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车

王代岩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京城内外随处可见盖着车衣或者裸露在路边任凭风吹日晒的私家车。据统计,近些年来这种车的数量持续增长,不但给道路交通形成压力,也让车辆持有人头痛不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样的情景大概率起源于摇号购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京城车辆总量持续增加,道路、停车以及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为此,从2011年起管理部门出台了摇号购车的政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估算,2024年京城参加购车摇号的共计266万人,而每年可以使用的购车指标只有大约10万个,可以取得购车指标的人不到4%。很多人全家出动参加摇号若干年都没有结果。因此,一旦摇中了,不管是否需要,车一定是要买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已经不是一个单纯购车的问题,而是社会资源极度稀缺的大问题。试想一下,当参加摇号的人获得这个资源的时候,谁会主动放弃呢?另外,当有车的人在车辆报废时,为了保住手里的资源会毫不犹豫地再买一辆汽车。因此,汽车保有量只会增加而绝不会减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车是否是生活中的必须。首先,这些年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很快,绝大多数地方都可以乘坐公交地铁或打车前往;其次,交通堵塞和车位的稀缺让很多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第三,使用车辆的费用如加油、修理、路桥、停车等越来越多,让普通人家感到不小的压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指标下来了,这可是让外人羡慕不已的事情,买还是不买之间似乎只有买这一条路,没有选择的余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买了之后怎么办?停在路边盖上车衣或者就那么放着,不失为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体来说,购车实质上是一种市场行为,更应该靠市场而不是使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试想一下,如果可以自由买卖汽车,谁还会没有用车的需求而去买车呢?谁还会平白无故地给自己增加沉重而无效的支出呢?在实行摇号之前,谁会去买根本用不着的汽车呢?这里有一个悖论:越是限制就越刺激购买的激情。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需要摇号才能购买自行车,那么自行车的社会保有量会不会大幅增加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习惯于由领导来安排自己的一切,在市场化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却浑然不知,这是很多人都忽略了的事情。</p>