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

<p class="ql-block"><b>  南京最具历史韵味的街区,颐和路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b></p> <p class="ql-block"><b>颐和路位于南京市鼓楼区。</b></p> <p class="ql-block"><b>  颐和路文化历史街区以颐和路为中轴,被“珞珈”“灵隐”“普陀”等道路分割成大小不等的片区。</b></p> <p class="ql-block"><b>  问象艺术空间。</b><b style="font-size:18px;">2015年成立,</b><b>位于江苏路20号,颐和咖啡馆旁。是一家具有国际审美和全球化视野的画廊。</b></p> <p class="ql-block"><b>  艺术空间设计精美,装修风格现代简约,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舒适、优雅的艺术欣赏环境。</b></p><p class="ql-block"><b> 进门大厅五颜十色的硫璃花窗让人眼前一亮。</b></p> <p class="ql-block"><b>  长廊上的图片介绍着颐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1927年,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后,发布了由蒋介石亲笔题字的《首都计划》,这是一份城市规划文件,其中的产物之一,就是上层人士住宅区—37.8万平方米的颐和路公馆区。</b></p><p class="ql-block"><b>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是南京的高档佳宅区。这里曾经居住着许多民国时期的社会名流和高官显贵,被称为“民 国第 一路”。</b></p> <p class="ql-block"><b>  这里还有美国、英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葡萄牙等国的驻华大使馆。</b></p> <p class="ql-block"><b>  20 世纪30 年代,中国建筑师开始呼应世界潮流,积极探索居住建镇中的西方现代派手法。</b></p><p class="ql-block"><b> 住宅大多采用平屋顶,形体简洁抽象,通过几何体量的组合,立面应实的强味对比,形成鲜明的新时代风航。</b></p> <p class="ql-block"><b>  汇集南京各种的标准钟</b></p> <p class="ql-block"><b> 当时人们生活的点滴 一 國粹京剧。</b></p> <p class="ql-block"><b>  青年人饮酒、起舞。</b></p> <p class="ql-block"><b>  小游客拿着手机,寻找当年的场景。</b></p> <p class="ql-block"><b>  走出问象艺术中心,走进颐和路民國时期公馆风貌区。</b></p> <p class="ql-block"><b>  沿着街区漫步,正逢春节,路边的梧桐树没有茂盛的技叶。正好能欣赏阳光下强壮的树干。近百岁的大树已显露出岁月的痕迹。</b></p> <p class="ql-block"><b>  经人工修饰后的梧桐树没有挺拔向上生长,而是分叉伸展犹如艺术品,阳光透过树枝洒向黄色墙上和路上形成一片片的光斑,像是给整个街区披上了一层梦幻的纱衣。</b></p> <p class="ql-block"><b>  道路两侧的梧桐树象卫士💂一样整齐地站在哪里,增添了不少精彩。</b></p> <p class="ql-block"><b> 老树和老墙相互支撑熔为一体,共同见证历史的变迁。</b></p> <p class="ql-block"><b>  抬头远望,兰天下几棵挺拔的树上筑有鸟巢。春天鸟自由飞翔带来生机。</b></p> <p class="ql-block"><b>  南京颐和历史文化街区,如同一本摊开的民国史书,每一页都浸染着时光的金边。这里不是喧闹的旅游打卡点,而是一处梧桐树、红砖、青瓦、黄墙共同编织成“东方最浪漫的街区’。</b></p> <p class="ql-block"><b>  街边充满文艺范的小店,</b></p> <p class="ql-block"><b>  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人蒋纬国、马歇尔、陈诚、顾祝同、汤恩伯、阎锡山等,卖国贼汪精卫曾在这里居住。</b></p> <p class="ql-block"><b>  一栋栋林荫中的民国时期的洋房,静谧,小院幽深。</b></p> <p class="ql-block"><b>  这里的建筑多为两层或三层砖木结构,融合了西方别墅建筑形式和中式传统风格。既有欧式的古典风格,又有中式的传统元素,像飞檐翘角。225幢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建筑矗立于此,每栋建筑都独具特色。</b></p> <p class="ql-block"><b>  这些名人故居和使(领)馆,其院落和建筑各有特色,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的故事,刻录下了历史的变迁,正是“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b></p> <p class="ql-block"><b>  颐和路街区呈扇形放射状路网,法国梧桐树荫覆盖率达 95%,现存200余栋民国公馆建筑,风格涵盖西班牙式、美式乡村、日式枯山水庭院等,被誉为"民国建筑博物馆”。其地理位置既处城市核心,又因绿树红墙的阻隔自成一片静谧天地。</b></p> <p class="ql-block"><b>  该区域曾是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富商名流的聚居地。颐和路30号在民国时期为国民政府陆军中将 张笃伦 的旧居。张笃伦(1894-1958) 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曾任重庆市长、湖北省主席等职,与蒋介石关系密切。其弟张笃侁(曾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参军)也曾在此居住。</b></p> <p class="ql-block"><b>  琅琊路14号建筑为典型民国洋楼,中西合璧风格,红砖外墙、坡屋顶,符合1930年代高级官员佳宅特征。</b></p><p class="ql-block"><b> 同期邻近的琅琊路9号为陈诚旧居,15号为周至柔(空军总司令)旧居,推测 14号可能为与其级别相近的军政人物住所。</b></p> <p class="ql-block"><b>  漫步时光凝固的街巷,可以回忆起当年司徒雷登与宋子文在这里的密谈;1946年马歇尔公馆国共正在调停….. 多少历史大事件发生在这里。走在这里,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b></p> <p class="ql-block"><b>  南京紫峰大厦,建筑融合了现代风格和传统文化元素,比如龙鳞状的幕墙设计,可能和南京的龙蟠虎踞有关。它高450</b><b style="font-size:18px;">米列为</b><b>江苏第一高楼。</b></p> <p class="ql-block"><b>  拍下略有岁月感的市井民居和紫峰大厦的合影,很有时空交叠的感觉。</b></p> <p class="ql-block"><b>  这次时间安排紧,我们仅游览了街区的一小部分,有许多更重要、精彩的景点未有看到。有机会一定再来。</b></p> <p class="ql-block"><b>  时隔百年,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修缮下重焕生机。它不仅是对过往的铬记,更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我们穿梭其中,感受历史沧桑与现代活力交融,让人们对南京、对民国历史有更深的眷恋与理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