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游英国(都柏林大教堂)

严子健(姥记者)上海

<p class="ql-block">都柏林圣帕特里克大教堂(Saint Patrick‘s Cathedral Dublin),是爱尔兰最大的教堂,也是都柏林最具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地标之一。大教堂建于1191年,这座哥特式建筑以其壮丽的外观和庄严的内部装饰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公元4世纪,身为基督教徒的帕特里克因其彪炳的传教成就而被爱尔兰人追封为圣徒,传说他是用当地的一口古井的水,为当地人洗礼而使他们皈依基督教的。后人曾在那个神圣的地方建起一座小教堂,并尊那口古井为圣井(Holy well)。</p> <p class="ql-block">圣帕特里克大教堂是经过几度改建才至今天的规模。公元1181年,英王享利二世指派约翰·科明(John Comyn)为都柏林大主教后,开始兴建圣帕特里克大教堂,而科明就选址在这口古水井的附近。</p> <p class="ql-block">今日的这座教堂,是19世纪时改建的。</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历史悠久的教堂里,听唱诗班唱一首美妙的颂歌,感觉真的是非常享受。就像那句箴言:“大教堂是一个历史鲜活、传统呼吸的地方,也是铭记生活和改变生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当天正好是礼拜天,上午,因为有时间,所以我们随当地信众在圣帕特里克大教堂体验了一次完整的颂唱晨祷。这是仪式结束前,信徒们排着队,等候主教施以圣餐。</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唱诗班席位上方,悬挂着爱尔兰陆军圣帕特里克骑士团成员的旗帜。</p> <p class="ql-block">这个骑士团为英王乔治三世于1783年创立,如今仍以缅怀那些曾在军旗下浴血奋战的军团将士们。</p> <p class="ql-block">唱诗班席位区另一侧,有个制作精美的石讲道坛,上面雕刻的人物表情专注、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精美而宏大,三百多年前,《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曾经是这座教堂的主教,他去世后遗体也被安葬在这座教堂地下。上图是南耳堂的“Discovery Space”。</p> <p class="ql-block">北耳堂有座石雕螺旋楼梯通向上方的管风琴,据说当年亨德尔作曲的《弥赛亚》首演,就是由圣帕特里克大教堂和基督教会主教座堂的唱诗班联合演出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都柏林最著名的城市雕塑——美丽少妇莫莉·马隆(Molly Malone)。一半历史一半传奇的她,身着17世纪服装,为生活所迫,白天卖鱼,晚上卖身,最后不幸染病而亡。她的故事被编成民谣《Cockles and Mussels》传唱至今。</p> <p class="ql-block">在大教堂的北面,有一片绿地。</p> <p class="ql-block">有游客参观,</p> <p class="ql-block">也有大人带着孩子在玩。</p> <p class="ql-block">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图书馆(Trinity College Library),是被公认为世界最美丽的图书馆之一,也是爱尔兰最古老的图书馆,于1592年由伊丽莎白女王一世下令建造。</p> <p class="ql-block">这座老图书馆还以藏有超过20万册最古老书籍的“长阅览室”而闻名,是爱尔兰著名的人文景观之一。后来由于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此取景拍摄,此地又成了世界哈迷心目中最有“魔法力”的图书馆,也成为“好摄之徒”心中的圣殿。</p> <p class="ql-block">只可惜由于这座已有430多岁的老图书馆正在实施“重建计划”,长阅览室内原收藏的20多万册书几乎搬空,仅剩入口处两侧的四排满格书架以供观赏。我问了,按计划长阅览室要5年后才能重现其原有的致美光影。</p> <p class="ql-block">所以我只能在这仅有的几排书架跟前“做文章”。</p> <p class="ql-block">长阅览室里摆放着44尊大理石胸像,这些雕像人物主要是历史上的哲学家、作家和学院的支持者等,包括莎士比亚、亚里士多德、沃尔夫·托恩和乔纳森·斯威夫特等。(全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