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深圳中学是深圳市的一所省级重点中学。</p><p class="ql-block">深中本身有追求卓越、敢于领先的精神,有自由民主、尊重个性的传统,有自主学习、共同成长的文化基因。它的前身是1947年两位中西教育的杰出代表合作创立的宝安私立初中,创始人之一的校长陈镇圻是当年两广师范的最优毕业生,另一位创始人教务主任刘汝森是北平燕京大学毕业的。创始之初,这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就播下了中西结合的种子。但在漫长的岁月里,这所学校由于所处的位置太过偏僻,经济落后,因此很少有人知晓。</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历任校长带领广大师生的努力,学校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现已稳居广东省中学前列,并且正在向全国名校迈进。对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他们从不满足,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任校长朱华伟博士在深中推出了他的新作《崇志集》。在书中,他再次提出,深圳中学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是把深圳中学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高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深中从教育变革与社会资源整合、教育品牌与社会影响力提升等方面入手,大胆创新,努力实践,走出了与深圳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相匹配的步伐,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现在更是为实现世界一流的目标加快前进的步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前,什么样的高中才是世界一流高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估标准。北京人大附中和上海中学在人们心目中早已被公认为当之无愧的世界一流高中。虽说这两所学校的清华北大录取率在全国名列前茅,但这绝不是它们被称为世界一流高中的重要依据。作为一位博士校长,朱华伟凭借自己对世界教育的理解,在总结前人办深中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想法,这一高明之举让人们对他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把学校办成名校的过程中,学校的一线教师,特别是不少老教师,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其中也有一名数学老教师的无私奉献,他就是刘斌直老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1991年调来深圳的,和两年后调来深圳中学的他一直走得很近,常常在一起谈心交流,也因此对他坎坷的求学路和对深中的深切的爱比较熟悉。</p> <p class="ql-block">一、逆境中的觉醒(1960-1977)</p><p class="ql-block">1960年,刘斌直生于皖南农村,饥荒年代的生存挣扎让他断断续续上学。1974年初中毕业时,因外婆家是“地主”成分,他失去了上高中的推荐机会(那时上高中靠推荐),只好回家务农。</p><p class="ql-block">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的消息传来,父母求助各方有些许教育资源的朋友,借粮举债、乞求生产队批准,让他获得旌德县霍家桥中学学习旁听的机会。</p><p class="ql-block">初入课堂的他如同坠入云雾,数理化公式与英语单词在黑板上跳跃成陌生的符号;没有同学交流的孤独,没有学籍的异类感受,留下的只有深深的自卑与迷茫。一周后,他决定放弃这用巨大代价换来的机会,但父母含泪的目光化作他破釜沉舟的勇气,他再次回到嘈杂的课堂。</p><p class="ql-block">这时,他突然发现数学老师带的教学参考书里藏着答案,这个秘密成为他逆袭的起点。靠自学与老师的教学参考书,三个月后他竟考出全校数理化第一的成绩,成为这所学校恢复高考三年以来第一个考取大学的学生,也是唯一一个理科本科生,为这所学校争得荣誉。</p> <p class="ql-block">二、教育初始的征程(1978-1992)</p><p class="ql-block">1979年,刘斌直考入大学,却因色弱与自己理想的心理学专业失之交臂,被服从分配到阜阳师范学院数学系学习。他依旧热爱心理学探究,大四时期以学生的身份在学校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心理学的论文。1983年,他被分配至旌德县庙首中学任教,在宿舍支起两张木板床,带着两个弟弟开启“教读相长”的岁月。</p><p class="ql-block">那个时代在乡镇很难谈到女朋友成家,而没有关系,又很难调入县城工作。似乎是命运的安排,县里成立教师进修学校,缺少教育学心理学的老师任教,他因为有心理学的一技之长被组织安排,周末借调到县城教师进修学校。1985年,他正式调入旌德二中(教师进修学校也设在二中),命运在这里埋下双重伏笔:既是教育学心理学讲台的开启,也是与妻子相遇的姻缘开启。那个在县妇联组织的幼儿教师培训会上,潜入学员中他并未察觉的倩影,后来成为支撑他跨越千里、风雨兼程的精神支柱。他和妻子的携手,充满了曲折的历程,结缘、断离、等待、转换、巧遇、复联……那是一个奇妙的故事,不在这里展开。</p><p class="ql-block">在旌德二中工作的八年,他经历了建立小家庭、孩子出生养育,还继续带着两个弟弟在身边读书。由于来自农村的家庭,经济上带来的压力远比其他同事更重。小县城是一个很强的世俗权力关系的社会,没有优越的家庭背景,个人的才能无济于事,生活依然非常局限与压抑。记得在80年代末,学校分房存在不公平,他还与校长吵过一架,那时也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这些压力促使他和太太想离开县城。</p> <p class="ql-block">三、沿海改革中的弄潮(1993-1995)</p><p class="ql-block">1992年,他的大学同学刘会金(现为光明新区教研室正高教师,已退休)邀他到广东惠州工作,他接受了。1992年的寒假,他来到广东惠州,有幸教育局长何德江(他也是数学老师)亲自听课,课后局长当即决定录用他并答应正式调入。由于这个机会来得太突然,原工作的学校这边还没有做任何调动的准备,惠阳一中的刘乃发校长说,学校急需要数学老师开学到岗上课,于是录用了一位湖南的老师顶替他。局长说优秀的人才机不可失,于是当场决定增加录用编制一人,让他延缓一学期以后再调入。</p><p class="ql-block">1993年,他来到深圳后,很快取得成绩,参加惠州市优质课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同时在学校辅导学生参加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突破性的成绩,被当地电视台采访报道,后获评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级教练称号。</p><p class="ql-block">但那时几次到深圳的感受激发了他们新的梦想和憧憬。他太太虽然在惠州已转正,工资是他的三四倍,但还是向往深圳,支持老公去深圳的学校深中应聘。</p><p class="ql-block">因此,在闻讯深圳中学需招聘一名数学老师时,他也自荐送了简历,但当时被告知,收到的简历太多,留下也没有用。但回来后却意外接到通过,在100多份应聘老师资料中选中了他。后来才知道,参加筛选工作的尚强老师推荐了他,才入围了进入试教的八位老师名单。最后,他有幸得到马化腾的班主任老师、当时深圳中学的数学课组长高德铨老师的面试,在八个面试老师当中,最终获胜,获得一年借调试用的机会。</p><p class="ql-block">此时,他面临两难的挑选。一方面,如能调入深圳中学对他的职业、事业、家庭及孩子的发展将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提升机会;同时,他又舍不得离开关爱扶持他成长的惠阳一中的领导,特别是觉得如果离开会愧对刘乃发校长的关爱与培养;他也舍不得放下他任教的学生。辗转思考几天以后,他还是如实把自己面临的选择及矛盾心情坦然地告诉了刘乃发校长。刘乃发校长是一个有博大教育情怀、仁爱而又智慧的校长,他已经看出了他的心思。他说:“你是不是想调往深圳去工作?如果你去深圳能调到深圳中学,我就让你去,因为那个地方可以让你获得更好的发展,将来也能为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果你去其他学校,我劝你就留在惠阳一中,也有很好的事业和未来。”他说是去深圳中学,刘乃发校长说:“那我成全你。”刘乃发校长的宽容与大爱,让他一辈子铭记与感恩,也深深地影响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p> <p class="ql-block">四、深中的蜕变与创新(1995-2020)</p><p class="ql-block">他1995年10月份来到深圳中学,一年后正式调入。在深圳中学,调入的老师一般都是地级或省级重点中学,他可能是唯一一个从乡镇起点学校调入的,真不简单!</p><p class="ql-block">他在深中先后经历了邓继新校长、刘卓鸣书记、王铮校长、赵立校长、朱华伟校长,这些校长不乏领先时代的卓越教育家,是他们把深圳中学从一个地方的名校发展成为全省全国领先的著名学校,并正向世界一流高中迈进。他很有幸跟随成长,又得到了历任校长的信任和培养,干出一番成绩。</p><p class="ql-block">他先后担任实验班的班主任、标准体系(年级)负责人、社会教育服务中心创始负责人。2020年退休后,他留任学校校友会秘书处工作。2021年-2024年,受深圳中学的亚迪学校董事会邀请及深圳中学委派,他担任深圳亚迪学校副校长、校长。</p><p class="ql-block">他在深中经历了初高中国内高考教学和国际方向的教育工作。早期带的1997级实验班教育成果获评国家级一等奖;2004年高考班主任工作突出获评深圳市优秀班主任;2010年6月,他主编出版国内第一本《初高中衔接课程学案丛书(数学)》,当时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队领队朱华伟教授(现深圳中学校长)为此书写了序”,此教材当时被深圳四大名校等作为校本教材使用并推广到外地学校。</p><p class="ql-block">2011年,他接受校长委托,在国内首创名校服务社会的社会教育服务中心平台,不仅在于搭建了一个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更在于重新定义了名校的社会角色:通过资源开放化、服务标准化、协作生态化,将深中从“单一教学机构”升级为“教育公共服务枢纽”。这一实践既提升了深中的品牌美誉度(如市长质量奖、全国文明校园),也为中国基础教育探索出一条“名校反哺社会”的创新路径。其核心理念“名校的责任不仅是培养精英,更要通过服务推动教育共富”已成为深中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2014年,他在国际班担任班主任教学工作,2017年首届毕业班学生进入世界名校的比例在学校名列平行班第一。</p><p class="ql-block">2020年,他在校友会工作期间,亲自查遍了市内及周边城市的档案馆,最后在宝安档案馆找到了学校最珍贵的创始资料,还与校友会秘书长魏尚平老师一起招聘了档案整理工作人员,建立完善了校史档案整理工作,解决了腾讯基金会捐资学校建设的校友善款落地的疑难问题。因为腾讯创始团队五个人中有四人是深圳中学毕业的校友,他们热心关注、资助母校的发展;共商确定了校友会会长轮值机制;创设了价值共享的校缘活动。</p><p class="ql-block">2021-2024年,他在深圳亚迪学校聘任期间,学校中考成绩创历史新高,学校获得最高荣誉——教育部先进单位(深圳市所有大学、中小学、幼儿园共2940多所,获此殊荣的仅有三所学校,其中包括深圳中学)。他深感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在深中,他能获得不断地成长,取得一点成绩,与历任校长的信任、培养、激励是分不开的。朱华伟校长曾几次在全体教师大会上戏称“刘斌直是深中数学组的教育家”,他想那是对他极大的鼓励和鞭策。实际上,如果没有深中这个高的平台,他也可能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平凡教书匠。</p><p class="ql-block">对教育的热爱与探索是他工作的原动力。他喜欢尝试实践新的方法,深圳的创新土壤与深圳中学自由的学术氛围为每一个老师提供了充分的发展机会。初到深圳中学工作时,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历,他感悟到自主学习方式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非常重要。1997年,他带的第一届初中实验班时,就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成长,并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建设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主动成长的班级文化氛围。比如他在深中带的第一届初中实验班,采用自荐竞聘、民主投票产生班委;除常规班委管理班级事务以外,每周还由全班同学轮流做值周班长,值周班长参与管理班级事务并在一周结束以后进行总结、提出建议,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精神、意识和能力。</p><p class="ql-block">他认为自主选择、信任担当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动机,付出同时产生责任,主动的选择和朋辈的相互教育,使学生获得自律的精神和成就感。三年后,这个实验班的同学几乎全部考上深中高中部。当年深中新高一共12个班级,有七个班级的班长、团支部书记、还有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及两个部长全部来自于他的这个实验班。这个实验班成为深中干部的“黄埔军校”。他的这个教育实验的成果后来也分别发表在国家教育刊物《班主任》杂志和《现代中小学教育》杂志上。</p><p class="ql-block">不仅如此,他在担任社会教育服务中心负责人期间,在校内组织或应邀在市外、校外代表学校、个人进行的教育专题讲座、论坛发言超过百场,他说是深中的平台让他有幸站到了国内教育研究的最高讲坛,2016年4月30日至5月2日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建专题会》上,他作了题为《创造好的教育体验——互联网思维下学校品牌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的专题演讲,同台演讲的有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副秘书长、中国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有国务院参事汤敏,有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等教育界中重量级人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