市,最近距离美国约180千米,占地727平方千米,始建于1515年,1608年起为首都。现人口215万人,是加勒比地区最大城市。气候温和,四季宜人,被誉为“加勒比海的明珠”。<br></h1> <h1>宾馆门前五星红旗招展,中国游客入住了。</h1> <h1>给酒店琴师的演奏点赞,她不好意思了。</h1> <h1>老爷车之旅。乘坐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生产的敞篷老爷车,环游城区,体验穿越时光的浪漫。</h1> <h1><br></h1> <h1>城市景观</h1> <h1>其实老爷车不好开,坐着也不舒服,发动机声音很大。我坐的那辆车仪表盘是摆设,仪表不起作用。但就是要这个体验,许多人将其作为哈瓦那旅游的首选项目。<br></h1> <h1>与热情友好的司机合影。他亲自为乘客开车门和关车门,一方面是服务周到,另一方面也是车门不太好使。据说,有的车门竟是用胶带粘的。</h1> <h1>革命广场。面积7.2万平方米,是世界最大的广场之一,是古巴举行重大节庆和政治活动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深深感受到古巴的革命印记。</h1> <h1>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1926~2016年),领导古巴人民于1959年推翻了独裁者巴蒂斯塔政权,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50多年。他十分反对以他为核心的个人崇拜,他的个人形象没有出现在货币、邮票、画像等宣传品上,古巴境内没有公开建造有关他的任何雕像。但古巴宣传个人的重点是何塞•马蒂和切•格瓦拉。在古巴,他们两人,尤其是前者的雕塑、照片、画像等到处可见。</h1> <h1>19世纪古巴独立战争领导人何塞•马蒂纪念碑。碑高109米,基座高18米,气势宏伟。纪念碑后曾是古巴前总统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办公室。</h1> <h1>纪念碑前的何塞•马蒂塑像。何塞•马蒂(1853~1895年),古巴诗人、思想家、民族英雄。出生于哈瓦那贫寒家庭,16岁参加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革命活动。与戈麦斯等人发起并领导了古巴第二次独立战争,42岁时牺牲在古巴独立战争的战场上。菲德尔•卡斯特罗对他推崇备至,称其为古巴革命的“主谋”,他的政治思想对古巴革命影响深远,在古巴,马蒂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思想并列作为国民的指导思想。他是拉美文学现代主义的开路先锋之一,在拉美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h1> <h1>古巴内政部大楼上的切•格瓦拉巨型画像,画像下写着“永远向着胜利前进!”。切•格瓦拉(1928~1967年),古巴党和国家、军队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之一,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医师、作家。出生于阿根廷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与卡斯特罗兄弟领导推翻了独裁政权,古巴革命胜利后,被授予古巴公民身份,曾任古巴国家银行行长、工业部长。1965年,离开古巴前往刚果和玻利维亚进行革命活动。1967年,被玻利维亚军队枪杀。1997年,其遗体被发现,运回古巴,隆重安葬。他被视为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的英雄。</h1> <h1>古巴邮电部部大楼上的卡米诺•西恩富戈斯巨幅画像,画像下写着他常说的一句话“菲德尔,你真棒!”。卡米诺•西恩富戈斯,古巴革命领导人,1960年死于空难。</h1> <h1>哈瓦那有6万多辆老爷车。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是因为1961年美国与古巴断交,美国对古巴实行了世界现代史上时间最长、最严格的全方位制裁,至今仍在延续。当时古巴有许多上世纪50年代的福特、雪佛兰等美国汽车,由于政策和资金等影响,车主无法正常维护和更新,只能修修补补,继续使用。</h1> <h1>双层观光游览车。古巴旅游公司均为国有,旅游巴士都是中国郑州出产的“宇通”大巴。</h1> <h1>老爷车巡游结束,步行参观雪茄加工厂。</h1> <h1>哈瓦那的Partagás雪茄加工厂。这是哈瓦那八家雪茄加工厂中唯一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的的工厂。</h1> <h1>哈瓦那雪茄世界驰名。雪茄烟叶作画也很有特色。</h1> <h1>真有这种情况吗?这幅画售价150美元,约合人民币1000多元。</h1> <h1>抽雪茄百态</h1> <h1>工厂有四层楼,分别布置生产车间,检验车间、办公室、仓库及配套用房等。</h1> <h1>“古巴国父”菲德尔•卡斯特罗拒绝对他的个人崇拜。这是我们此行唯一见到的菲德尔•卡斯特罗大幅照片,照片下的文字是他对古巴革命的定义。肯定照片是他逝世后挂上的。他留着大胡子、穿军装、抽雪茄(有的还戴劳力士表)的硬汉形象魅力十足、深入人心,喜欢抽的雪茄品牌是“高希霸(COHIBA)”,据说,每天要抽8~10只。但他也活了90岁,这大概是因为抽雪茄是让烟气在口腔内停留后吐出,不必吸入肺里的原因吧。</h1> <h1>古巴雪茄之所以世界驰名,首先是其土壤、气候、空气湿度等多种条件适合生长高质量的烟叶。</h1> <h1>雪茄烟的制作过程:1、调制,采摘后的叶片自然风干,以减少叶绿素;2、发酵,烟叶在堆叠过程中自然发酵,时间持续几周~几个月;3、陈化,使烟叶风味更加柔和,时间从两年到几十年不等;4、分拣和去脉,经过大小、颜色和用途的分拣后,去除叶脉,以适合卷制;5、卷制,卷制师选择合适的内层绑叶、填充叶,用外层包裹叶将其卷制成雪茄;6、质量检验,检查雪茄的重量、长度、粗细和硬度等,测试吸阻;7、将卷成的雪茄再次陈化,以融合不同叶片的风味,使口感更加均衡丰富;8、包装,贴标签,不同规格木盒分装;最后出厂销售。</h1> <h1>雪茄生产车间。主要完成烟叶的分拣、去脉和卷制。年轻员工居多。</h1> <h1>车间操作员工上班时间可看电视。我们参观时,电视正在播放举重比赛,但我观察几十名员工无一人抬头看电视。</h1> <h1>CHINA,OK!古巴人对中国人很友好。</h1> <h1>质量检验车间。多为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检验设备简陋,主要靠经验。</h1> <h1>职工餐厅</h1> <h1>国营雪茄专卖店。两间房子大小,雪茄品牌很多,规格从一只单卖到25支盒装整卖。雪茄是古巴出口创汇第一大户。政府实行严格的出口管制,每位游客最多可携带25支雪茄出境。</h1> <h1>骑墙楼</h1> <h1>华人街。这座牌坊是1990年中国政府为欢迎江主席访问古巴而赠建的。穿过牌坊就是唐人街,右侧大楼原为中央银行,现是政府办公楼,周边老旧建筑似在述说着历史沧桑。19世纪中期,就有华人来古巴谋生。古巴曾经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华人社区,高峰时人口达十几万人,占当时古巴人口的十分之一。1959年,古巴新政权实行社会主义国有化,许多经营小生意的华人失去财产,被迫离开古巴,寻求新的生机。现在唐人街上已少见华人了。有人称,这是没有华人的唐人街。历史上,旅古华人为古巴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古巴军队中有三位华裔将军,与切•瓦格拉同时牺牲的六位游击队员中,有一位来自中国。哈瓦那建有一座“旅古华侨协助古巴独立纪功碑”,碑文:没有一个华人是逃兵,没有一个华人是叛徒。这次没安排参观,有些遗憾。</h1> <h1>美术馆外墙雕塑</h1> <h1>哈瓦那老城区。位于哈瓦那湾西侧的一个半岛上,保留着许多西班牙殖民时期建设的巴洛克式和新古典风格结合的古老建筑物,具有拱廊、阳台、铸铁大门和内院的民房,以及鹅卵石街道。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哈瓦那老城区及其防御工事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主要景点有大教堂广场、武器广场、老广场、圣弗朗西斯科广场、哈瓦那大剧院、国会大厦、莫罗城堡等。</h1> <h1><br></h1> <h1>欧洲骑士雕塑中,一般马的两只前蹄腾空,意为此人战死沙场;一只前蹄腾空者为战中负伤;四蹄着地者为战中未受伤,自然死亡。</h1> <h1>古城堡</h1> <h1>健步</h1> <h1>维弗雷多•林艺术中心,建于1983年,是一个研究和推广非洲、中东、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当代视觉艺术的机构。</h1> <h1>街头画师</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