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 宜良陡坡寺风景

司徒江南

<p class="ql-block">  向着云端出发,走了不知几里路,折了一弯,又一个弯。去陡坡寺的路,陡陡的坡,陡陡的山,陡得让人有点怕怕……陡坡寺就在坡顶,就在我心中。</p> <p class="ql-block"><b>陡坡寺:藏在深山中的文化瑰宝</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昆明市宜良县狗街镇玉龙村东南的玉龙山,有一座名为云泉寺的古刹,它因山势陡峭而得名“陡坡寺”。这座寺庙承载着六百余年的历史,犹如一位藏在深山老林的修行者,选择了一处藏龙卧虎之地,用山的高度默默见证着岁月的变迁。</p><p class="ql-block"> 云泉寺的建设充满了传奇色彩,关于它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寺内清康熙三十四年的《续建菩提场碑记》将其追溯至元末,而清乾隆五十一年的《宜良县志》则记载为明僧性空初创为庵,后由洪武平西侯沐公题匾改为寺。无论哪种说法,都为这座寺庙增添了神秘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历史记载明万历四十八年,云泉寺因年久失修而一度颓废,这无疑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次挫折。当地善信安世宁及其家人的挺身而出,为这座寺庙带来了新的生机。他们出资重建、修缮寺庙,使云泉寺得以重新屹立于山间。明崇祯五年,卢舍那金佛及释迦佛、药师佛等佛像被铸造,经文被书写,使宗教的庄严与神圣在这座寺庙中进一步彰显。</p><p class="ql-block"> 随后的岁月里,云泉寺不断得到修缮和扩建。清康熙二十九年,知县高士朗等人组织捐金进行大修;清康熙三十三年,住持僧人“学礼”购置寺田,继续扩建寺院;清康熙三十六年,信士施入寺田并重修观音殿。这一系列的举动,使得云泉寺的规模逐渐扩大,影响力也日益增强。</p><p class="ql-block"> 云泉寺的建筑风格独特,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寺后崖壁高耸,每逢夏季,瀑布飞泻而下,形成了<b>古宜良八景之一的“云泉瀑布”</b>。瀑布的轰鸣声与寺庙的钟声相互呼应,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走进寺院,古朴的建筑错落有致,飞檐斗拱间透露出古人的智慧和精湛工艺。佛像庄严肃穆,慈悲的目光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寺内的文物,每一件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它们静静地陈列着,向人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今天,当我们踏入云泉寺,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历史对话。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散发着岁月的韵味。它不仅仅是一座宗教场所,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承载着宜良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云泉寺宛如一片宁静的港湾,让人们的心灵得到片刻的休憩。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古老的智慧和文化传统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传承。让我们共同守护这座文化瑰宝,让它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闪耀着光芒。</p> <p class="ql-block">岁月静好,寺院中难得一见这娇美的花朵。</p> <p class="ql-block">许你一段故事,许愿一段姻缘。</p> <p class="ql-block">有年代的石雕,成了古董。</p> <p class="ql-block">一对银杏树,是一对生死相恋,至死不渝的爱人,是姻缘树。</p> <p class="ql-block">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故事。</p> <p class="ql-block">寺院里的房子,越老越会讲故事。我们约约,一起来探寻他的历史沧桑。</p> <p class="ql-block">挂满红线,许你姻缘,月老帮你把红线牵。</p> <p class="ql-block">陡坡寺院,姻缘树下,千里姻缘一线牵。</p> <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的石桌子,前世是那位世外高人的座椅。</p> <p class="ql-block">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p> <p class="ql-block">为君开,为谁开,为你开?</p> <p class="ql-block">房子上雕梁画栋,退色的线条,岁月的痕迹,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姚望远方,宜良坝子的山山水水可见。</p> <p class="ql-block">远方的南盘江,弯了几道弯。</p> <p class="ql-block">摄影图文编辑正刚杨,传递正能量,发现身边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